发布于 2022-09-25 01:42

  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其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感染后多数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感染者的肝功生化指标也是正常的。仅表现为血清中抗HCV(+)和HCVRNA(+)。这就导致了部分感染者认为自己的肝功能转氨酶是正常的,没有进行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实际上,即使转氨酶正常,只要病毒持续存在,肝组织学的病理损伤都将缓慢进展,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因此,提醒感染者一定要重视丙肝病毒的检测和治疗: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明确的输血史,以下丙肝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查:

  既往曾有输血或血制品者;

反复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

共用注射器者;

艾滋病感染者;

感染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

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丙肝阳性血液者;

与丙肝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密切接触者;

有不洁性行为者;

曾进行介入性诊疗(胃镜、内窥镜、牙科器械、纹身纹眉等)者。

1、一旦发现抗HCV(+),要及时进行丙肝病毒核酸HCVRNA的定量检测。如果HCVRNA阳性,即可确诊并进行治疗。如果HCVRNA阴性,建议间隔2~3个月再次复查,不可因为一次阴性就做出否定的诊断。因为丙肝病毒在血清中的浓度相对较低,当低至检测水准以下时,即呈现暂时的阴性。

  2、如果血清中抗HCV及HCVRNA均阳性,无论肝功生化指标ALT是否异常,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3、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丙肝患者,就失去了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机会。因此,对丙肝感染的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4、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干扰素联合口服利巴韦林,多数患者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为什么检测和治疗丙型肝炎很重要?相关文章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全球HCV感染约为1、6亿,每年导致25万人死亡。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约有4000万名丙型肝炎患者,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3、2%,每年新发病人超过10万。由于丙型肝炎大多发病隐匿,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像乙型肝炎那样“备受关注
发布于 2022-09-25 01:11
0评论
一、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型肝炎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型肝炎,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型肝炎传播占60%~
发布于 2024-05-23 03:42
0评论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2.8%,全球约1.85亿感染者,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超过50的感染者转化为慢性化,也就是慢性丙型肝炎(HCH),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
发布于 2022-12-07 20:07
0评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大部分患者出现慢性化,可发展至肝硬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预后:应给予综合治疗。针对肝硬化的治疗同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如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可阻止或延缓肝硬化的发展。抗病毒治疗:肝功能代偿的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有经验的医师严密
发布于 2022-12-11 06:12
0评论
中国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6%,中国大陆丙型肝炎年发病率为6.01/10万人,HC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基因型:中国大陆人群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和2型最常见;并发症:HCV1b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相关,是HCC的高危险因子;其它相关并发症有肝硬化、高血脂、腹水和门脉高压;伴肝硬化的HCV5年生存率为73.8%;HCV伴HCC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为39.6%,
发布于 2022-12-08 13:47
0评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至今尚无预防性疫苗问世,且丙型肝炎自然转阴率低,患者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但HCV可以对肝脏进行持续性的破坏,使疾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有3%的人感染了HCV,中国的平均感染率为3.2%,略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肝炎防治
发布于 2022-09-30 11:19
0评论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迄今有多篇报道提示HCV感染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反应,丙肝病毒(HCV)是一种嗜肝RNA病毒,长期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脏病变并诱发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研究表明,HCV感染过程中机体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导致HCV感染者体内常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其中血清抗核抗体(ANA)是自身
发布于 2022-12-10 10:22
0评论
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在患者血液中发现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DanielBradley等从黑猩猩血清中分离非甲非乙肝炎病毒,同年,MichaelHoughton等克隆出该病毒基因序列;12月在罗马举行了第一次丙型肝炎国际会议,至此丙型肝炎得到了公认。HCV感染呈全球流行,遍及全世界所有国家及地区,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成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尽管近年已经开始对丙肝病毒感染进行防治
发布于 2022-12-10 13:27
0评论
1、肾脏疾患。50%的患者会表现为轻到中度肾脏功能不全。血凝固性过高、甲状腺功能障碍、维他命d缺乏和高脂血症也可能是丙型肝炎表现。 2、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20-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 3、皮肤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导致皮肤并发症,如冷球蛋白血症、荨麻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等,最常见的是冷球蛋白血症。
发布于 2024-05-23 03:48
0评论
如何判断急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临床符合急性肝炎表现。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潜伏期2~16周,平均7.4周,潜伏期长短与输入的病毒量有关,一般多次输入或一次大量输入者则潜伏期较短。ALT多呈轻至中度升高,达正常值的3~5倍,伴有其他肝功能不同程度的异常。血清HCVRNA和/或抗-HCV阳性。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除外其它型肝炎,由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不适不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
发布于 2022-12-07 18:5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