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4 19:45

  1、子宮內膜癌與飲食有關麼?
  雖然許多研究均未證實子宮癌與飲食有直接的聯繫,但眾所周知,子宮內膜對激素是非常敏感的,對體內激素水平的各種變化均有反應。因此,不難想象子宮內膜癌與飲食總脂肪量有關。事實上,在超體重者中,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較體重正常者高。
  2、哪些食物能降低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
  除了肝癌、食管癌等直接與飲食相關的癌症以外,其他各種癌症目前都未能證實與飲食直接相關。關於膳食和子宮內膜癌的關係的研究較少,但是儘管如此,得到的結果卻出奇地相似,那就是食用低飽和脂肪飲食和多食水果蔬菜可以降低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
  癌症起源於單個增殖能力異常的細胞。來源於腫瘤和侵入性健康組織的這一類細胞,常常轉移播散到全身的其他部位。致癌物是指能促進腫瘤細胞形成的物質。它們可能來源於食物、空氣甚至人體本身。在人體發生明顯惡變前,大部分的致癌物作用並沒有明顯顯現出來。但是,它們常常攻擊細胞的遺傳物質(DNA),並使其發生改變。這需要多年才能發展成為可被發現的腫瘤。在這期間,被稱為抑制劑的化合物能保持細胞的正常生長。一些植物的維生素類物質常被認為是上述的抑制劑,而食物中的脂肪則被認為是能促進細胞異常增長的促進劑。
  (1)纖維物質防癌
  在1970年,英國醫師Dennis Burkitt的研究表明:高纖維飲食能夠減少消化道疾病。他發現,在高纖維飲食(以植物性纖維為主)的國家中,結腸癌的發病率降低。這結論得到全球的公認。高纖維飲食往往存在於一些非工業性國家,那裡肉類缺乏而植物性糧食成為主食。動物性食品不含纖維。以肉類食品為主食的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則成為了世界上結腸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
  至今沒人能明確纖維蛋白如何預防消化系統疾病,但是這可能存在多種機制。按理論上講,纖維在機體早期的消化過程中往往不被消化。它在腸內快速蠕動,能幫助清除致癌物。同時,促使更多的水分進入消化道。水和纖維組織使糞便量增大,從而稀釋了致癌物。纖維物質在其他癌症中,也同樣具有防癌功效。研究表明,在高纖維飲食的人群中,胃癌和乳腺癌等的發病率降低。
  在美國,纖維的攝入量為每天10至20克。專家的建議是每日30至40克。最好的纖維來源是穀類、豆類、蔬菜和水果。食物越接近自然狀態,纖維含量越高,例如帶皮和未被加工過程過等。
  (2)脂肪增加癌症風險
  多元文化的研究顯示:高脂肪攝入量的人群,結腸癌和乳腺癌、內膜癌的死亡率最高。而低脂肪攝入的人群則相反。採用移民的研究,能幫助排除基因因素的影響。
  很多的研究表明,脂肪能促進某一種癌症的發生,同時也可能促進已經有其他類型的癌症患者新形成癌的風險。雖然這些跟脂肪的總攝入量有大的關係,但有證據顯示,動物性脂肪比植物性脂肪的危害性更大。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研究學者Sheila,Bingham博士發現,肉類與結腸癌的關係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密切。此外,也與前列腺癌和卵巢癌具有密切的關係。
  脂肪在人體中具有很多的作用。它能增加激素的產生,從而促進的乳腺癌、內膜癌的形成。同樣,它也能刺激膽汁酸的分泌,而提供結腸癌的風險。美國國立癌症中心建議人們應該把攝入脂肪的比例降到30%。然而,研究表明,要達到一定的防癌效果,脂肪的攝入比例應該是遠低於30%,10%至15%或許是最合適的。
  (3)豆類食品防癌
  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經常吃豆類食品將能夠降低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而且對於那些體重超重的婦女,這種作用最為明顯。研究人員?指出,女性體內產生的雌激素在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豆類食品中含有異黃酮,它既有雌激素樣作用,又有抗雌激素活性。為了調查這一問題,來自Vanderbilt大學的XiaoShu等人隨機選擇了832名子宮內膜癌患者和846名非子宮內膜癌患者,對比受試者的豆類食物攝入量。結果發現,豆類食物的攝入量越高,他們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就越低。與那些每天豆類蛋白攝入量低於5.9g的婦女相比,每天豆類蛋白攝入量在6.0g到10.2g、10.3g到16.0g,以及16.0g以上的婦女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要低7%、15%和33%。如果將分析範圍限定在體重超重的婦女中,這種子宮內膜癌發病危險的降低會更加明顯。研究人員指出,儘管本研究的結果提示豆類食物具有抗子宮內膜癌的作用,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在超重的婦女中這種作用會更明顯。
  (4)綠茶也防癌
  上海市腫瘤研究所最近報告的一項專項調研顯示,飲茶特別是飲綠茶,對於子宮內膜癌可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只是這一預防作用可能只侷限於絕經前的女性。調研結果顯示,飲茶者特別是飲綠茶者比未飲用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而且飲茶次數越多,患子宮內膜癌危險性降低得越明顯。每週飲茶7次及7次以上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約20%。而飲綠茶者,又無飲酒、吸菸史,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約23%;其中每月飲綠茶>200克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約30%。
  調研人員分析指出,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激素依賴型腫瘤,過量的雌激素暴露是其主要病因。綠茶可能通過降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而降低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另外,茶多酚複合物可以增強淋巴細胞增殖,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由於目前關於飲茶與子宮內膜癌的研究未見其他報道,故期待進一步的流行病學研究,特別是隊列研究加以證實。
  3、激素替代療法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麼?
