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排尿功能的控制主要靠两对肌肉:膀胱逼尿肌(图1的蓝色区域)和尿道括约肌(图1的红色区域)。膀胱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逼迫尿液使其排出的肌肉”,而尿道括约肌则位于尿道与前列腺交界处,是“约束尿液使其停留的肌肉”。当我们想要解小便时,神经会控制括约肌放松休息、并使逼尿肌努力工作,这样膀胱里的尿液就会汩汩流出;而平时不排尿时,括约肌处于工作状态,逼尿肌则处于休息状态,这样尿液便会被约束在膀胱里。除了这两块主要的肌肉,尿道周围还有一块叫做肛提肌的卫士(图1绿色区域),可以协助括约肌维持张力,一起约束小便的排出。
那么为何前列腺癌根治术会发生尿失禁呢?我们可以在图1中看出,相比于膀胱逼尿肌(蓝色区域),尿道括约肌(红色区域)又小又薄,更容易受损。在外科医生切除前列腺时(图1黑色虚线),如果损伤到尿道括约肌、或是损伤到控制括约肌的神经,就相当于给约束尿液最重要的卫士放了个长假,使得它一直处于休息状态,如此一来,小便就很难控制得住了。
当然,患者朋友们也不要过于担心,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基本上可以避免尿失禁的发生。研究显示,目前超过90%的患者在一年内都能恢复控尿功能,完全性尿失禁的患者仅有5%。就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来讲,部分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可能会受到尿失禁的困扰,但只要经过正规的盆底肌训练,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的2到3个月内就不会再有尿失禁的症状了。而那些仍有尿失禁症状的患者,则往往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方法导致的。经过再次指导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能在3个月内慢慢恢复控尿功能。
那么何谓盆底肌训练?如何才能正确掌握这一训练方法呢?盆底肌训练,就是对骨盆底部的肌肉进行锻炼,而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锻炼肛提肌(也就是图1的绿色区域,前文提到的帮助括约肌约束尿液的另一个卫士)。在解剖学上,肛提肌是由耻骨直肠肌、耻尾肌和髂尾肌这对三胞胎兄弟组成的。
盆底肌群训练的难点在于正确地找到肛提肌。归纳起来,找肛提肌主要有三种方法:
1、从位置上来说,肛提肌位于阴囊和肛门之间,也就是会阴中间的部位,勃起的时候这个部位也会有一定充血,而你在想大便又找不到厕所的时候也是靠这里进行控制的;
2、中断排尿法:在小便的时候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并保持两腿不动,集中意念尽力收缩肛门以及会阴部,使尿流中断,在尿流中断时感到的最为紧张的肌肉即为肛提肌;
3、勃起控制法:在勃起时集中意念收缩会阴,感到阴茎充血更充分的时候说明收缩的即是肛提肌。
找到肛提肌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训练了。训练中有两点极为关键,第一是每个动作维持的时间,第二是完成动作的次数。在收缩肛提肌时,你需要在1到2秒内使肌肉收缩至最大程度,并保持肌肉紧张3秒以上,然后放松2-3秒,如此反复。随着训练的加强,收缩肌肉保持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增加。每做10-15次收缩算一组,每天至少3组,也就是每天至少300次,随着锻炼的加强,次数要逐渐增加,直至500甚至上千次。此外,在训练时需要放松腹部,腹肌不可用力,也要注意量力而行,从轻量开始,慢慢往上加。
如果严格按照以上方法进行锻炼,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就不会再发生严重的尿失禁,少数患者可能需要一年才能完全恢复,如果超过一年还没有改善,说明患者本身手术之前的控尿功能就不好,或是癌肿侵犯较多、手术损伤较大,此时就需要用其他方法来克服尿失禁了。可选用的方法有:
1、安装人工尿道括约肌,代替自身括约肌的功能;
2、施行尿道悬吊术;
3、植入可调节的球囊控制膀胱颈和后尿道的舒缩;
4、干细胞植入疗法等。其中安装人工尿道的方法效果最确实,是目前治疗完全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多数患者,碰到术后尿失禁并不需要惊慌,首先找医生明确你的盆底肌锻炼方法是否得当,其次要坚持锻炼,如果一年后没有改善,还可以找医师帮助你采用其他疗法,不能让尿失禁干扰到你的心态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