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21 15:41

  不少有过医院看病经历的人都曾经听到过、见到过甚至经历过“穿刺活检”。有些人对这四个字咋闻还惧,心生抵触,这并不奇怪,主要是人们对它还不甚了解。作为一种现代微创医学技术,人们今后会越来越多地与之相遇。
  简单地说,穿刺就是使用具有针一样形状的医学器械透过病人的皮肤或者自然体腔(比如胃、直肠、阴道等)的内表面,扎入需要到达的目标内,这个目标可以是人体的某个自然结构,也可能是某个病灶。日常医疗工作中,穿刺是一项使用非常频繁的技术操作,譬如给患者肌肉“打针”注射药品,给患者静脉扎针抽血检验或者输液等等,这些扎针的过程都是穿刺。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穿刺也是常常可见的,缝衣服、钉纽扣、纳鞋底,哪个都离不开用针穿刺!
  显而易见,针具是实施、完成穿刺操作所必须的核心工具,统称为穿刺针。穿刺针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直有弯,又硬又软,有单层的,也有多层套管式的(如同胳膊外面有衣袖,衣袖外面有护袖,英文叫Troca),究竟使用什么样的穿刺针,完全取决于什么样的穿刺目的。
  通过穿刺将针尖送达到目标内,如果目标区域是脓液那么就可以把脓液抽吸掉,如果是积水那么就可以把积水引流光,如果是胆汁那么就可以把胆汁导出来,如果是尿液那么就可以把尿放出去......,而如果是肿瘤那么就可以把肿瘤内部的成分取出来送去进行相关的检查,活检正是指这样的一种操作。
  不难理解,诊断是治疗的前站,清晰、正确的诊断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基础。诊断可以分为临床诊断(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诊断(根据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的检验结果)、影像诊断(根据超声、CT、核磁共振成像、同位素成像等所见)、病理诊断(根据病灶组织或者碎片在显微镜下的结构)。病理诊断结论是医学诊断中的“最高法院裁决书”!尽管偶尔也会有错,但却是最权威的,是最终被采纳的判决。病理诊断必须首先获得病灶的组织成分,否则有再高端的病理检查设备,再高明的病理医师也难为无米之炊!
  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是现代病理学的重要进步。显微镜技术诞生以后,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用它研究死亡(尸体)组织病理解剖(简称尸检),外科手术学发展以后人们可以在手术切下来的标本中取得所要的组织材料,制作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细胞和组织特征,从而逐步形成了手术病理学,迄今仍是病理诊断学的主要形式。
  随着治疗学的细分和更加综合化,人们希望在手术之前就能够知道患者所患疾病的病理性质,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个体化治疗(tailored treatment)的水平,活检理念便应运而生。因此,可以说活检是指病灶组织仍在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前的先期病理诊断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将病灶切取一小部分进行活检(简称切检)曾经盛行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创伤较大、操作繁琐等诸多缺点,很快人们发现这种方法应该有一种微创的、便捷的技术来替代它。这种技术就是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能否成功、是否安全,关键在于穿刺针尖是否准确进入病灶内,是否避开了血管、气管、食管、肠管等重要结构,换句话说就是对针尖的位置必须做到心知肚明。早期起步阶段,穿刺活检是依靠医生对解剖的熟知和手的触摸定位,医生的视觉观察(眼见为实)几乎派不上用场,所以这种穿刺又被称为“盲穿”。然而医生的知识和技术是有个体差异的,即便是同一个医生对于不同的病人也未必能够做到每一次都准确无误,因为病人的解剖也是会有变异的,“盲穿”的弊端显而易见。据有过“盲穿”经历的医师介绍,穿刺的时候“心惊肉跳”,穿完以后“魂牵梦绕”。