  激素替代治療是非常好的,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女性追求生活質量的好的要求。但是激素替代治療,西方國家從5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有一個漫長的摸索階段,在這個階段,西方國家激素替代治療開始也不太規範,一哄而上以後,造成子宮內膜癌平行上升。那個時候處方量增加了四倍,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也增加了4倍。我們國家從90年代以後逐漸開始使用激素替代治療,剛開始單純的雌激素替代治療在很多地方應用,但是增加了兩種癌的發生,一個是子宮內膜癌,還有一個是乳腺癌。這兩種癌的發病率增加以後,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從此以後,在激素替代治療從單純的雌激素替代治療變成周期性的雌激素孕激素的聯合替代治療。知道這些理論以後,再增加了激素替代治療的量以後,沒有增加內膜癌的發生。
  現在激素替代治療適應的是有更年期綜合徵症狀的女性,還有絕經以後生活狀態不好的女性,自己有要求,沒有任何的禁忌證的、無癌症家族史,另外沒有特別肥胖,膽囊炎的女性,可以用激素替代治療。這種治療使得更年期症狀較重的女性或卵巢功能早衰的女性,能夠平穩度過更年期或減少更年期相關的骨質疏鬆症等的發生。但是前提應該找一個比較規範的,能夠指導病患進行激素替代治療的醫院和醫生來進行激素替代治療。這樣才是安全的,同時對病患的身體健康是有益的。
  4、內膜癌患者手術後能否使用激素替代以緩解症狀?
  目前這一治療尚爭論,有幾項回顧性研究認為,早期內膜癌患者正規手術及治療後,待病情平穩一段時間之後,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未發現增加腫瘤的複發率或腫瘤相關的死亡。但尚需大樣本、前瞻性研究給出循證醫學證據。目前,臨床上對子宮內膜癌治療後的患者使用激素替代治療需要慎重,並且密切隨訪。
  5、口服避孕藥能預防子宮內膜癌麼?
  口服避孕藥對於絕經前的婦女的子宮內膜有著明顯的保護作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對於每週期28天的患者應用21天的由雌孕激素聯合的口服避孕藥是常用的服藥方法,並且發現在停藥的幾天中內源性雌激素仍然能夠維持較低的水平,通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證實應用口服避孕藥,可將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下降近40%,即使已經停用口服避孕藥,而這種對於內膜的保護作用將至少持續存在15年。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口服避孕藥對於子宮內膜的保護作用將隨著應用時間的延長而增強,發生內膜癌的危險隨著應用口服避孕藥的時間延長而下降。總之,應用口服避孕藥達4年時,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將下降56%,應用8年,將下降67%,應用12年將下降72%。同時口服避孕藥還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病幾率。
  6、肥胖的人容易得子宮內膜癌麼?
