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10 19:03

  医疗诊治规范或指南的制定是提高诊治效益、保证患者最佳预后、以及合理经济医疗开支和费用的重要措施。本指南是关于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ECVD)的,是ACCF/AHA指南编写委员会根据以往的版本,总结了2010年5月份以来的相关文献,修改升级而成。本文从中摘译部分,供大家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颅外血管病变和卒中

  颅外血管强调的是影响脑组织供血的血管网,主要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颅外血管病变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临床病理类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发育不良、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动脉炎、夹层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原因,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因此,颅外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时也面临着其他血管事件的风险,如: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是位于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导致死亡的第3位主要疾病,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分析,7-18%的首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是由于>60%的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以下为关于这一疾病,主要是动脉硬化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评估

  1、对于已知或疑似颈动脉狭窄的无症状患者,推荐以多普勒超声作为首选的评价狭窄程度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措施。(I/C)

  2、对颈动脉杂音的无症状患者,建议行多普勒超声筛查其狭窄程度。(IIa/C)

  3、对于狭窄程度>50%的随诊患者,建议每年应用多普勒超声进行病变变化的评估;也建议作为评估对治疗反应的手段,如果随诊显示病变稳定,可适当延长随诊时限。(IIa/C)

  4、对于无脑缺血症状的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动脉硬化性动脉瘤患者,应考虑应用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狭窄的筛查。(IIb/C)

  5、对于无症状、无动脉硬化迹象,但有2项或以上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1级亲属60岁前有血管事件病史、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人群,可考虑多普勒超声筛查颈动脉病变;但并目前无证据表明对预后有影响。(IIb/C)

  6、不推荐对无症状、无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人群,以及非缺血因素导致的神经损伤患者,如肿瘤等,常规应用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病变筛查(III/C)

  症状性颅外血管病变的诊断

  1、对于怀疑因缺血引起的暂时性视网膜或神经半球症状的患者,推荐以无创影像学手段进行ECVD的筛查。(I/C)

  2、推荐多普勒超声作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检测措施。(I/C)

  3、如果多普勒超声没有提示,推荐应用MRA、CTA作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案。(I/C)

  4、如果颅内或颅外血管没有明确的病变迹象解释神经症状,推荐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可能的心源性栓子的存在。(I/C)

  5、当检测到颅外血管病变时,建议以CTA、MRA或选择性脑血管造影进行颅内血管病变的评估。(IIa/C)

  6、对可能需要血管重建的患者,建议行MRA、CTA、血管造影检查。(IIa/C)

  7、当无创影像学检查显示不清或有矛盾时,建议行血管造影明确颅内/颅外血管病变。(IIa/C)

  8、严重血管钙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非对比剂的MRA检查。(IIa/C)

  9、果不能排除非特异性神经症状可能由脑缺血引起是,可做多普勒超声筛查(IIb/C)

  10、如多普勒超声、MRA、CTA提示颈动脉全闭塞,可进一步行动脉造影了解管腔的情况,以确定能否行血管重建(IIb/C)

  11、对于因肾功能不全而需要限制造影剂使用的患者,可考虑应用血管造影评价单一血管病变(IIb/C)

  颅外血管病变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导致卒中的各项危险因素:

  1、对于无症状ECVD患者,推荐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g以下(I/A);除超急性期外,对于症状性ECVD患者,建议控制血压(140/90mmg以下)(IIa/C)

  2、推荐戒烟,以延缓动脉硬化进程降低卒中发生率(I/A)

  3、推荐应用他丁类药物控制高血脂,LDL 100mg/dL以下(I/B);在高危患者中LDL降至70mg/dL以下(IIa/B);对于不能耐受降脂治疗的患者,可选用胆汁酸螯合剂或烟酸等替代(IIa/B)

  4、推荐在合并糖尿病的ECVD患者中,应用饮食控制、运动、降糖治疗控制血糖(IIa/A);同时应用他丁类药物将LDL控制在70mg/dL以下(IIa/B)

  药物治疗的另一重点是抗栓治疗:

  1、推荐单纯应用阿司匹林(75-325mg/d)、氯吡格雷(75mg/d)或联合阿司匹林和潘生丁,而非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栓预防和治疗(I/B)

  2、合并房颤、机械瓣等有抗凝指正的ECVD患者,建议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INR控制在2.5左右(IIa/C)

