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11 12:52

  中国可谓世界脑卒中的重灾区,这种中老年常见病,一旦发作,若不及时救治,后果“非死即残”。作为九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建仁的脑卒中救治经验丰富,他说,急性脑卒中的抢救一定要争分夺秒,如果在发病四个半小时内可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六至八小时内可以通过动脉介入机械取栓开通血管,这是近二十年来脑卒中治疗的革命性进步。

  脑卒中救治网络

  神经内科是与大内科平级的二级学科,涉及很多疾病,如脑卒中、癫痫、脑炎、周围神经疾病、脑肿瘤、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渐冻人、神经肌肉疾病等。其中,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而防治得当,效果也较明显。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较高的死亡率使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脑卒中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因中风死亡120万人,排在死因的首位。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有时也叫脑梗死、脑梗塞和脑栓塞)大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这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通过血流进入脑循环,堵塞脑动脉。

  对于脑卒中的抢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这就对脑卒中的抢救流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6月20日晚上10时,一位51岁的男性患者从上海嘉定区的一家医院急诊室紧急被转送到上海九院神经内科。在当地医院,这名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这是所有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中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基底动脉的闭塞,患者的脑干发生缺血,随即出现眩晕、呕吐、偏瘫、昏迷、呼吸甚至心跳停止等现象。当地医院的医生告知患者,由于CT上显示基底动脉的高密度征,提示大动脉的血栓病情也很危重,单纯的静脉溶栓效果往往不好,更加适合动静脉联合的血管再通治疗技术,这种全天候的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技术只有在上海九院等极少数医院开展。听了当地医生的介绍,家属决定马上送患者到上海九院脑卒中中心进行抢救。

  到了九院的急诊室,绿色通道及时启动,完成了临床和实验室评估之后,九院神经科和急诊室医护人员决定对患者进行动静脉联合的血管再通治疗。首先是静脉内给予溶栓药物,在静脉使用溶栓药物的同时送DSA介入手术室进行动脉内介入开通治疗。DSA影像下发现患者的最重要的供应呼吸心跳的中枢的基底动脉发生了闭塞。医生们立即给予机械性的碎栓治疗。在30分钟后,在药物作用和机械碎栓的双重作用下,患者闭塞的重要脑动脉得到完全开通,患者的神志很快清醒,安全地转回了普通病房。次日,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明显地恢复,本来完全偏瘫的右侧肢体开始活动,现在随访近半年,恢复良好。

  刘建仁说,“这一快速有效的脑卒中治疗绿色通道,得益于上海九院同嘉定区中心医院、长宁区中心医院、浦东公利医院等建立起的远程脑卒中救治网络,通过这个远程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脑卒中医生线上的技术交流、提高。也使得一些技术条件有限的医院可以在接受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迅速积累经验,在遇到危急情况下也可以将危重患者紧急送到脑卒中中心进行进一步救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个“远程脑卒中网络”,医生之间通过社交工具(智能手机)和微信等软件就可以实现医疗信息(文字、放射学图片或者视频)实时地沟通。刘建仁说,“CT和MRI神经放射学图片的交流与探讨,复杂病情的建议与会诊,医生间有了实时交流的可能,大大方便了医生的诊疗效率,也使得医疗资源实现更为有效的配置使用,让大小医院的医生交流沟通实现共同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又将有抢救价值的‘危重疑难患者’集中到医疗条件较为发达的大医院中。”

  动脉内介入取栓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来说,近20年来除了静脉溶栓治疗外没有特别的突破。而动脉内介入取栓治疗的出现,无疑给脑卒中救治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刘建仁说,“目前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在静脉内注射溶栓药物,可以帮助很多患者恢复。但是,静脉溶栓也有其局限性,如出血倾向的患者不适合使用,对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开通率低,而且发病时间必须是4.5小时内;而动脉溶栓或者取栓就能弥补其不足。相比之下,动脉溶栓或者取栓的血管再通率高于静脉溶栓,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动脉的溶栓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大动脉闭塞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这两种方法联合,加上快速的抢救流程,效果会很好。这个方法的疗效在国外已经得到证实。”

  动脉介入取栓治疗究竟是怎样的?刘建仁说,所谓的动脉内介入取栓是指在现代影像技术的帮助下,利用人体天然的血管通道,微创地通过微小的导管、支架等器械,深入患者闭塞的脑动脉内进行开通的方法。动脉介入治疗通常在专用的导管室内完成,治疗过程中,医生将约0.5毫米粗细的柔软导管从患者股动脉穿刺进入,导管通过微导丝的导引进入大脑内动脉血管,通过造影剂显影找到动脉栓塞处,释放支架后进行取栓操作。一般情况下,只要在股动脉穿刺处局部麻醉即可,必要时需要全麻。