  很多的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危險隨著體重指數增高和體重的增加而增高,這些研究測量肥胖的方法很多,如體重、體重指數(BMI)、腰腿圍比、腰臀圍比等。肥胖的婦女子宮內膜癌發生機會增加主要原因可能和血中雌激素水平較高有關,而雌激素恰恰是子宮內膜癌很明確的發病原因。
  肥胖常伴有幾個增加子宮內膜癌患病的危險因素,如向心性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徵、活動過少和高飽和脂肪飲食等。在一項歐洲進行的研究發現26%-47%的子宮內膜癌可能和體重過重及肥胖有關,類似的試驗也得出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子宮內膜癌和體重過重有關,肥胖發生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是2-10。一些研究發現向心性肥胖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高於外周性肥胖。甚至一些研究還發現晚胖比早胖與子宮內膜癌關係更密切。
  肥胖導致子宮內膜癌的病因學基礎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很多人提出有關的機制,根據雌激素理論,絕經後婦女血漿中雌激素的主要是來源於體內雄烯二酮的芳香化,而這個過程主要發生於皮下脂肪。這也許可以解釋為甚麼晚期發胖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有關。另外,有人認為向心性肥胖易發生子宮內膜癌也許和高胰島素血癥有關。
  7、 既然很多研究發現肥胖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有關,那麼體育鍛煉是否可以改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
  有關體育鍛煉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的研究很多,其結果證明似乎兩者存在著負相關。荷蘭的一項大組的研究發現絕經後婦女每天鍛鍊超過90分鐘與少於30分鐘的相比,子宮內膜發生危險減少46%。另外一項研究將822例子宮內膜癌患者與1,111正常人進行對照研究,當將發生子宮內膜癌前2年期間規律鍛鍊和根本不鍛鍊的婦女相比,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下降38%。因此,有人提出體育鍛煉之所以可以減少肥胖婦女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是因為通過減肥(已知的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或者減少血清中雌酮的水平而達到修飾肥胖患者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
  8、生育以及母乳餵養與內膜癌有怎樣的關係呢?
  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未產或不孕症患者。40歲以下的患者中,66.4%為未產婦。未產婦比經產婦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3倍。生育可以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而哺乳通過抑制排卵也同樣能夠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
  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延長哺乳時間可以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達58%-72%。同樣母乳餵養孩子的多少也存在同樣的規律。美國的一項關於母乳餵養和子宮內膜癌的關係的研究指出,過去30年來的母乳餵養使得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下降,而且如果初次哺乳在30歲以後的話,子宮內膜癌發生的危險將下降50%。
  9、子宮內膜癌的患者還能保留子宮嗎?
  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子宮內膜,隨病情發展,逐漸侵及肌層、子宮漿膜層,開始向子宮外部轉移。患子宮內膜癌的患者,一般不能保留子宮。只有少數特殊情況者能考慮保留子宮,且必須符合下述條件:子宮內膜癌病理檢查一定是高分化,並且沒有任何肌層浸潤的證據,同時一定是年輕的未生育並且願意並能夠密切隨訪進行觀察的患者。
  10、保留了生育功能的患者怎樣治療和隨訪?
  ①、首先給予大劑量的孕激素治療,治療的劑量相當於避孕劑量的100倍以上,治療後三個月應該行子宮內膜活檢,如果病理結果證實病變有好轉,應該再用三個月,隨後予以助孕;
  ②、如果治療後三個月病理結果提示病變沒有變化,將再用三個月,再行內膜活檢,那時若病理提示有好轉,可以繼續應用孕激素三個月,隨後再行病理檢查,若病理結果沒有發現子宮內膜轉化成正常的,則應該考慮放棄保留生育功能;若病理內膜已經轉化成正常的子宮內膜,則開始助孕;
  ③、如果治療後三個月,病情有進展,放棄保留生育功能。
  11、子宮內膜癌患者隨診應檢查甚麼?
  無論做甚麼輔助檢查,看大夫是第一重要的,盆腔檢查應該是所有隨診中最重要的部分。由於子宮內膜癌很易復發於肺和肝臟,因此,術後每次複查時的肝腎B超和胸片就極有價值。如果B超發現異常,再進一步進行CT或核磁共振等其他檢查。此外,術後的血清CA125檢查很重要,術後的持續升高常提示腹腔內復發。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其隨診的方法和卵巢癌是一樣的,更加註重血清CA125的檢查。如果CA125術前明顯增高,術後隨診將是最好的指標。一般來講,如果術後隨診過程中有CA125連續升高,就應考慮復發問題。當然,其他的影像學檢查也是必需的,初始每年應該進行一次全面的CT檢查,每三個月進行一次B超檢查等。
  12、絕經後出血是子宮內膜癌麼?
