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8 17:39

  患者提問:疾病:原發性腎炎
  病情描述:15年12月體檢及醫院複檢發現尿蛋白2+和潛血3+紅細胞多,偶爾早上起床有臉部水腫後很快消腫,血壓正常,腎功能正常,無乙肝,紅斑狼瘡等,無任何病史,家族無腎炎,診斷是原發慢性腎炎,病理建議做腎穿刺,不做腎穿刺的話,還有甚麼其他方法確診嗎,中藥在這方面治療會不會好
  希望提供的幫助:請醫生給我一些治療上的建議,是否必須做腎穿刺確診,有沒有其他方法確診和治療建議
  所就診醫院科室: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腎內科
  治療情況:醫院科室:未填寫
  未填寫
  治療過程:無
  用藥情況:服用說明:診斷中,還沒用藥
  醫院中醫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有條件關注自己的健康,許多單位或者個人定期進行健康體檢,這使得許多沒有明顯症狀的慢性疾病能夠及早發現,其中包括慢性腎病,一個是血生化中有血肌酐水平的檢測,可以初步判斷腎功能狀態,能夠較早的發現腎功能不全患者(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沒有任何腎病病史和症狀),另一個是尿常規檢測中蛋白尿和潛血項目可以提示是否存在慢性腎臟疾病。
  發現慢性腎臟病後是否需要做腎穿病理活檢這是病人或家屬常常糾結的事情,可能不同的醫生給出的建議也不一樣,這也使得病人常常無所是從。慢性腎病小球疾病的輕重差別較大,預後也存在較大差異,有些患者可能長期腎功能保持正常,而有些患者若不及時治療會進展到尿毒症需要進行透析等腎臟替代治療,而目前對於嚴重的慢性腎小球疾病治療的主要手段還是激素和各種免疫抑制劑的應用,這些藥物的毒副作用使得醫生和病人在決定應用時都有所顧慮,所以判斷患者病情輕重以決定患者是否值得使用這些有毒副作用的藥物以及使用的劑量和療程等問題顯得非常重要。慢性腎臟疾病的診斷及嚴重程度的判斷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臨床診斷和評估,主要是根據患者尿蛋白的多少、是否有血尿、腎功能狀態如何、是否存在腎性高血壓、是原發性腎小球疾病還是繼發於其他系統性疾病(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來進行診斷和嚴重程度的判斷,這也能夠提供很多信息,為臨床醫生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但如果不結合病理診斷有時就會判斷不夠準確;第二個層面就是腎穿病理診斷,相對而言病理診斷較臨床診斷的層次要高一些,對疾病嚴重程度評估的準確性要高一些,但是病理診斷也必須結合臨床診斷才更為準確,在少數情況下病理診斷對病情嚴重程度的判斷甚至是錯誤的(畢竟腎穿取材僅僅是腎穿針抽取的極少量的腎組織、可能不能代表全部的病變情況,比如我臨床上遇到的一個病人十多年前腎穿病理報告“硬化性腎病”,當時的病理提示病情很重預後不良,但患者現在尿常規基本正常、腎功能也仍然正常),另外,腎穿雖然總體來說是一種較為安全的檢查操作,但畢竟是一種有創性檢查,如果出現操作意外會對患者造成損害,所以醫生在目前這種醫患環境下常常也不會非常積極的做腎穿檢查,除非在講明腎穿活檢的必要性後患者及其家屬非常積極配合,願意與醫生一道共同面對腎穿可能出現的風險時才做。
  既然這個問題這樣糾結,作為患者及其家屬如何釐清頭緒呢?
