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世界上幾乎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高、合併心血管疾病率高、死亡率高,同時對慢性腎臟病的認識率低、預防率低、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認識率低。
慢性腎臟病主要包括慢性腎小球疾病、腎小管疾病、腎血管疾病、遺傳性腎臟疾病以及繼發於全身性疾病的腎臟損害。在中國,以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為主,但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慢性腎臟病的臨床表現為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異常。大多數病人在早期往往沒有自覺症狀或症狀很少,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疲乏、無力、眼瞼和麵部浮腫、下肢水腫、尿液中有大量泡沫、夜尿增多等症狀。當出現上述症狀時,特別是患有多年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人,應立即或定期到醫院檢查。
慢性腎臟病的病程一般較長且複雜。在與疾病長期鬥爭的過程中,患者及親屬應積極配合腎臟科醫生的治療,合理用藥,定期複查。
具體防治措施有:
1.調整生活方式: 戒菸,控制體重,限制食鹽攝入。水腫明顯時應限制每日水的攝入。當腎功能受損時,建議採用高質量、低蛋白、高鈣、低磷飲食。
2.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對於原發性原發性腎病或自身免疫性腎病,必要時應遵醫囑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對於繼發於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腎臟損害,首先應積極控制原發疾病,控制血糖和血壓。
3.嚴格控制高血壓:持續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將血壓降至標準,是逆轉或延緩慢性腎臟病進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具有保護腎臟和減少尿蛋白的作用,在降低血壓的同時,應做好。
4.有效地減少蛋白尿,糾正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癥。
5、併發症的對症治療。
毫無疑問,腎為中醫之本,藏真陰真陽,故藏之不如洩之。大多數醫家認為,慢性腎臟病的發病機理以 "邪虛 "和 "本虛標實 "為特徵,由外感、飲食、勞累或久病所致,導致元氣損傷,主要表現在肺、脾、腎。主要表現為肺、脾、腎三髒的虛損,甚至涉及五臟。正氣不足導致氣血、水液運行不利,形成水溼、溼熱、血瘀、毒邪。兩者相輔相成,導致慢性腎臟病難以治癒。
中醫治療慢性腎臟病,是根植於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針對患者的臨證特點,或益氣養陰,或滲水化溼,或攻伐水飲,或祛瘀化濁,用藥重點不同。在此基礎上,再根據不同的病症和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我們的目標是要讓更多的人受益,讓更多的人受益,讓更多的人受益。
同時還可結合針灸、穴位注射療法,多以溼氣、氣海、三焦俞、足三里為主穴,配合肺俞、合谷、脾俞、腎俞、陰陵泉等。實證為主時,多用瀉法,一般不灸;虛證為主時,宜補脾益腎,多用補法。還有就是應用活血化瘀、祛風通絡的中藥足浴,達到緩解疾病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繼續開展 "中醫治未病"、"中醫治未病"、"中醫治未病 "等活動。
中醫歷來認為,疾病的治療和消退與患者自身的調養密切相關,主張醫治與患者治療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