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6-02 15:20

  我國有近1.5億的農民在外務工,打工者數量還在以每年超過500萬的速度增長,他們的子女處在義務教育年齡段的約為2000萬,其中超過1000萬留在家鄉,成為“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成為當今我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多方面協調合作,共同構築起面向“留守兒童”的一整套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凸現

  “留守兒童”是指由於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農村老家,並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託人照顧的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一般指6~16歲)。

  雖然父母外出務工改善了家庭經濟條件,為留守兒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數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也變的更加堅強、懂事,自理能力強。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並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著他們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大學繼而走進城市。然而除了經濟上的些許改善,留守生活帶給他們更多的恐怕還是教育上的缺陷。以湖北省棗陽市的三鎮十四村為例,抽樣調查了17所中小學,根據班主任所提供資料以及最近幾次大型考試成績表,“留守兒童”輟學率約為5 %,在學“留守兒童”40%成績較差,30%成績中等偏下,僅有10%成績比較優秀(班級前20%)。據老師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兒童在完成家庭作業方面有明顯差別。父母在家的孩子,作業完成得比較及時、認真;父母不在家的,作業經常拖欠,甚至還會出現抄襲、不寫的情況。

  而且,由於他們短期或長期失去直接監護人,在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成長,“留守兒童”生活在事實上的“單親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於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許多“留守兒童”心理不能健康發展:厭世自閉、社會逆反、空虛、自卑、膽怯、沒有精神寄託等。

  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們輕者經常逃學、打架,重者違紀犯法,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面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嚴重性。一些學者警示:他們可能會成為被“毀掉的一代”,成為國家新的不穩定因素,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農村人口外流的一個潛在挑戰。

  是甚麼造成“留守兒童”

  教育欠佳

  家庭教育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啟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 “留守兒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與父母的長期分離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體由父母變成了其他撫養者,其中絕大多數是祖輩,還有一部分是其他的親戚。老年人大多對孫輩較溺愛,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對孩子更是有求必應,對其頑劣行徑也捨不得嚴厲管教;再者,農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加之年紀大了精力有限,無論在體力還是智力上都難以有效承擔起對孫輩的家庭教育職能。而寄住在親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則更加淡薄。因為在親戚的立場上不便對孩子進行管束,孩子也很難在親戚家中產生歸屬感,感覺總是寄人籬下,也容易和親戚家年紀相近的孩子產生矛盾。很多外出務工的父母出於愧疚,大多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認為物質上的豐裕就是“幸福”,所以習慣用金錢彌補愧疚。他們往往會給孩子大量的零花錢,而處在這個年齡的兒童,生理心理都還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現象的影響,手裡過多的零花錢往往進一步助長了他們的不良習氣。這種監護權的缺失和畸形補償對孩子的人格發展、社會化和道德發展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我們的學校教育缺乏針對性,忽視“留守兒童”群體的特殊性

  農村基礎教育師資薄弱,一般學校除了智育教師之外其他諸如德育、美育教師比較缺乏。教師大多身兼數職,專職行政人員比較少,基本沒有專門的心理教師、生活指導教師,所以只能實行大眾化教育,不能給“留守兒童”更悉心的關懷。“ 留守兒童”由於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學校表現不積極,性格孤僻成績較差,很難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一個更需要特殊關懷的群體卻也正是學校和老師放逐的對象。