  絕經後出血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但不宜過分誇大。絕經後出血往往被認為是子宮內膜癌的重要臨床表現之一,根據這一症狀,及時加以重視,及早檢查就醫,可以使許多子宮內膜癌因此而得到早期的診斷和治療。但是人們往往把絕經後陰道出血與子宮內膜癌基本等同了起來,只要出現這一症狀,患者甚至於部分臨床醫生首先就想到的是患了癌症,為患者及家屬的心理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這其實是過分誇大了。研究發現絕經後出血的患者僅僅8.1%的患者有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18.8%的患者有子宮內膜良性病變的可能,而絕大多數或者說將近3/4的患者根本沒有內膜的異常,無需談虎色變。那麼,臨床上遇見絕經後出血的患者,醫生首先應當對其有足夠的重視,並且對患者進行充分的知情和解釋工作,同時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進一步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
  13、發現子宮內膜增厚會是子宮內膜癌麼?
  子宮內膜癌病因不明,但有眾多與這一疾病發病相關的因素,子宮內膜增厚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造成子宮內膜增厚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子宮內膜癌、內膜複合增生、內膜單純增生、子宮內膜息肉等。
  為了更好地明確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有研究將各項傳統的高危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發現只有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在卵巢週期中,當卵巢內有卵泡發育及成熟時,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出現增生現象即增生期內膜:排卵後,在卵巢黃體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宮內膜有分泌現象即分泌期內膜;卵巢內黃體退化後,由於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減少,子宮內膜失去了支持出現壞死和剝落,表現為月經來潮,此時稱月經期內膜。月經分期為增殖期、分泌期和經期。月經後至排卵為增殖期,內膜厚度一般<0.8cm,排卵之後至月經來潮為分泌期,內膜厚度為0.8-1.2cm左右。月經前的內膜厚度為1.1cm以上。我國小樣本的統計數據結果表明,子宮內膜癌組子宮內膜的厚度是14.4±7.2mm,而良性的內膜病變(單純增生,複合增生)和正常的子宮內膜的內膜厚度為7.0±3.8
  mm,兩組存在著顯著的差異(P<0.001)。如果嘗試著將內膜厚度以目前國際上較流行的5mm為一個單位的話,將所有的患者分為<5mm、5-15mm以及>15mm三組,結果發現發生的癌的機會分別是0、6.4%和19.3%,這點和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如果內膜厚度<5mm,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會為0,因此應該說如果患者陰道超聲檢查內膜厚度<5mm,可以不行診斷性刮宮,密切觀察隨診。這樣可以使許多患者避免接受診刮,減少不必要的創傷。目前認為陰道超聲對於監測子宮內膜的厚度方面非常有效,尤其是對於有絕經後出血的患者,這樣對於評估患者的病情十分有益。
  14、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會轉變成內膜癌嗎?
  很多人在擔心像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這些良性疾病會不會變成子宮內膜癌。應該說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癌沒甚麼關係,子宮肌瘤是發生在子宮肌層的良性腫瘤,而且惡變發生率比較低(0.4-0.6%),而且也變不成內膜癌。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有惡變的問題,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到卵巢上,它出現惡變是變成卵巢癌,卵巢的透明細胞癌相對比較多見,這與子宮內膜癌也沒有甚麼關係。
  15、肥胖、糖尿病、高血壓人群是否要特別注意防範子宮內膜癌
  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在我們國家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而這些因素同時又是子宮內膜癌發病的高危因素,對於高危人群的體檢或者篩查的問題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子宮內膜癌的高危人群是高血壓、肥胖、糖尿病人群,沒生過孩子的女性,年輕的無排卵的女性,還有卵巢有分泌雌激素功能腫瘤的女性等,凡是和雌激素暴露時間過長,有這些相關因素的都應該是密切監測的對象,篩查的對象。篩查的頻度應是怎樣的呢?與其他方面的婦科體檢頻率應當是一樣的,至少應當一年進行一次。婦科體檢的內容也應當至少包括婦科體檢、宮頸細胞學的檢查和婦科B超的檢查,發現異常及時進一步檢查。同時,對於與子宮內膜癌相關的內科疾病也應當及時治療與控制,減少發病的危險因素。
  16、得了子宮內膜癌應當怎樣面對疾病?