  “颅内血管非常娇嫩,脑内动脉壁厚度只有0.09毫米,是心脏血管厚度的十分之一。在如此娇嫩脑动脉里进行操作,稍有不慎就会有风险。”刘建仁这样形容,“生命就在一念之间,通过现代影像技术将颅内血管部位放大数倍,医生的操作非常精细,动作要很轻柔,避免损伤脑内血管;部分患者局麻下取栓时会有一定的不适,这是正常的现象。”

  神经内科医生常常反复提及这样一句话:在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近期一项58353例静脉溶栓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在4.5小时时间窗内,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每减少15分钟,在院死亡率降低4%,症状性出血风险降低4%,步行离院率增加3%。因此,尽可能缩短这个时间窗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将会带来显著的改变。刘建仁说,“脑卒中患者发病后4.5小时内就要保证用上药,而这个时间内包含了就医途中、术前检查等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这就要求患者在发病之后1到2小时内就要赶往医院就医。通过动脉取栓的方法,原有基础上患者时间窗还可以延长2-3个小时,这会增加很多可以治疗的患者。”

  风险和收益并存

  通过动静脉联合治疗的方法,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大大提高,把很多病患从死亡线上救回。不过,动静脉联合方法的开展,需要建立一整套抢救体系,这是对医院管理等综合能力的考验。

  九院在院领导的协调下,建立了一整套应对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体系,建立了24小时运行的脑卒中绿色通道,整合急诊、放射科、神经内外科、导管室等科室,制定科学的诊疗流程,由5位经验丰富的神经科主治医生在急诊轮班,确保脑卒中的患者到院后马上能够被识别出来,并在送院后一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治疗。

  由于脑卒中的突发性,常常在半夜需要紧急为患者开展溶栓和取栓治疗。相对于以前单纯的静脉溶栓而言,动脉取栓需要120医生、急诊科医生、放射科、神经内外科、麻醉师、导管室医技护士团队的配合,医疗成本高于静脉溶栓。刘建仁说,“大家经过长期磨合,现在脑卒中患者的溶栓取栓治疗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难得的默契和信任,这也极大地提高了脑卒中治疗的效率,为患者赢得了更多宝贵的时间。这种默契配合来源于医院的有效协调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

  在德国和美国留学期间,刘建仁看到过很多国际知名的脑卒中中心积极进行脑卒中再通治疗,这让刘建仁觉得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是未来脑卒中治疗的发展方向。回到九院后,他便开始进行静动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在上海走在前列。

  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伴随着争议的。前一阵,介入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在医疗界仍有争议,上个月随着国际上几个重要的临床研究成果相继证明脑卒中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让医生们更加坚定了信心,“动脉内取栓治疗术,已经被国际四个大型研究机构证实有效,国际脑卒中急救治疗指南将改写。去年一年,九院静脉溶栓数量是70例,平均是在发病三小时内用药,其中一部分是动静脉联合治疗,在上海处在前列。相比以前中国溶栓治疗率不足1%,这个数据已经相当领先了。取得的成绩也要归功于九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对各科室的全力协调。”

  当然,任何治疗都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虽然美国FDA批准静脉溶栓治疗已经20年,在国外是一种常规治疗手段,甚至不需要用药前家属和患者签字;但在中国仍然面临着推广的难度,这和医疗体系、疾病宣教等多因素相关。目前的数据显示,静脉溶栓对30%患者有明显疗效,但是仍有1.5%到5%的出血概率。这样的客观和现实的阻力打击了医生进行溶栓治疗、改善患者病情的积极性。一些医生害怕意外,干脆不做。很多患者家属也往往不理解。因此需要加强宣教和双方的沟通。

  “进行脑卒中介入治疗,医生将和患者一起面对很大的风险,还要深夜加班,但是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因为这对患者有利。”刘建仁认为,“经过近年来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动静脉联合治疗对于病患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将确实有效的方法用到患者身上,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

  刘建仁认为,“动静脉联合治疗,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好的医生不仅有好的技术,更应该具备医者仁心,要以救死扶伤为使命,敢于承担责任,不能因为害怕承担风险而逃避,患者家属一般都是理解医生的。”

