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0 10:07

如何预防丙型肝炎?
由于丙型肝炎发病隐蔽,大多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仍在继续。75%-85%的急性丙型肝炎会转为慢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转为肝硬化和肝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同时,目前还没有可以有效预防的疫苗。这就是为什么丙型肝炎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
由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丙型肝炎,日常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是通过输血、血液制品、吸毒、母婴传播以及其他感染,如医疗来源的感染,包括不安全的注射、未经消毒的牙科器械、内窥镜、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此外,诸如纹身、整容手术和美甲等操作,也可能传播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包括:有偿献血者,特别是有献血浆历史的人;1995年以前使用过血液制品的人;静脉注射毒品的人;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接受过手术、输血、血液透析或介入治疗的人;有不安全的性行为的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触过丙型肝炎病毒的人 医护人员、急救人员等。
普通人群的预防: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常识,避免在卫生条件差的诊所和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侵入性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输血制品。
在可能的情况下,育龄妇女应先治愈后再考虑生育。
发现感染丙型肝炎的方法和表现有: 1、健康检查。有的先发现ALT(转氨酶)异常,进一步找出病因。有的是在出国前的体检中发现的,多见于年轻人;2、在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的常规检查中 "无意 "发现的;3、发现血小板偏低(检查血常规时,常有皮肤淤斑、鼻、牙出血);4、突发性胃肠道出血:偶尔遇到;5、恶心、尿黄、全身无力,进一步检查发现。
丙型肝炎如何治疗?
一旦得了丙型肝炎,除积极抗病毒治疗外,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不要劳累,戒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丙肝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国际上的治疗方法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在中国,约60%的丙肝患者能够耐受干扰素,但仍有40%的患者基本没有治疗药物。目前,治疗丙肝的新型口服药物已经上市,但在内地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未批准上市。除抗病毒外,中医会采用抗纤维化和保肝降酶的方法。在第64届美国肝脏研究年会上亮相的扶正化瘀胶囊/片,宣布成功完成美国[表情]I期临床试验。据悉,抗纤维化药物可以起到抑制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脏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什么是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相关文章
1、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最初被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酸痛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2、大约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慢性感染者中60-70%会出现慢性肝病,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丙肝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
发布于 2024-05-23 03:28
0评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
发布于 2024-10-05 12:41
0评论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
发布于 2024-02-10 03:36
0评论
大部分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无明显症状,伴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和ALT升高。HCV急性感染后HCVRNA早于抗-HCV出现于血液中。HCVRNA最早可于暴露后2周检出,HCV核心抗原可在HCVRNA出现后1~2d检出,而抗-HCV直到8~12周才能检出,也就是说,在HCV感染发生后,有约8-12周的时间,仅能检出HCVRNA,而抗-HCV为阴性,即抗-HCV检测的“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与检测试剂
发布于 2024-10-05 12:15
0评论
中国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6%,中国大陆丙型肝炎年发病率为6.01/10万人,HC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基因型:中国大陆人群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和2型最常见;并发症:HCV1b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相关,是HCC的高危险因子;其它相关并发症有肝硬化、高血脂、腹水和门脉高压;伴肝硬化的HCV5年生存率为73.8%;HCV伴HCC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为39.6%,
发布于 2022-12-08 13:47
0评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至今尚无预防性疫苗问世,且丙型肝炎自然转阴率低,患者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但HCV可以对肝脏进行持续性的破坏,使疾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有3%的人感染了HCV,中国的平均感染率为3.2%,略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肝炎防治
发布于 2022-09-30 11:19
0评论
一、对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随访监测。1、治疗前监测项目:治疗前应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及尿常规。开始治疗后的第一个月应每周检查1次血常规,以后每个月检查1次直至6个月,然后每3个月检查1次。2、生化学检测:治疗期间每个月检查ALT,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每两个月检测1次。即使患者HCV未能清除,也应定期复查ALT。3、病毒学检查:治疗3个月时测定HCVRNA;在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
发布于 2022-09-25 01:13
0评论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2.8%,全球约1.85亿感染者,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超过50的感染者转化为慢性化,也就是慢性丙型肝炎(HCH),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
发布于 2022-12-07 20:07
0评论
1、肾脏疾患。50%的患者会表现为轻到中度肾脏功能不全。血凝固性过高、甲状腺功能障碍、维他命d缺乏和高脂血症也可能是丙型肝炎表现。 2、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20-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 3、皮肤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导致皮肤并发症,如冷球蛋白血症、荨麻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等,最常见的是冷球蛋白血症。
发布于 2024-05-23 03:48
0评论
1、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 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
发布于 2024-06-26 12:4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