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0 19:11

  十四经脉是阴阳气血的输布通道,其顺畅运行是阴阳平和的直接表现。失眠因于阴阳失和,从降相火而引阳入阴、开太阳而交通心肾、固中焦而顺畅经气等方面调节经络升降来促使气血循行通畅,阴平阳秘,在失眠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1、经络升降理论与失眠关系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理论核心,其中对失眠的治疗虽然论述较为分散,但六经病症中仍多有治疗“不寐”之方。纵览现今失眠的中医治疗,常从脏腑功能入手,往往忽略了运行气血阴阳的经络循行情况对疾病产生的影响。

  人与自然是互为对应的小宇宙,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以及升降出入都对人体产生作用,正如《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睡眠作为正常的生理过程,其进行过程最直接的体现了人体阴阳与外界对应的这个特点。古人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因此《内经》奠定了“阴阳失和”为失眠症的产生根源,而作为输布阴阳气血的十二经脉,其顺畅运行则更是阴阳平和的最直接表现。

  《灵枢?卫气》所云:“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十二经脉循行与阴阳消长之关系突出表现在其升降运动上,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凡手阴阳经脉之气上升的,与之同名的足阴阳经脉之气则下降;凡手阴阳经脉之气下降的,与之同名的足阴阳经脉之气则上升,且十二经脉根据循行顺接的次序呈升降连接排列。如手太阴肺经经气下降,则足太阴脾经经气上升;手少阴心经经气下降,则足少阴肾经经气上升;手厥阴心包经经气下降,则足厥阴肝经经气上升;手少阳三焦经经气上升,则足少阳胆经经气下降。正是如此循环往复,使人体内的阴阳消长可随外界自然的变化正常进行。同时也可见上述任意环节的失调不仅影响前后经络的气机运行,更重要的是导致阴阳升降逆乱,出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等表现,最终导致“阳不入阴”、“阴不敛阳”之失眠症的产生。

  2、升降理论运用于失眠治疗

  由于经络的升降之机在失眠症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且根据经气升降的观点可知,经络具有首尾相接,互为表里之特性,使其循行过程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所以单一采用上升或下降药性的药物,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实际临床则需根据经络连接顺序升降并举,且多需兼顾作为气机枢纽的中焦之功。临床用药时也需注重药性升降、归经,李东垣将其归纳为:“味薄者升,气薄者降,气厚者浮,味厚者沉。”可见针对药物的性味,根据失眠患者的经络升降失调情况辨证择药,往往能收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其实际应用往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降相火而引阳入阴

  五行之火有君火相火之分,如此对应六经的三阴三阳。君火专指心火,论及相火则常言少阳相火,但肝胆肾心包都涉及到相火,命门之火亦是相火。生理情况下少阴君火宜升,少阳相火宜降,相火下降归于原位之上,“发而皆中节”,而病理情况下就变化为邪火,即所谓“相火是元气之贼”。由此可见,睡眠作为正常的生理过程,其产生也在于相火归位,从而引动阳气入阴而寐,然现今临床失眠患者常见阴虚阳无所附,水亏无以制火,致使少阳胆经或厥阴心包之相火不降反逆。症状多有下肢发凉、大便偏稀、小便增多、面赤、手心烦热等上热下寒之表现,所以在治疗上需根据经络升降之机,喻降于升,方能促使相火归位,阳复入阴。

  如辩证厥阴心包之相火不降,可予柴胡升少阳三焦之经气,并予韭菜子、肉苁蓉、巴戟天、黄精等补少阴肾水;又如少阳胆经相火不降除可升三焦之气外,还需升厥阴肝经、降太阴肺经之气等,方药可选芍药降少阳胆经;桔梗、杏仁降太阴肺经之气;又可予当归、地黄、阿胶等养血润木,川芎、桂枝配合而升厥阴肝经。如此从相火所主之经络前后通道升降并举,方可止相火逆行,引阳气入阴,安眠复至。《伤寒论》中酸枣仁汤、小建中汤亦分别从少阳胆经之寒热不同的两个情况而降相火。

  2.2、开太阳而交通心肾

  手少阴心经经气下降,足少阴肾经经气上升,两气相通方能入睡,然心经与肾经之间连接需依靠太阳经,枢机学说认为,太阳主开,阳气由此升发;而手太阳经属小肠,足太阳经属膀胱,小肠主液,膀胱又为州都之官,其内所储之水液性寒属阴,故太阳寒水又需降,由此可知太阳经具有“升极始降”,“以开为降”之特点。若太阳经气不畅,当开不开自然引起当降不降,不仅出现项背不适、后头胀痛、出汗或无汗等荣卫不和的太阳经证之象,也常影响心肾之气的相交发生不寐,且该类证型患者多兼见有心慌胸闷,夜起次数增多,畏寒怕冷等表现。治疗上除可用黄芩、黄连、川牛膝降心经之火,阿胶、鸡子黄益肾水助肾经之气上行外,更需注意心肾升降之要道太阳经,开太阳方可降心火,因此方药可选附片、桂枝开太阳而辅助心肾之经相交。正如名医刘渡舟在治疗虚劳所致心肾不交、阴阳摄持不利之证时便在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天雄散”(炮附子、桂枝、白术、龙骨)的基础上新加鹿角胶、阿胶,收到较好的疗效。