  子宮內膜癌的患者首先要消除恐懼,子宮內膜癌是一個相對溫和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雖然越來越高,但是它相對來講愈後較好。早期患者五年生存期一般大於90%。所以首先不要很恐懼,一定要精神放鬆。因為任何一個惡性腫瘤,不僅僅需要手術治療以及放療、化療等一系列專業的醫學治療,患者的精神狀態、免疫狀態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等等對整個腫瘤的復發是有影響的,對腫瘤的治療也是有影響的。任何一個醫生對於腫瘤的治療,都是把病灶清除,把體內殘存的病灶通過化療放療消除,但單靠這些治療是不可能百分之一百地消除腫瘤的。所以,之後需要靠患者自己的抵抗力,把殘餘的癌細胞或者甦醒的癌細胞殺掉,然後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防止腫瘤的復發。所以醫學治療固然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缺的,但是患者自身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視的。因此,希望每一個患者都能夠正確的面對自身的疾病,從而有更大的動力、更好的信心與醫生一起戰勝疾病、重獲健康。
  其次需要強調的是,子宮內膜癌因為大多數是早中期病人,預後是很好的。但是手術等一系列治療完成之後,一定要按時來醫院檢查,遵守醫生的醫囑。這樣一但疾病復發的話,能夠早期發現,治療的效果才能最好,可以再次進行手術或者化療放療。如果不按時進行復查,晚期症狀嚴重了才發現就醫,就失去了最好的治療時機,生存率也會大大下降。所以說,作為一個惡性腫瘤的患者,既不能夠太過於憂慮,也不能太鬆心。這是需要醫生、患者和家屬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夠實現的。
  17、甚麼情況下應當進行子宮內膜的檢查?
  遇到下述情況之一者,應立即做子宮內膜檢查:
  ①絕經期後出血或出現血性白帶,在排除宮頸癌和陰道炎後,應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而考慮施行刮宮術。
  ②年過40歲,有不規則陰道出血,雖經激素治療仍不能止血,或一度止血後又復發者。
  ③年齡較輕,但有長期子宮出血、不育、排卵障礙的患者。
  ④陰道持續性排液者。
  ⑤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出血的患者或陰道塗片屢次發現惡性細胞者。
  需要強調的是,絕經後婦女的子宮內膜癌惟一的早期症狀就是陰道出血。早期子宮內膜癌的陰道出血往往是少量出血,有的可表現為點滴狀,甚至只是淡淡的一點粉紅色。這種極少量的,色澤較淡的血性分泌物,實在是很難被發現的。有些婦女在內褲或手紙上發現少許血性分泌物後,由於防癌意識不強,常因血少或色淡而漠視,讓子宮內膜癌或癌前病變輕易地從眼皮下面溜了過去。女性朋友往往偏愛穿著帶有顏色的內褲,淡粉紅色分泌物沾染到內褲上是很難發現的。而白色或淺色的內褲,尤其是白色的內褲,情況就不同了,只要經常注意觀察,就不難被發現,這為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癌或癌前病變創造了十分有利。
  18、因為子宮內膜癌前病變切除子宮後,還會有癌細胞麼?子宮切除後人會因此衰老麼?
  癌前病變,還沒有達到癌症,只是細胞形態有惡性傾向,細胞還沒有變成惡性的癌細胞。如果病理檢查的結果沒有錯誤的話,癌前病變的患者體內不會有癌細胞的。
  因子宮內膜癌前病變而進行的單純的子宮切除,保留雙側卵巢的患者,手術對於卵巢的功能影響不大,所以不會因為手術切除子宮而造成內分泌系統的很大改變。子宮的作用主要是生育功能,還有每月一次的月經來潮也是由於子宮內膜週期性的脫落而形成的。子宮切除後,雖然不來月經了,但是卵巢的內分泌功能還與手術前是差不多的,所以並不會因此而進入更年期或者所謂的造成衰老,更不會像有些人所說的切除子宮以後就會“變性”,這種說法是完全不正確的。

子宮內膜癌有哪些常見問題?相關文章
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絕經前肥胖主要與代謝失調和無排卵有關,因為患者沒有排卵,也就缺乏了孕激素的分泌,這使得子宮內膜長期處於缺乏孕激素拮抗的單一雌激素作用下,進而發生癌變。對於絕經後肥胖婦女,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雄烯二酮)可以在脂肪組織內經過酶(芳香化酶)的作用轉化為雌激素(雌酮),脂肪組織越多,轉化能力越強,血漿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絕經後婦女身體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宮內膜長期受到無
發布於 2023-03-31 17:49
0評論
問:甚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答:當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身體其它部位(主要是腹腔內)時叫做子宮內膜異位症。問:哪些人會得子宮內膜異位症?答:有月經的女性會受到內膜異位症的典型影響。症狀開始於初潮或初潮後,對於大多數女性,絕經後很少發生這個病。問: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是甚麼?答:子宮內膜異位症最普遍的症狀是盆腔痛。這種盆腔痛主要是痛經,不過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也可能在月經週期的其它時間疼痛。另一個症狀
