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2 05:56

《生活中的中医药》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内科 傅志泉主任医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傅志泉

(专家门诊:每周一上午;特需门诊:每周四下午)

刚进入深秋,一位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匆匆跑来找我,要我给他开一张冬令进补的膏方。原来,该同学从小患有哮喘,读书时请假最多的就是他,反正同学们都知道他是个“药罐子”。今年夏天,他经人介绍在中医院进行了冬病夏治,效果很好,至少今年进入秋冬季节后哮喘还未发作。当时冬病夏治的医师告诉他,冬病夏治主要是养护阳气,让他入冬以后再进行膏方调理,以滋养阴气。于是,一过冬至,他就找到我这个学中医的同学调理阴阳,还不停的向我请教,为什么人体的阴阳要按夏季、冬季分开调养。

我告诉他,中医非常注重阴阳的调摄,早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基本法则。说的是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一些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的病人,往往以阳虚者为多,在秋冬季节容易旧病复发,尽管他们在发作时吃一些补阳的药物,可感觉效果并不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时自然界的阴气很盛,阳气不足,补的力量太微弱了。倘若在夏季吃一些补阳药物或食物,如鹿茸、附片、羊肉等,或者进行一些温针灸等温补阳气的治疗,冬天就不会那么怕冷,也不那么容易发病了。

春夏之所以养阳,在于春夏两季正是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阳长阴消的关键时期。春夏气温升高,天地之间阳气偏盛,自然界的生物呈现蓬勃生长的局面,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气温升高而旺盛。所以,春夏之时我们一方面要保护体内的阳气,使它充沛旺盛起来;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做损害阳气的事,如晚睡早起,饮食清淡,以顺应自然界的阴气不足,阳气充盛。还要适当地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让自己的意志生发、精神愉快,借助大自然的阳气来解决体内阴寒导致的疾病。个别阳虚体质的人,还可以食用一些温性水果,如大枣、桂圆、葡萄,以及肉桂、干姜煲汤,或生姜羊肉汤等,以助阳气的恢复和振奋。阳虚甚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等,以此补充体内所需要的阳气,用于改善阳虚体质,故此时顺势养阳效果会比其他时候要好。

到了秋冬之时,气候逐渐变凉,阴长阳消,万物收敛,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天地间阴气偏盛,自然界的生物也减少活动,甚至进入了冬眠状态,人体的阳气也收敛在内,不作过多消耗,以便保持脏腑的正常生理机能。所以,中医强调秋冬季要早卧晚起,以适应自然界的闭藏;不要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的火锅、白酒,以及温热性的补益类煲汤;不可大喜大悲,以免伤害到五脏;形体锻炼也不要过度,以免汗出过多,耗散阳气。同时,多喝一些白开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如苹果、白梨、香蕉、柚子、青菜、萝卜,或猪肉、鸭肉、绿豆等。以此补充体内的阴津,用阴气来改善阴虚体质,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润养五脏,人体的机能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为此,要想健康少生病,就要顺应阴阳气化养生。中医认为,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天、地是相应的。什么相应?阴阳气化相应。通常所谓,养生之道,圣人遵循它,愚人违背它。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根本,与自然违背,虽然不一定立即得病,可一旦形成习惯,那么生病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因此,每一个希望不生病的人都应遵循中医的圣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样才能全年健康,一生平安。

【延伸阅读】

中医之“阴阳”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也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首先的,积极的,都属于阳;凡是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末后的,消极的,都属于阴。

例如:从事物的属性来区分,天为阳,地为阴,天在上故属阳,地在下故属阴;火为阳,水为阴,火性热而上炎故属阳,水性寒而下走故属阴。从事物的运动变化来区分,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当事物处于沉静状态便属阴,而处于燥动状态便属阳。阳化气,阴成形,有形的实体属阴,无形的功能属阳。从同一事物的内部来区分,上为阳,下为阴;外表属阳,内里属阴。此外,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晴天为阳,阴雨天为阴;春夏属阳,秋冬属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都是根据上述阴阳属性来划分的。

必须指出,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但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而另一方面则表现于事物无穷的可分性。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则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则为阴中之阳。由此可见,阴阳之中仍有阴阳之分,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种属性,任何一种属性事物的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事物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里是无穷无尽的。