  3、对于卒中或TIA的患者,3个月内不推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III/B);不推荐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中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III/B)

  颈动脉血管重建

  1、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创影像学手段提示狭窄程度>70%(I/A)或血管造影提示狭窄程度>50%时(I/B),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且估计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6%

  2、推荐颈动脉支架(CAS)作为CEA的候选措施(I/B)

  3、无症状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且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率较低时,建议行CEA(IIa/A)

  4、在老年患者中,尤其是血管条件不适合介入治疗的,建议首选CEA(IIa/B)

  5、对于颈部条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建议首选CAS(IIa/B)

  6、2周之内的TIA或卒中,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建议早期血管重建(IIa/B)

  7、对于血管造影提示颈动脉狭窄60%、超声提示70%的无症状患者,可考虑行预防性CAS(IIb/B)

  8、小于50%的颈动脉狭窄,不推荐性血管重建术(III/A)

  9、慢性全闭塞病变,不推荐行针对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术(III/C)

  10、对于严重脑功能障碍的患者,不推荐行血管重建术(III/C)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1、推荐应用阿司匹林(81-325mg/d)(I/A)

  2、推荐术后持续应用阿司匹林(75-325mg/d)、氯吡格雷(75mg/d)或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I/B)

  3、推荐围手术期良好控制血压(I/C)

  4、推荐在术前和术后24h内记录神经系统检查结果(I/C)

  5、建议CEA关闭切口时,应用颈动脉补片(IIa/B)

  6、建议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应用他丁类药物(IIa/B)

  7、建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个月、6个月、每年进行无创影像学随诊,包括对侧血管情况,直至患者不需要再行血管干预(IIa/C)

  颈动脉支架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1、推荐CAS术前、至少30天内,行阿司匹林(81-325mg/d)+氯吡格雷(75mg/的)双抗治疗,如果不能耐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噻氯吡啶(250 mg BID)(I/C)

  2、推荐CAS围手术期抗高血压治疗(I/C)

  3、推荐在术前和术后24h内记录神经系统检查结果(I/C)

  4、建议在CAS中应用脑保护装置(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IIa/C)

  5、建议颈CAS术后1个月、6个月、每年进行无创影像学随诊,包括侧血管情况,直至患者不需要再行血管干预(IIa/C)

  颈动脉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处理

  1、在症状性患者中,建议行再狭窄血管重建(参见原血管狭窄治疗标准)(IIa/C)

  2、在随诊过程中,发现再狭窄进展迅速可能导致血管全闭塞时,建议再次行CEA或CAS(IIa/C)

  3、在无症状性患者中,考虑行再狭窄血管重建(参见原血管狭窄治疗标准)(IIb/C)

  4、再狭窄程度<70%,且无症状者,不推荐再次行CEA或CAS(III/C)

  椎动脉血管病变:

  影像学检查:

  1、对于有症状的锁骨下动脉窃血患者、推荐CTA、MRA作为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后循环情况(I/C)

  2、对于无症状的双侧颈动脉闭塞、单侧颈动脉闭塞、或Willis环不完整的患者,推荐行无创影响学检查手段检测椎动脉狭窄病变(I/C)

  3、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推荐CTA、MRA,而非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后循环情况(I/C)

  4、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拟行血管重建前,建议行血管造影检查(IIa/C)

  5、对于已行椎动脉血管重建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诊(同颈动脉血管重建)(IIa/C)

  治疗策略:

  1、推荐对椎动脉血管病变进行相应的药物和终生危险因素控制治疗(I/B)

  2、推荐对于无禁忌症的椎动脉狭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选择阿司匹林81-325mg/d,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或氯吡格雷75mg(I/B)

  锁骨下动脉和头臂血管病变:

  1、锁骨下动脉窃血所引起的后循环缺血,建议行颈-锁骨下动脉旁路术(IIa/B)

  2、锁骨下动脉窃血所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手术风险高时,建议行介入治疗(IIa/C)

  3、对于症状性、头臂血管病变,建议行直接的介入血管重建或旁路手术(IIa/C)

  4、锁骨下动脉病变导致的上肢间跛,建议行直接的介入血管重建或旁路手术(IIa/C)

  5、锁骨下动脉闭塞,同侧内乳动脉将用于冠状动脉架桥时,建议行直接的介入血管重建或旁路手术(IIa/C)

