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10 04:47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由红细胞膜先天性代谢缺陷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几个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病中的一个本病大多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很像我们平时所吃的圆大饼的形状。但在红细胞膜出现代谢异常,这些细胞就会呈球形,而这些球形红细胞就会在脾脏,肝脏被破坏,其中脾脏是球形红细胞被破坏的主要场所。

  临床表现

  有此病的患儿,一般都有三个症状。贫血 这些不正常的球形红细胞在脾脏等脏器被破坏,当被破坏的红细胞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时,就会出现贫血,表现面色苍白,乏力等。黄疸 被破坏的红细胞所产生的胆红素如不被及时处理,就会出现黄疸,表现眼睛巩膜黄染,肤色黄染,尿黄等。脾肿大 红细胞在脾脏被破坏,及其它因素,造成脾肿大,在左肋下可触摸到。因而贫血,黄疸,脾肿大这三个症状,被称之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三联症。

  在临床上,患该病的小儿,根据贫血轻重,一般有二种类型。

  中至重度贫血 这部分小儿,往往在出生1~2天后(新生儿早期),即出现红细胞被严重破坏,表现程度不等的贫血,有时贫血严重,需要输血。因红细胞被破坏多,胆红素升高,再加上新生儿早期本身伴有黄疸,因此这类新生儿,黄疸严重,往往需要照蓝光等,进行退黄治疗。这类患儿往往在新生儿后,存在中至重度贫血,在婴儿期就要开始适时输血,纠正严重贫血。

  轻至中度贫血 这部分小儿,新生儿期贫血轻,不出现严重黄疸。家长有时会忽略。有时在婴儿后期,或幼儿期,或学龄前期才发现此病。这类患儿往往呈轻至中度贫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这二类小儿在成长过程中,一般都伴有轻重不等的黄疸,贫血不严重小儿,可呈间歇性黄疸。他们随年龄增长,脾脏也逐渐肿大。但在新生儿即出现较重贫血,高黄疸的小儿,平时贫血也较严重,黄疸也较明显,脾肿大也明显。

  另这些患儿在慢性病程中,有时常因感染、疲劳或情绪紧张等因素,诱发“溶血危象”,此时,贫血和黄疸突然加重。也可出现“再生障碍危象”,此时,不仅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贫血加重,还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见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肝功能检查,可见间接胆红素升高。尿常规检查,可见尿胆原阳性。另外可见其它相关检查异常,如网织红细胞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乳酸脱氢酶增高,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等。

  另外该病还有2个比较特别的检查,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和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观察。该病的大多数患儿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球形红细胞。

  诊断

  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球形红细胞10%以上,及结合上述的临床表现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比较特别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但少部分患儿球形红细胞数量不足10%,或球形红细胞形态不明显,使该病的诊断不宜明确。在临床实践中,有时会遇到这类小儿,尤其在婴幼儿阶段,球形红细胞形态不明显。但这些小儿往往在年龄增大后,球形红细胞形态会逐步呈现出来。

  基因检测

  这是一个新的该病的检查方法,以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该病的致病基因,并有助于疾病诊断。如通过检测发现患儿该病基因存在,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发现球形红细胞>10%等,可进一步明确该病诊断。也可以对那些患儿,存在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阳性,但球形红细胞数量发现不足10%,通过该病相关致病基因的发现,可用以协助诊断。另重要的是,在检测患儿时,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是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还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

  一般而言,该病如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贫血不重,多为轻至中度贫血。而该病如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则贫血往往严重。

  目前该病的相关基因检测,技术复杂,科技含量极高,约需2个月出报告,所以一般在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一般在检测患儿的致病基因时,建议同时检测其父母的相关基因,以明确患儿异常基因与父母异常基因的关系。