發布於 2023-02-26 19:06
0評論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老年婦女,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其中50歲以上的患者佔75%。但近年來,年輕患者所佔比例也不斷增加,近期的研究顯示年齡&lt;40歲的女性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所佔比例已達15%,其中70%未生育。生育是人類繁衍的基本需求,也是維繫家庭和社會關係的重要紐帶。雖然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方法並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發布於 2023-02-24 06:16
0評論
甚麼是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研究顯示其發生與雌激素的內源或外源持續性作用而缺乏孕激素保護相關。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近年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早期發現並正確診斷子宮內膜癌,對於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子宮內膜的症狀子宮內膜癌患者會有哪些症狀和特點呢?讓我們先來看兩名患者的就醫經歷。59歲的王女士近日就診,她告訴醫生,自己已經絕
發布於 2023-02-24 06:21
0評論
子宮內膜癌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基本上是一種老年婦女的腫瘤,發病年齡多在50-59歲,各種類型的子宮出血是子宮內膜癌最突出的症狀,其主要表現為:1、陰道出血  子宮內膜癌病人中70%-75%為絕經後婦女,90%以上有陰道出血,她們表現為絕經後陰道出血:為持續性的或間斷性的陰道流血,量多少不一,一般出血量不多,大量出血者較少,也有表現為絕經後數年突然大量陰道流血者。大約20%的子宮內膜癌病人為圍絕經期
發布於 2023-03-24 22:11
0評論
子宮內膜增厚又稱子宮內膜增生症,是指子宮內膜在炎症、內分泌紊亂,或某些藥物的刺激下引起子宮內膜過度生長的一種疾病。子宮內膜增厚多見於月經不規則的青春期或更年期婦女,是一種可逆性內分泌系統疾病。臨床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患者只要保持一種持續性良性狀態,經過治療都是可以治癒的。 一般來說子宮內膜正常的厚度是8-10MM。 子宮內膜的變化,呈三個週期性變化: 1.月經期:子宮內膜功能層脫落保留基底層。 2
發布於 2024-10-07 12:10
0評論
子宮內膜癌是常見的婦科腫瘤,容易早期診斷,以手術治療為主,預後較好。但是臨床上對子宮內膜癌治療也存在一些有爭議問題。如子宮內膜癌患者子宮切除的範圍,腹膜後淋巴結切除的必要性,內分泌治療的適應症及臨床意義,以及保留子宮或者是保留卵巢問題,應引起廣大婦產科工作者尤其是婦科腫瘤學者的關注。一、子宮內膜癌子宮切除的範圍子宮內膜癌患者手術切除子宮,是做全子宮切除,還是筋膜外或廣泛子宮切除?按照國內教科書論
發布於 2022-12-20 07:45
0評論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約5%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下的生育年齡婦女。主要的治療方法為全子宮雙附件切除,或同時行腹膜後淋巴結切除。然而,隨著全球婦女準備受孕的時間越來越晚和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對於年輕內膜癌患者的治療不僅要以減少復發、延長生存時間為目的,而且還應在保證預後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提高生存質量,保留生理功能,甚或保留生育功能。
發布於 2022-10-18 11:09
0評論
子宮內膜厚度增厚,除了是良性狀況或者是子宮內膜癌以外,還可能有兩種狀況: 一、有可能是複雜性增生或非典型增生。假如女性朋友出現這種狀況,那就要高度重視。因為複雜性增生存在演變成子宮內膜癌的幾率。而非典型增生,也有機會發展成子宮內膜癌。兩者相比較,後者轉變為子宮內膜癌的幾率較大。此時,病人一定要密切配合醫生治療 。一般來說,對於年輕病人,可用孕激素進行治療,若藥物治療無效,就要及時手術切除子宮。
發布於 2023-02-03 17:32
0評論
1.腎虛型治療方法 【症狀】陰道出血,量多少不一,色鮮紅,頭暈目眩,耳鳴心悸,五心煩熱,兩顴紅赤,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育陰滋腎,固衝止血。 【療法】治療這一類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常用方左歸丸加減。熟地,淮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烊化),女貞子,旱蓮草,仙鶴草,血餘炭,棕櫚炭。 2.血瘀型治療方法 【症狀】時崩時止,淋漓不淨,或突然量多,夾有瘀塊,少腹疼痛拒按。舌質
發布於 2023-02-03 17:5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