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嗜铬细胞瘤有哪些诊断试验?
实验室测定血浆和尿的游离儿茶酚胺(CA)(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如VMA是传统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重要方法。肿瘤CA的释放入血呈“间歇性”,直接检测CA易出现假阴性。但CA在瘤细胞内的代谢呈持续性,其中间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etanephrines,MNs)以“渗漏”形式持续释放入血,血浆游离MNs和尿分馏的甲氧肾上腺素(urinaryfractionated metanephrines)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A的测定。MNs包括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进入循环的MNs为游离形式,主要来源于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肿瘤细胞,经消化道、脾、胰的相关酶修饰为硫酸盐结合的MNs,消化道等本身也可合成大量的硫酸盐结合的NMN,故结合型MNs特异性略差。24小时尿CA仍是目前定性诊断的主要生化检查手段,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可疑者建议重复多次和/或高血压发作时留尿测定,阴性不排除诊断。血浆游离MNs包括MN和NMN,则适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阴性者几乎能有效排除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假阴性率仅1、4%,无症状的小肿瘤或仅分泌多巴胺者,可假阴性。国内仅有少数单位开展,建议推广。除此之外,24h尿分留的MNs、24h尿总MNs(MN+NMN)、24h尿VMA、血浆CA的检测也可用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2、 如何做出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
主要是 CT 和 MRI。二者具有类似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优,可选其一。对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优于嗜铬细胞癌、转移灶、复发病灶,但排除嗜铬细胞瘤的特异性仅约50%。推荐 CT/MRI 的初始扫描范围为腹部+盆腔,目的在于检出肾上腺和/或肾上腺外多发病变,如为阴性,扫描胸部和头颈。
检查首选 CT 平扫 + 增强,优点是价格适中、敏感性高、扫描时间短。可发现肾上腺 0、5 cm和肾上腺外 1、0 cm以上的嗜铬细胞瘤。肿瘤内密度不均和显著强化为其特点,能充分反映肿瘤形态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MR的敏感性与CT相仿,优点是无电离辐射、无造影剂过敏之虞。嗜铬细胞瘤血供常常很丰富,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反向序列信号无衰减为其特点。
嗜铬细胞瘤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
发布于 2023-03-18 03:56
嗜铬细胞瘤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相关文章
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细胞,大约90%的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约10%发生在肾上腺外,多数位于腹腔,只有1%-2%的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胸腔,多见于后纵隔。原发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罕见,原发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源于副神经节(心房或房间隔)和内脏自主神经副神经节,最多见于左心房。由于肿瘤常累及瓣膜或冠状动脉血供,手术切除困难。诊断策略:心脏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同,心脏嗜铬细胞
发布于 2022-10-11 18:48
0评论
1.如能早期诊断则预后可明显改善。
2.术前准备充分的情况之下手术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3.因为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复发率高,建议每年复查1次。若测定值异常,再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恶性嗜铬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低于50%。
4.完全切除肿瘤而高血压治愈的患者约70%,其余者仍有持续性高血压或高血压复发,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或肾性高血压,通常降压药物可以良好控制血压。
发布于 2023-12-12 05:38
0评论
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根据肿瘤是来自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将副神经节瘤分为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包括化学感受器瘤、颈动脉体瘤等)及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包括腹膜后、盆腔及纵隔后的副神经节瘤)。某些患者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1、什么是嗜铬细胞瘤?嗜
发布于 2023-03-18 03:26
0评论
嗜铬细胞瘤90%以上为良性肿瘤。肿瘤切而呈棕黄色,血管丰富,间质很少,常有出血。肿瘤细胞较大,为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中颗粒较多;细胞可被铬盐染色,因此称为嗜铬为细胞瘤。据统计,80%~90%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嗜铬质细胞,其中90%左右为单侧单个病变。多发肿瘤,包括发生于双侧肾上腺者,约占10%。起源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10%;中国此项统计结果稍高一些。恶性嗜铬细胞瘤约占5%~10%,
发布于 2023-12-12 05:24
0评论
什么是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该如何治疗?答:多种病理学指标用于预测嗜铬细胞瘤的恶性行为,但迄今最具预测价值的是定位于肾上腺外、肿瘤的直径>5cm和有SDHB基因突变的嗜铬细胞瘤要考虑为恶性,除此以外,血、尿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升高亦提示恶性可能,需引起临床重视。恶性嗜铬细胞瘤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1)手术切除原发或转移病灶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减瘤虽不能延长生存,但有助控制血压等
发布于 2023-03-18 03:51
0评论
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根据肿瘤是来自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将副神经节瘤分为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包括化学感受器瘤、颈动脉体瘤等)及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包括腹膜后、盆腔及纵隔后的副神经节瘤)。某些患者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病因:嗜铬细胞瘤是―种起
发布于 2022-10-08 04:18
0评论
嗜铬细胞瘤是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该瘤体持续或间断的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以及多个脏器的功能代谢紊乱。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以20-50岁最多见。大多数病例若能早诊治,可以治愈。【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主要是大量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受体所致,以心血管症状为主。1、心血管系统表现:阵发性高血压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平时血压不高,发作时血压骤升,伴剧烈头痛
发布于 2022-10-19 17:09
0评论
人体的肾脏是一个排泄器官,同时兼具生成激素的作用。肾上腺就是一个生成激素的内分泌器官,而在肾上腺髓质等部位存在“嗜铬细胞”,正常的嗜铬组织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激素,这些激素的主要功能就是参与调节人体血压、心律水平等。尤其在人体应急情况下,比如突然遇到危险,收到惊吓,会心律加快、出汗、哆嗦等,这些都是这些激素起的作用。所以一旦这种组织形成“嗜铬细胞瘤”后,产生这些激素的作用就会
发布于 2023-12-12 05:44
0评论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合成、存储和分解代谢儿茶酚胺,并因后者的释放引起症状。副神经节瘤: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包括源于交感神经(腹部、盆腔、胸部)和副交感神经(头颈部)者。前者多具有儿茶酚胺激素功能活性,而后者罕见过量儿茶酚胺产生。2004年,WHO的内分泌肿瘤分类将嗜铬细胞瘤定义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即肾上腺内副神经节瘤;而将交感神经
发布于 2023-01-06 08:16
0评论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症状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有关,表现有高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状态、高血糖、多汗等。其常见症状和体征如下:一、心血管系统:1、高血压为本症的主要和特征性表现,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典型的阵发性发作常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可达200~300/130~180mmHg,伴剧烈头痛,全身大汗淋漓、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前区和上腹部紧迫感、疼痛感、焦虑、恐惧或有濒死感、皮肤苍白、恶心、
发布于 2023-01-06 08:2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