  治疗

  一旦确诊该病,平时要注意防治感染,避免疲劳,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补充叶酸。贫血重者,适时输红细胞。脾切除治疗,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者有显著疗效。但切脾应于5岁后进行,因过早切脾,与脾有关的免疫力会降低,对某些感染源,可能会导致严重感染。但若反复发生“再生障碍危象”或重度贫血致生长发育迟缓时,则手术年龄可提早。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文章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男,19岁,2009年6月尿液呈橘黄色,且眼巩膜发黄,总胆红素90多,身体无其它感觉。2010年6月仍是上述症状,烟台医院就诊,住院一周,未治疗胆红素降为34,被诊为溶血黄疸。9月,胆红素又升为78。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肝大脾大,其它结果如下:酸溶血+糖水: 结果为阴性肾全+肝全:                    化验结果   
发布于 2023-02-28 18:21
0评论
概述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先天性的溶血性贫血现象,一般患者多为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没有明显种族差异,男女患病比例差不多。具体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很可能是因为孕期营养不良,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的脾的功能虚衰病症,一旦小儿发病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睡眠也差,家长朋友要注意观察,采取合理方法治疗才能将其治愈。 步骤/方法: 1、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往往是因为红细胞本身基础不足,一旦发
发布于 2024-03-02 13:01
0评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徵瘕”、“瘀证”范畴。病机主要与血热,血瘀有关,临床辨治多采用按病机辨证分型法,并结合西医诊断分期及治疗将其分为三型。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味;血热出血证治以清热凉血,方以犀角地黄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血(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方以八珍汤加味。掌握各型特点,抓住主要病机,临床方能取得明显效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李冬云中医辨证论
发布于 2022-11-27 13:36
0评论
年12月5日~8日,第5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举行。会议期间来自Anderson癌症中心的Verstovsek教授就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作者认为在骨髓增殖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发现了一种活化的酪氨酸激酶突变――JAK2V617F,最近针对JAK2V617F靶向治疗的药物已经在国外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包括INCB018424、T
发布于 2022-09-30 10:04
0评论
红细胞增多症是咋回事红细胞增多是指血常规检查时红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和/或血红蛋白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患者常有多血质外貌,就像饮酒之后的面红耳赤,严重者面色象紫茄子的颜色。发现红细胞增多最主要的要考虑鉴别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征,还是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征。1、要看采血时患者有无明显脱水的情况,如果有明显的脱水,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会相对增多。2、要看有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一般来说常见于慢性严
发布于 2022-12-15 01:10
0评论
概述 当出现视力疲劳,闪光幻觉,或者是夜市里障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我们的视力是否正常,尤其是同时伴有眼前出现黑点和暗点的时候,就该到医院检查我们的眼睛是不是出现了视网膜病变?这些症状都是红细胞增多症,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症状,如果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耳鸣得症状,那么出现红细胞增多症,视网膜病变吃什么药,能够治疗呢? 步骤/方法: 1、 治疗视网膜病变,首先要对症治疗,要根据病情的轻重来了
发布于 2024-08-26 19:29
0评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骨髓增殖性疾病,以红系增生为主,除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外;红细胞容量和血液粘滞度亦增高。皮肤红紫、肝脾肿大以及血管性与神经性症状是临床主要特点。个别病例后期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并发症可见出血、血栓形成和栓塞,常是主要死因。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1.1发病:起病多隐匿,常由头痛、头晕、乏力、耳鸣等起病,部分病人因无特异症状,在体检时方偶被发现。1.2一般表现:有皮
发布于 2022-11-27 13:41
0评论
肾移植术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PTE)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0%~15%,且常发生于移植后2年内。男性患者及移植肾功能良好的患者中更为多见。30%~40%的PTE患者可自行缓解。目前,对PTE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代谢异常、术后应用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未发现术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与术前应用外源性促红素(EPO)之间的必然联系。经典治疗目
发布于 2023-03-08 12:31
0评论
遗传性共济失调症?遗传性共济失调包括具有3个共同特征的不同疾病:共济失调,遗传基础,小脑或其联系结构的病理变化。大多数情况下病理学改变超出了小脑,特别是后柱、锥体束、脑桥核团和基底节,这些病变都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在一个家族内可能会有广泛的不同范围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这种不均一性给分类带来困难。1983年Harding提出了一个基于发病年龄、遗传方式和已知特殊的生化异常的分类草案。Hardin
发布于 2023-10-20 01:11
0评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临床以发热、咽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其特征。中医古代文献无本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流行季节和发病特点,当属热性病中的“瘟病”或“瘟毒”、“痰毒”等范畴。其治疗要以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并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应用方药,达到一定的疗效。
发布于 2022-11-26 21:1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