  刘建仁对于脑卒中救治体系的建立充满信心,他说,“上海的老年人多,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九院神经内科将在抢救危重脑血管患者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脑卒中急救通道的建立、动静脉联合治疗方法的普及,脑卒中急救的成功率将不断得到提高。接下来还希望能研发一些新材料、新技术造福患者。目前正在进行脑卒中临床疾病变化与治疗效果的规律性研究。随着脑卒中防治网络的建成,以九院为代表的市级脑卒中中心将积极带动下级医院构筑脑卒中预防和急救体系,提高县级医院脑卒中规范化防治水平,逐渐改变医生和患者的理念,为更多患者争取有效治疗的机会。”

动静脉联合治疗脑卒中效果怎样?相关文章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分为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VO),是一类造成严重视力损害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一些传统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视网膜血管疾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这些风险因素都不足以解释脑卒中的发展。视网膜血管的独特之处在于可通过非侵入式间接眼底镜直接看到眼底血管。已有报道认为RVO是脑卒中的风险因素。但是,关于RVO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一。为了评估视
发布于 2023-02-16 15:31
0评论
1、在家中让病人平躺,然后解开衣物的钮扣,让病人安静。尽可能不要转动病人的头部。由于枕头会使呼吸道狭窄,所以必须拿开,若病人有恶心、呕吐的现象,则应帮助使其侧卧,将麻痹无力的一侧肢体朝上,以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窒息。当痉挛(抽搐)发作时,为了不使病人受伤,必须将衣物宽松,并且去除周围的危险物。应该避免大声呼叫或摇动病人身体,因为这些行为刺激可能会引起病人的痉挛。尽量让病人避开声音和光线的刺激、保持
发布于 2022-10-19 16:14
0评论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一旦破裂造成颅内出血会导致生命危险。但是其病理发生机制仍未清楚,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动静脉畸形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过程。脑动静脉畸形有可能会逐渐生长变大,结构重塑或消退。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的形态学特点是脑动脉与脑静脉之间直接沟通而没有正常的毛细血管网。约20%高流量脑动静脉畸形常伴有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这也是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
发布于 2023-01-25 06:12
0评论
本报讯(记者贾晓宏)煤炭总医院今天与120、999联手,正式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今后,疑似脑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时,急诊医生就会依照脑卒中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评估,考虑为脑卒中者即刻通知煤炭总医院开启绿色通道。患者抵达医院后,急诊科会同神经内科医生作出初步诊断,并在第一时间完成一系列必要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据介绍,目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的标准是保障脑卒中患者在到达
发布于 2022-09-25 04:59
0评论
全球范围内,卒中每年影响近1500万人,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卒中的介入治疗,将对世界卫生状况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卒中介入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不同的结果。2013年,NEJM杂志上发表了几项大型试验的研究结果。遗憾的是,3项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血管再通试验,及2项经皮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预防栓塞性卒中试验,均未能得到优于现有药物治疗的疗效。相反的,LancetNeurol杂志
发布于 2022-09-25 04:20
0评论
脑动静脉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也是目前最为复杂,治疗最为困难的脑血管病。一般认为脑AVM是一种先天性的脑血管发育异常,在病变部位脑动脉与静脉之间缺乏正常的毛细血管,动脉通过异常发育的血管网与静脉相通,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并产生一系列的脑血液动力学上的紊乱,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脑出血,癫痫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平均诊断年龄为28.3岁,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发布于 2023-03-06 06:36
0评论
脑动静脉畸形尤其是大型动静脉畸形因畸形团范围广,供血动脉多,引流静脉粗大且深静脉引流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障碍。开颅手术常会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或产生严重的后遗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而巨大型动静脉畸形不建议首选开颅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栓塞治疗是通过特殊微导管系统将液态栓塞材料注入畸形血管巢,使血流不再流过畸形血管巢,从而达到治愈效果。然而大型巨大型动静脉畸形想单纯通过一次或数次的栓塞完全治
发布于 2023-01-25 06:17
0评论
脑卒中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预后各不相同,但研究显示:大约30%幸存者不能达到完全恢复,尽管日常活动不需要帮助。另外20%的幸
发布于 2023-03-06 07:46
0评论
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实践证明,脑卒中在发病的半年之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切不可忽视,要重视合理的康复治疗,尽早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要根据病情越早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而脑出血患者则相对较晚(病后2-3周)。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发病后前3个月效果最显著,如不早期康复,肢体的
发布于 2023-01-03 07:30
0评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出血性脑卒中主要为大脑内囊区的血管硬化、破裂出血所致。而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部血供不足或阻断的临床表现,主要由于颅外或颅内的脑部供应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性斑块或溃疡使其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缘故。后者较前者更多见,其中又以颈动脉狭窄最为常见,约占颅外、颅内闭塞性病变的80%。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
发布于 2022-10-10 21:0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