  6、无症状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上肢血压不等、颈部杂音、椎动脉逆流等,不推荐行血管重建术,除非内乳动脉将用做冠状动脉重建(III/C)

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的诊断和管理指南相关文章
病理变化 1.脂纹(fattystreak)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 2.纤维斑块(fibrousplaque)是由脂纹发展而来。内膜面散在不规则表面隆起斑块,颜色从浅黄或灰黄色变为瓷白色。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plaque)亦称粥瘤(atheroma)是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内膜面可见灰
发布于 2024-01-06 16:53
0评论
颈动脉或者椎动脉的夹层引起的夹层占中老年人的1%,单却占了年轻人脑卒中的25%,颈动脉和椎动脉位于颈部(脖子)。以往医生多推荐采用抗凝治疗,但2015年的国际脑卒中大会在美国的纳什维尔召开,除了肯定了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4项目研究,另外的一项研究也值得我们的关注。这项随机对照研究终于得出了一个结果,对于颈部血管夹层并出现缺血症状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或者波立维或者两种药物联
发布于 2023-03-06 02:21
0评论
治疗的方法有四种,包括:1、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当活动)2、药物治疗3、介入治疗4、外科开刀的治疗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做到的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多么严重的狭窄,还是介入或者开刀之后,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必须的,健康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合理均衡的营养(避免过多的油脂,限盐),合适的身体锻炼,戒烟,不酗酒,严格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否则,斑块狭窄容易不断加重,即使做了支架或者手术,也更容易
发布于 2023-03-06 02:56
0评论
2012年1月,英国国立临床规范研究所(NICE)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的关于成人及儿童癫痫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其内容主要包括:1、癫痫早期诊断及检查手段。2、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一线建议用药为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无效或不适合应用时可选择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对于一线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可选择卡马西平、氯巴占、加巴喷丁等进行添加治疗。3、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的建议一线用药为丙戊
发布于 2022-12-18 15:40
0评论
概述 说起健康,本来咱们日子的习气和健康是休戚相关的,许多人在饮食方面特别的不注意,如今的人对于活动也是越来越少,一朝一夕这么人的身体健康就很容易呈现病症,我家近邻一阿姨,近来老是呈现缺氧,心悸,乏力的表现,后来她去了医院检查医师说她患有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有这么病症的患者有的人是因为高血压导致的,那么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怎么医治? 步骤/方法: 1、 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能
发布于 2023-04-15 20:16
0评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alartery,CSV)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近年争议最多的类型,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尽管CSA的病因、病理复杂多样,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它主要是指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引发的骨质增生、侧方椎间盘突出等继发病理改变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者。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张强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分型报道很少,目前
发布于 2022-09-25 04:24
0评论
1、美尼尔氏综合征该病为内耳淋巴代谢失调,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主征,如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缓及血压低等。但其发作与大脑皮层机能失调,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波动有关,而非颈部活动所诱发,且缓解后无任何症状;发作来势迅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像颈椎病为一过性;无神经系统和脑干缺血征;发作期有规律性水平性眼球震颤。2、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Subclavianstealsyn
发布于 2022-09-25 04:24
0评论
概述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因为我们很多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这样也就导致了,我们错过了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时间,所以我们今天就通过这篇文章来好好的看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知识,这样我们会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更加的了解,也会在以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时候更有把握,所以让我们来好好看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吧。 步骤/方法: 1、 首先,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发布于 2023-04-15 15:20
0评论
根据当代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人体包括毛细血管在内的单排血管长度,可绕赤道4周。在这些错综复杂密布于人体的血管当中,将血液由心脏运往全身各处的动脉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像自来水管道一样维系着每个人的生命。与人体的其它组织器官一样,动脉也会得病,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动脉硬化,即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两种恶果:一个就是动脉管腔的狭窄闭塞,即动脉的“梗”,另一个
发布于 2023-03-07 08:01
0评论
颈动脉体瘤起源于颈动脉体,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颈动脉体位于颈动脉分叉后壁外膜下。通过感受血液成分如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度改变来调节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颈动脉体瘤是颈动脉体增生衍变而来,属化学感受器瘤。颈动脉体瘤多为良性,恶性颈动脉体瘤少见,约占5%~12%。临床通常根据转移作为诊断恶性的可靠依据,恶性颈动脉体瘤以局部淋巴结转移为主,也可经血流转移至肺、骨、肝脏等部位。颈动脉体瘤多
发布于 2023-03-07 04:3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