  2.3、固中焦而顺畅经气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且升降互用,为全身气机之枢纽。若因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精神刺激等原因,而导致阳明胃经不降,腑气不通,同时影响太阴脾经之升发,清气不升,即可导致“胃不和则卧不安”,且此类证型之患者多兼具头晕、眼皮沉重、大便干结等表现。因此治疗时常需固中焦而调升降。临床上也需根据证情有所变化,若有腹满、纳呆、大便溏薄、全省乏力等症状常可予粳米、大枣、党参、干姜等药补太阴脾经而助升清,若有便秘、痤疮等症状也可予半夏、大黄、桃仁、红花等药泻阳明胃经而助通降。治疗时也需升降并用,疗效方显。

  又因脾胃居于中焦,仿如气机运动之轴,为其他经脉升降提供枢机作用。无论君火相火、心肾之气的相交都会经过中焦,若无上述脾胃中焦不适等证,在治疗时也常需固中焦这条交通要道而利经气升降,如《伤寒论》之“薯蓣丸”降相火之时予理中汤方意稳中助相火归位,“麻黄升麻汤”中以四君子汤方意补益脾胃,助开肺经之火郁,升厥阴之气,而交通心肾之时亦常需此法助两气相接。

  以上所述的这些方面仅是从经络升降调治失眠的三个着手点,仍有很多的经气运动环节可入手干预,只要把握好升中有降、升降平衡、引阳入阴的总纲,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气机升降论治失眠相关文章
失眠为临床常见顽固又难治病症,很多患者的病程长达10年以上,周平安教授认为,此类失眠虽的烦热躁动的临床表现,但多伴有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等候,实为虚火之象,属于虚证。因其可由血虚、气虚、阴虚而致心神失养、相火上扰,但总是本虚标实;其主要病机为心脾气血两虚、心肾不交、心肝血虚或阴虚为火旺。如《景岳全书》所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
发布于 2022-12-09 11:47
0评论
摘要:小儿体质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关系密切。体质的特点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同时存在着群体趋同性;小儿共同体质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临床最常见两大个体体质类型小儿,一类是以肺气不足为主,另一类是以脾气不足为主。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只有体质相对虚弱的小儿,卫外不固,抗邪无力,邪气方能乘虚而入。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血溢脉外,从而导致紫癜发生。
发布于 2023-01-05 07:51
0评论
      中医认为肺主气,脾主运化,肾为气之根,肝主疏泄,若肝郁气滞或脾失运化,津液不能敷布,聚而成痰,痰浊壅肺,肺气不利,即可导致痰瘀痹阻心脉,发为心力衰竭。因而心力衰竭的病位虽在心,发病却与肺脾肾肝功能失调所致的痰浊内阻密切相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发作可见夜间心悸,端坐呼吸,喉中哮鸣等肺水肿症状;右心衰或全心衰发作时可见喘促气短,不能平卧,腹部全身水肿及胸闷、胸闭、心痛彻背等症状,均
发布于 2023-03-25 09:11
0评论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经过适当的治疗多数咳嗽患者能够痊愈,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的咳嗽症状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不少的烦恼及经济上的压力。除去有的患者能明确诊断之外,也有部分患者经临床检查不能明确病因,治疗上相当棘手。在临床上,笔者经常遇到经西医的诊治而咳嗽不已的患者。针对此类患者,笔者应用中医药的诊疗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说,中医药是治疗久咳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有灵活的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也有在中
发布于 2023-02-23 00:06
0评论
涌泉穴:功用不可量 人体足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位于足底凹陷处的涌泉穴,是好眠的要穴。当你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自己按摩涌泉穴:在前1/3脚底凹陷的部位(将5个脚趾向足底弯曲,足掌心前面出现的凹窝处即是本穴,约在脚掌正中前1/3处)。用右手中间三指摩擦左足心涌泉穴,来回摩擦直到脚心发热,然后换成右足心,继续按摩,这样交替进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非常重视养生,对坚持按摩足底涌泉穴对身体的益处大加赞赏,称“
发布于 2023-02-03 15:45
0评论
骨关节炎又称骨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俗称为骨质增生、骨刺。是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骨关节病,而膝关节是最常被累及的部位。国内有学者对中国六大行政区(西北,华北。华东,华南,东北,西南)六城市大样本人群开展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影像学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达28.7%。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膝骨关节炎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降低的常见原因。人们常有
发布于 2023-02-22 18:31
0评论
    大气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城市的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环境质量出现不同程度恶化的趋势,“雾霾”重污染的日子不断增加。因其与健康的关系密切,今年来成为广大民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气颗粒物(PM)、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等是当前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um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
发布于 2023-03-21 07:21
0评论
脚底拥有很多穴位,人的脏腑器官与足底穴位是一一对应的。通过对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刺激,可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改善人体内分泌和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足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组织,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可调节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使正常的更强壮,不正常的得以改善和恢复。 中医把脚看作是人体的全息胚,上面充满了五脏六腑的信息,通过对脚的按摩能刺激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增强新
发布于 2023-01-13 05:03
0评论
概述 膀胱炎这个疾病,目前,在我国十分的常见,膀胱炎这个疾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愈合,要是去医院治疗疾病,就要去外科进行检查,治疗疾病,要去泌尿外科进行检查,治疗疾病的,要是有什么不舒服,要尽快去医院治疗疾病,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的,要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疾病,不要错过了治疗疾病的,去外科检查 步骤/方法: 1、 膀胱炎这个疾病的中医治疗疾病的,中医可以调节一下身体的,要
发布于 2023-04-05 09:12
0评论
中医根据病因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及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多于感受风寒、风热或风湿邪气之后,头部脉络阻滞,不通则痛;内伤头痛可由气血阴阳亏虚、脉络失养,或血瘀、寒凝、痰浊等於阻经络所导致。 头被认为是人体阳气聚集的地方,称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提到:“头像天,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头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不同经络,因此中医将头痛又分太阳、阳明、少阳
发布于 2022-11-28 02: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