  自从超声、X线CT、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应用普及以来,影像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穿刺医师重新获得了“眼见为实”的客观指引,影像帮助医生们把视觉延伸入了病灶的细节。超声引导下的穿刺(ultrasound-guided biospy)完全实现了动态监测,精确定位,精准穿刺,操作简捷迅速。甲状腺、乳腺、浅表淋巴结等浅表器官或病灶更是高频超声优异的空间分辨力发挥优势的领域,因此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已经成为甲状腺、乳腺、淋巴结肿瘤术前病理诊断的最常用方法。可能某些医疗机构或某些医生仍在使用“盲穿”活检,毫无疑问这是应该尽快摈弃的做法,应该尽快学习、掌握和提倡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
  根据使用的穿刺针直径粗细以及取得的穿刺标本的不同形态,穿刺活检可分为粗针穿刺和细针穿刺,分别对应组织学诊断和细胞学诊断。一般而言,粗针穿刺可以取得成形、较大的组织条块,满足组织学诊断;而细针穿刺取得的多为细小的组织颗粒,满足细胞学诊断。粗针穿刺组织学诊断英文简称为CNB(core needle biopsy),而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英文简称为FNA(fine needle aspiration)。由于CNB获得的不仅仅是病灶组织的主要细胞构成,还有细胞间质成分,能够提供的诊断信息相当丰富。FNA获得主要是一些细胞集群,数量远少于CNB的组织条块,提供的诊断信息主要集中于有特征性的细胞。因此在严格控制创伤的前提下,能够做CNB是最好不过了。然而,在甲状腺这种血供丰富的器官,粗针穿刺引起的出血风险是必须纳入通盘考虑的,因此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FNA)在甲状腺肿瘤穿刺活检方面有了较为广阔的施展舞台。
  无论是CNB还是FNA,只要穿刺都是有创的,理论上讲都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沿着穿刺针道发生脱落和播散。针对这个问题,穿刺针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比如针做得越来越细,针的表面做得越来越光滑,其目的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减少细胞的脱落和播散。那种穿刺操作不会造成肿瘤细胞脱落、播散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实际的。
  但是,肿瘤细胞脱落、播散是否一定会造成穿刺针道甚至更远的地方出现肿瘤转移呢?答案是,虽然不是绝对没有,但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穿刺导致的转移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个结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多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样本量统计的结果,这是一个回顾性的研究结果,是很有说服力的!肿瘤细胞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牵涉到诸多因素。君不见许多肿瘤在刚发现时就已经远处转移了,而许多肿瘤穿刺后经过一、二十年的随访也未见转移,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研究可减少转移的穿刺产品和技术工艺,也不要因为担心转移而裹足不前甚至拿个别案例、小概率事件来否定甚至阻碍这项利远大于弊的微创诊断技术。
  对于乳腺癌这种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较差的肿瘤,穿刺活检对及时确定诊断、新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等也是很有裨益的。可以采用人工隧道针保护法,在皮肤穿刺点和肿瘤边缘的皮下组织内预先置入一根保护套管针,活检针完全经过隧道保护针进行穿刺操作,这样一来肿瘤细胞主要脱落至隧道保护针内,撤除保护针后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穿刺针道上的细胞脱落、播散。
  前列腺癌也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肿瘤,穿刺活检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公认为诊断前列腺癌的必须环节,而且几乎都是粗针穿刺,穿刺的针数多达一、二十下,可谓全身器官中穿刺活检针数之王了,可是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活检不仅不抵触,反而还在探索针数再多一些,标本再大一些。如此看来,针对预后较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穿刺活检尤其是细针活检的非议才是值得非议的了!