留守兒童教育相關文章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廣大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 中國留守兒童約6683萬人,包括城鄉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 中國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約1.3億人。根據2005年中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抽樣數據推斷,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
發布於 2023-05-15 02:01
0評論
1、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以學校為單位,對全部‘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反映其進步與不足的成長記錄檔案,並實行動態跟蹤及進歸檔、分類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的做好工作。 2、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繫熱線,通過書信、電話、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與“留守兒童”的家長主動溝通,經常聯繫,讓家長及時瞭解掌握孩子的情況。 3、培訓“
發布於 2023-05-15 02:14
0評論
由於這些“留守兒童”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主動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這些孩子均學習吃力。儘管在校期間老師的督促約束。可回到家,爺爺奶奶又督導不力,致使這些學生養成了一緊一鬆的習慣。學校與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收效甚微。我個人認為:要緩解這些“留守兒童”學習吃力的現狀,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就是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模式,應用參與教學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發布於 2023-06-02 15:33
0評論
因為現在農村的生活來源比較少,並且經濟都是出於比較落後的水平,為了生計,父母不得不外出比較發達的城市打工,家中的小孩子就留給爺爺奶奶幫忙照料,因此,長期下來孩子們因為缺乏父母親的教育導致出現很多心理問題。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第一、1.家庭教育的缺失。因為家長外出打工,就會把兒童交給年邁的父母,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因為老人們大多不怎麼管教孩子,對孩子更是呈溺愛的程度,並且他
發布於 2023-06-02 15:46
0評論
多渠道宣傳我們可以在教室、寢室、廁所的牆壁上釘上青春期性知識的鏡框掛圖,並且定期在宣傳欄裡展出各種材料。學校還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舉辦讀書活動,讓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些有關性知識的書籍。這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性知識的教育了。 班主任當媽媽對於留守兒童而言,班主任應儘量像媽媽一樣關心他們。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課,適時地講授有關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知識。我們可以嘗試把男、女學生分開,由男
發布於 2023-06-02 15:40
0評論
1、父母進修學習。父母一方或雙方到另外的城市或國家深造,而不得不暫別孩子。 2、父母掛職下鄉。有些家長在國家機關單位任職,因為工作需要,得掛職下鄉,到基層單位工作,少則半年,多則兩三年。 3、父母異地開公司或被派往異地公司。這部分家長更像是遊牧部落,哪裡有水草就去哪裡放牧,根本無力照顧孩子,而有些孩子也早已習慣了父母不在身邊的生活。 4、父母工作繁忙。這部分家長多是公司高層人物或領導,因為應酬多
發布於 2023-03-31 18:35
0評論
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或工作繁忙,以致於要麼與保姆為伴,要麼在爺爺奶奶的隔代撫育下成長,要麼小小年紀就寄宿在學校或者其他一些輔導機構,與父母缺乏溝通和交流的城市兒童,就是所謂的城市留守兒童。 與農村留守兒童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生活並不貧困,有的還很富裕。他們有的用著最新款的手機,有的有著數不清的高級玩具、多得嚇人的零花錢,有的上最貴的補習班,但他們和農村留守兒童一樣,很少見到自己的父母,缺乏心靈的關愛。
發布於 2023-03-31 18:29
0評論
不同年齡段兒童教育的重點是甚麼? 針對兒童不同年齡段的特點,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教育建議。比如,對學齡前的兒童,家長要著力於培養“會講話”的、愛動腦筋的、愛觀察的、手巧的、識數快和認識時間早的聰明的孩子。對小學生,家長要努力培養愛集體的、愛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旺盛的孩子;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識記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現在家庭教育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如父母外出打
發布於 2023-05-14 19:33
0評論
因為長期不和父母交流,所以城市留守兒童在思維模式上容易走極端,多表現為不善於與同伴交往,人際關係緊張、遇事易衝動等性格特點。 另外,與農村留守兒童容易自卑的特點不同,城市留守兒童更多地呈現出自負、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關心我的人少,我也不在乎”成為了不少城市留守兒童對自己的心理暗示;而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會不斷把自己的父母與別人的父母作比較,越發容易產生怨恨父母的情緒,從而導致焦慮、自閉等。
發布於 2023-03-31 18:42
0評論
城市留守孩子的“城市孤獨症”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留守城市孩子們的家長多是忙於工作或生意,長期在外忙碌而將孩子託交給長輩或者保姆、鄰居代管。城市留守兒童群體的逐漸龐大,也帶來了這個群體較為普遍的問題:城市孤獨症。 症狀一:不善溝通少朋友,與遊戲機為伴 就讀於市勝利小學的小華(化名)是名城市留守兒童。雖然家在城市,但因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多年來,小華在城市裡由爺爺奶奶撫育成長,雖然家庭條件殷實,但
發布於 2023-03-31 18:5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