中医认为,阴阳是普遍存在的,事物一切变化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阴和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每一方面都以另一方面为存在条件。同时,阴和阳又进行着质量的互变,即消长转化。消长是指其量的变化,转化则是指其质的变化。阴阳的消长转化,就是指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在阴阳质量互变的运动过程中。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待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45)相关文章
“春夏养阳”这一命题出自《皇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句话包涵两层意思,一是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与天地万物的生长壮老已,息息相关,即天人相应;二是说人应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来养生。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自然界阴阳二气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提出“春夏养阳”
发布于 2022-12-23 05:55
0评论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先哲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精灵,“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变化。正是在这种“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祖国医学主张养生应顺应自然,在正确地认识自然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调养精神意志及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使之与外在环境统一协调,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祛病的目的。
发布于 2023-03-21 09:46
0评论
从中医角度分析,风湿骨病的病发原因主要由于正气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患病者不仅疼痛难忍,酸麻难受,行动不便,严重者甚至致残、瘫痪。春温夏暑易伤阴,秋凉冬寒易伤阳,人之所共知。于春夏,人们知养阴而不知养阳;于秋冬,人们知养阳而不知养阴。故春夏之际,有因求养阴却伤及阳者;秋冬之时,有因求养阳而伤及阴者。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不同季节时令采用不同的养生手段,
发布于 2023-02-28 01:36
0评论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两者配合疗效相得益彰。一进入三九,人们就忙着进补了,俗话说:“三九进补,来春打虎”,大家买补品、煲高汤、吃膏方,为的就是更好的抵御寒冷,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是冬令进补,并非只有膏方,针灸也是很好的“进补”手段。三九天,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时下易患各类慢性呼吸道疾病、肠胃病、关节退行性病变、面瘫等。这些疾病从中医辨证分型来说多属虚寒,所谓“虚者补之,寒者热之”,艾
发布于 2023-03-26 14:26
0评论
两性交合中如何才能对身心有益而不有损?著名专家马教授说: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学说:一是男性的采阴补阳,二是女性的高潮养颜。但这皆不能成为性交中的养生之道。其间从理论到行为和方法,谬误甚多!不过,从另一角度看,其中到也不乏改善和加强性功能的有效方法。这是古人为现代人在性学上作出的最大贡献。 男性采阴补阳——是指在性交中男性通过阴茎和口舌等多种不同方法的运动,采女性之阴精来补男性之阳气,从而使男性身体
发布于 2024-05-24 21:37
0评论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一般气温降至10℃以下就可发生冻疮。轻者红肿疼痛,遇热瘙痒;重者还可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愈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疤痕。冻疮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处,且多见于妇女和儿童。冻疮是“一年发病年年发”,尽管不是什么大病,但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冻疮多为阳虚,机体阳气不足,抵御外寒的能力就会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达
发布于 2023-03-20 14:01
0评论
“春捂秋冻”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由于我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外有温差。有3-5°C,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温度高于室外,从室外走
发布于 2023-03-12 23:11
0评论
俗话说“一朝生冻疮,年年生冻疮”,一旦冻疮形成,遇冷疼痛,遇热发痒,用药无济于事,尚无特殊治疗。冻疮是怎样形成的呢?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当气温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血管中的淤血、血浆渗入到组织间隙形成局部水肿,导致冻疮的发生。开始局部皮肤发红发紫有肿块,发痒或刺痛,遇热更为明显,随后可出现水泡、
发布于 2023-02-23 16:51
0评论
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夜生活的丰富,使得罹患睡眠障碍的人日渐增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天昏昏沉沉睡不醒的也大有人在。面对“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尴尬,相信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是求助于咖啡、浓茶或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殊不知单靠外界化学物质的刺激,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使身体产生依赖性。令人疲惫不堪的除了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甲状腺疾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我
发布于 2023-01-24 02:27
0评论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季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温差变化大,故人极易出现头晕症状。秋季突然的头晕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警报。轻微的头晕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但可能是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深秋的寒冷会引起血管的痉挛,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诱发心绞痛或脑梗塞。虽说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角”还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但中青年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近几年,
发布于 2023-01-31 19:0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