  首先,是否需要做腎穿決定權主要在患者方,在目前這種環境下如果患者不同意腎穿醫生絕對不會為患者做腎穿,雖然腎穿是一個相對安全的檢查。如果患者希望通過腎穿明確病理診斷,以便對疾病的預後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更準確,只要患者沒有腎穿的禁忌情況(如單腎患者、凝血功能異常等)都可以做腎穿。如果患者對腎穿有所顧忌,我認為在患者尿蛋白量不是很多(比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於1克)、血壓不高、腎功能正常、臨床檢查沒有提示為其他系統性疾病所致者可以暫時不做腎穿,但如果有大量尿蛋白量、腎功能異常或者急性進展、伴有腎性高血壓、懷疑免疫性疾病所致者強烈建議做腎穿病理診斷,因為這些情況常常提示病情較重,可能必須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

慢性腎臟疾病是否一定需要進行腎臟抽吸?相關文章
  引起慢性腎臟疾病的病因有很多,凡是可以引起泌尿系統結構和功能改變的疾病均可以引起慢性腎臟疾病。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腎小球腎炎,為一組能引起腎臟濾過單位炎症和損傷的疾病。 2、糖尿病,當您的血糖過高時,就患了糖尿病,它會損害您身體內的許多器官,包括腎臟和心臟,還有血管、神經和眼睛。 3、高血壓,當血液對血管的壓力增加時,就患了高血壓。如果不加控制或控制不良,高血壓就會引起心臟病、中
發布於 2024-03-23 10:24
0評論
腎臟疾病的症狀1、急性腎炎綜合徵: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壓及腎功能減退為表現,其中血尿為必備。嚴重少尿、高血壓、腎功能減退者可以伴發充血性心力衰竭、浮腫、水鈉瀦留及酸鹼平衡失調,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等症狀。如上述症狀持續4―8周以上,病情不斷惡化,則可能為急進性腎小球腎炎。2、腎病綜合徵:主要表現為浮腫,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癥(<30g/L)水腫及高脂血症等。大量蛋白尿和
發布於 2023-01-05 23:16
0評論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存在兩個明顯的誤區:1、腎臟疾病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頂多就是尿中有加號,而且早期不會有甚麼臨床症狀,也就是沒有問題的表現;2、腎臟疾病如果一旦發現,人就活不好了,就要必須天天靜心休息來養病,特別是最不幸的一發現就是腎衰竭甚至尿毒症,人就不能繼續存活了。這兩個誤區從表面上看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極端,但是歸根結底都是對於腎臟疾病不夠了解、沒有科學普及從而錯誤認識的結果。希望大家可以通
發布於 2023-03-13 00:51
0評論
除尿酸結晶沉積導致腎小動脈和慢性間質炎症加重腎損害外,許多流行病學和動物研究顯示,尿酸使腎小球入球小動脈發生微血管病變,引起慢性腎臟疾病。日本兩項大規模前瞻性研究證實,尿酸與腎臟病變發生發展相關。血尿酸>476μmol/L(8.5mg/dl)者腎衰竭風險較血尿酸在298~381μmol/L(5.0~6.4mg/dl)者增加8倍。血尿酸男性≥420μmol/L(7.0mg/dl)、女性≥35
發布於 2022-11-26 16:21
0評論
慢性腎臟病定義非常明確,屬於慢性病範疇,只要臨床上出現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升高、腎臟結構破壞變化肯定可以診斷。已經診斷慢性腎臟病患者,您需要定期複診複查,對於慢性腎臟病的防治不僅僅是消除蛋白尿、血尿、維持血肌酐在一定範圍(或盡最大努力做好這些工作),力求減少或消除,更重要是防治慢性腎臟病進展和減少臨床終點事件發生率。1、我們必須理解腎臟病屬於慢性的概念,只有臨床緩解、臨床治癒,目前國內國際均沒有
發布於 2022-11-26 15:46
0評論
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元兇,世界上幾乎每10個人中就有1個慢性腎臟病患者。其具有患病率高、合併心血管疾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以及知曉率低、防治率低和合並心血管疾病認知率低的“三低”特點。慢性腎臟病主要包括慢性腎小球疾病、腎小管間質性疾病、腎血管性疾病、遺傳性腎臟疾病以及繼發於全身系統性疾病的腎臟損害等。在我國主要以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較為常見,但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糖尿
發布於 2022-11-26 17:06
0評論
概述 現在腎臟手術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因為腎臟血液比較多,有時候還會經常出現大出血的情況,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教教大家應該怎麼做? 步驟/方法: 1、 腹膜後纖維化遊離輸尿管應包括梗阻處及上下部分正常輸尿管,遊離輸尿管時,儘量勿損傷輸尿管血管,以免引起輸尿管壞死。 2、 如粘連嚴重,輸尿管在鬆解後可移至腹腔內,於輸尿管後方縫合腹膜,但要注意輸尿管進出腹腔處的腹膜不宜縫合過緊
發布於 2024-06-06 10:33
0評論
慢性腎臟疾病的發病率已經達到10%以上,日益成為嚴重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其中相當多的患者為育齡期女性,常常有女性病友來詢問妊娠的問題。有些朋友擔心腎功能損傷而放棄了生育,我們聽到的更多是“奮不顧身”的英雄母親,在腎臟疾病沒控制好的情況下執意懷孕,經常遇到腎病患者懷胎未滿十月而提前終止妊娠的個案,早產兒不得不進入兒科監護室度過初來人世的第一段時光,母親也冒著透析的風險......究竟腎病患者能否妊
發布於 2023-01-28 15:32
0評論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治未病”針對的是廣大健康或自詡為“健康”的人群,而慢性腎臟病由於具有起病隱匿、發病率高、病程漫長的特殊性,如果沒有權威醫療機構的參與宣教和公眾的積極響應,“上醫治未病”將會變成紙上談兵。一、慢性腎臟病的醫學知識普及化迫在眉睫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人,
發布於 2023-01-25 23:17
0評論
目前國際上對於腎臟疾病的統一名稱叫做慢性腎臟病,是指有腎臟損害或者腎小球濾過率小於60且時間大於3個月,作為比較籠統的對於腎臟病的概括,我國腎臟病學界王海燕教授牽頭進行的中國人“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調查,發病率達到接近11%。目前國際標準,按照腎小球濾過率分為5期,1期-5期分別是:90以上、60-89、30-59、15-29、小於15。“腎小球濾過率”簡單來說就是腎臟濾過毒素的能力,隨著腎臟清
發布於 2023-03-12 23: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