甲状腺细针穿刺可怕吗?相关文章
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区分,目前最重要的两个辅助检查就是甲状腺B超和细针穿刺活检(FNA)。虽然甲状腺B超对于区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较高,但其不是确诊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NCCN指南推荐对于B超高度可疑的结节先行FNA细胞学诊断。1982年,一项国外的研究表明,术前未经FNA明确诊断的甲状腺结节中只有14%术后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而2007年的一项研究则肯定了可疑甲状腺结节术前F
发布于 2022-10-08 23:33
0评论
常见问题之四: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有用吗?会导致肿瘤转移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很多老百姓自己随便理解和认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有用吗?会导致肿瘤转移吗?,目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是术前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金标准。所谓“金标准”,也就是说,是准确性最高也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有文献报道细针穿刺的准确性可达94%以上。至于会不会引起肿瘤转移,目前并没有发现细针穿刺所致肿瘤种植转移
发布于 2023-02-11 09:57
0评论
就外科而言,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结节良恶性的判断。对于确诊及高度怀疑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初诊常需检测血TSH(甲状腺刺激激素)水平及甲状腺、颈部淋巴结B超。根据美国NCCN甲状腺癌2013版指南,以下甲状腺结节患者考虑进行系针穿刺活检:1、血TSH水平正常或增高的患者。2、TSH水平减低,但I131摄取实验提示为冷结节或温结节(通常伴TSH水平下降的热结节绝大多数为良性结节
发布于 2022-10-08 23:38
0评论
 可疑恶性绝大多数甲状腺癌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以通过细针穿刺得出确切的病理诊断。但小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核及组织结构改变为微小的、局灶性的,例如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这一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很难与正常滤泡结节相区别。还有部分病例因为标本取材不足而无法得出明确诊断。也就是说,如果组织仅表现出1-2种乳头状癌的特征或病灶为较小的局灶性病变抑或穿刺物所含细胞结构较少,那么这样的穿刺是无法得出明确诊
发布于 2022-10-08 23:08
0评论
甲状腺结节如何随访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按照最新的指南,现说明如下:甲状腺结节在初次细针穿刺检查后,如证实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应连续行超声随访6~18个月。如果结节大小没有改变(即实性结节或囊实性结节的实性部分的体积改变小于50%或至少两个方位的尺寸增加小于20%),则下次的临床或超声检查随访间隔时间可延长,如可以3~5年检查一次。如果通过触诊或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增大(实性结节或囊实性结节中的实
发布于 2023-01-23 19:17
0评论
‍滤泡性肿瘤很多病人会将滤泡性肿瘤等同于滤泡性甲状腺癌,其实这是错误的。正如前述,FNA得出的是细胞涂片,而滤泡性甲状腺癌与正常滤泡上皮相比有其特殊的细胞学特征,但这种细胞形态学特征同样存在于腺瘤细胞中。也就是说FNA能够发现异常的滤泡上皮细胞,但并不能区别这种异常的滤泡上皮细胞来源于滤泡性腺癌还是腺瘤,所以FNA无法给出滤泡性腺癌这样的诊断(这与乳头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是不同的)。要想得出
发布于 2022-10-08 23:03
0评论
恶性肿瘤(Malignant):恶性肿瘤占FNA结果的3-7%,并且绝大多数恶性病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病变诊断的真阳性率为97-99%,也就是说诊断为恶性病变的结节中约有1-3%的可能为良性病变。甲状腺恶性病变通常包括:a.   甲状腺乳头状癌b.   甲状腺髓样癌c.   甲状腺未分化癌d.   甲状腺低分化癌e.   鳞癌f.    混合癌g.   转移癌h.   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通常诊
发布于 2022-10-08 23:13
0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肾细针穿刺美蓝试验在输尿管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输尿管瘘病例的临床资料。常规先行静脉尿路造影,部分病例同时行增强CT。所有病例均最后行经皮肾细针穿刺美蓝试验。结果:42例IVP或增强CT提示患侧输尿管瘘,其中,1例虽IVP和增强CT均提示为左侧输尿管瘘,但经皮肾细针穿刺美蓝试验证实为右侧输尿管瘘。12例患者IVP或增强CT无法判断患侧输尿管瘘,其中,4例肾
发布于 2023-01-08 19:16
0评论
131I摄取扫描131I摄取扫描是为了测定甲状腺摄取131I的量。我们知道,甲状腺从血液中吸收碘并用它制造甲状腺激素。甲减患者通常摄碘过少,而甲亢患者则摄碘过多。扫描前给患者空腹服用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碘,几小时后碘浓聚于甲状腺并从尿液排出。进入甲状腺的碘可以经“甲状腺摄取”测定。当然,正在服用甲状腺药物的患者不可能摄取大量的碘,因为他们的甲状腺已关闭,处于无功能状态。有些患者甲状腺可以正常摄取碘,
发布于 2023-01-30 15:02
0评论
近年来,伴随对碘盐添加过量的疑虑,人们对甲状腺疾病愈发关注,一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便忧心忡忡,担心是癌症。专家指出,人们对甲状腺结节有很大误解。其实,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但恶性结节所占的比例较低,只占约5%,超过九成五的人都是良性结节,手术不是必选项。因此,查出甲状腺结节没必要恐慌,而且并非都要一切了之,需要警惕过度治疗。报告解读有“微钙化、低回声”等字眼应做进一步检查要判断结节的良恶
发布于 2022-12-12 13:1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