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0 04:39

大多數腦動脈瘤是在發生破裂或出血或壓迫症狀後才被發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李先生說,"我想,如果我們能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如果發現腦動脈瘤,我們是否應該立即進行手術?是否有其他選擇?
關於腦動脈瘤的手術時機有一些爭議,但基本上有一個共識,就是一般來說,對於破裂的腦動脈瘤,一旦確診就應該緊急治療;對於未破裂的動脈瘤,如果有顱神經麻痺等壓迫症狀,就應該在限定時間內手術,如果沒有症狀,就可以在以後的時間內手術或保守觀察。
因此,問題又來了,對於無症狀的動脈瘤,甚麼情況下要積極手術,甚麼情況下可以選擇保守觀察?在此,我想說的是,對於無症狀的動脈瘤,我們應該選擇積極的手術治療,而不是一味的保守觀察。一組國外對未破裂的腦動脈瘤的跟蹤研究顯示,每年的破裂率為1.4%,從發現動脈瘤到破裂的平均時間為9.6年,30年的累積破裂率為32%。另一項名為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國際研究"(ISUIA)的研究是迄今為止對未破裂動脈瘤進行的最大研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1449名未破裂動脈瘤患者,平均隨訪8.3年,年破裂率為0.05% ~0.5%。這些流行病學數據給我們甚麼印象?那就是無症狀動脈瘤的自然病程並不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具有攻擊性,而且無症狀動脈瘤的手術治療的效益/風險比也不像人們預期的那樣高。因此,國外有人提出,對於偶然發現的無症狀動脈瘤,特別是直徑小於1釐米的動脈瘤,保守觀察和定期隨訪可能是比較安全的選擇。美國另一項關於未破裂動脈瘤的大型案例研究肯定了積極手術的意義。這項研究包括了14050名通過開顱手術或介入治療的未破裂動脈瘤患者,繪製了兩種手術的風險曲線與年齡。它還引用了四項國際知名的關於未破裂動脈瘤自然消退的研究數據,繪製了自然破裂隨年齡增長的風險曲線,最後得出結論 "70歲不開顱,80歲不介入 "的結論意味著對於未破裂的動脈瘤,不建議在70歲以上進行開顱手術(但仍可考慮介入),也不建議在80歲以上進行介入,因為高齡患者的手術風險增加。反之,對於七十歲以下患者的未破裂動脈瘤,建議積極進行手術治療;對於七十歲以上、八十歲以下的患者,不建議再進行開放性治療,但介入治療的好處仍然明顯。
雖然在文獻中存在爭議,但國內對無症狀動脈瘤的手術適應症已有普遍共識。一般來說,直徑小於5毫米、形態規則的無症狀動脈瘤可以進行動態監測,隨訪手段包括MRA和CTA的無創檢查。以下情況可建議積極手術治療:
(1)動脈瘤直徑≥5mm;
(2)形態不規則;
(3)預期風險不大,手術治療難度不大;
(4)直徑<5mm的動脈瘤應根據其形態、位置、數量和患者情況等進行判斷。有以下情況的患者建議積極介入治療:動脈瘤有亞囊性、多發性、位於前交通動脈、後交通動脈和後循環、患者預期壽命>10年、曾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史、家族史或需要長期口服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
(5)隨訪觀察時動脈瘤有增大的趨勢。

腦動脈瘤有必要立即手術嗎?相關文章
腦動脈瘤診斷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具有極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到底甚麼是腦動脈瘤呢?它的治療除了我們最常接觸到的開顱手術外還有其它方法呢?在這裡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腦動脈管壁逐漸變薄並異常膨出,在臨床上稱之為腦動脈瘤。腦動脈瘤的發生和先天性因素有關(有一定的家族傾向),但更多的和高血壓動脈硬化、感染、外傷等有關。本病好發於40-60歲中老年人,女性發病率比男性略
發布於 2023-01-25 03:27
0評論
誤區一:望文生義,以為腦動脈瘤是“腫瘤”。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腦血管病。腦動脈瘤的發生,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腦動脈壁薄弱,動脈壁像“吹氣球”一樣鼓起來。腦動脈瘤血管壁非常菲薄,有時候就像一層紙那麼薄,可以想象,在壓力很高的動脈血的衝擊下,這樣的薄弱部分非常容易破裂。腦動脈鼓出的動脈瘤部分,形狀像“瘤”,但實質上不是腫瘤,與腫瘤有天壤之別。所以說,腦動脈瘤雖然很危險,但經過治療後,不會像腫瘤
發布於 2023-01-25 06:42
0評論
查出了腦動脈瘤,該如何治療呢?兩個字:手術。簡單說就是通過手術把這個動脈壁上的鼓包給封閉,不再讓血流進入鼓包,從而防止動脈瘤的破裂。手術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開顱夾閉術。根據腦動脈瘤的部位,神經外科醫生選擇相應的開顱手術入路,顯微鏡下暴露腦動脈瘤,用特製的鈦合金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部(如圖3所示)。圖3腦動脈瘤開顱夾閉術示意圖這種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1)病人的身體素質較好,能承受開顱手術,Hun
發布於 2022-10-20 04:29
0評論
隨著趙本山從上海華山醫院痊癒出院,對於這位明星的病因和治療過程也漸漸為大家所瞭解,趙本山是由於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經過動脈瘤的栓塞治療得以安全康復。其實我們從這個事件中可以對於顱內動脈瘤有個大致的瞭解:(1)病情隱匿,很多情況下動脈瘤並不能有預期的得到診斷,除非動脈瘤壓迫到了鄰近的神經產生了明顯的症狀,從而間接提示動脈瘤的存在。作為明星級別的趙本山相信該有著很多常人難以企及的醫療優
發布於 2023-01-10 01:46
0評論
甚麼是腦動脈瘤?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壁局部變薄,向外突起形成一個囊性的“小泡泡”,多為先天性。動脈瘤是惡性的嗎?動脈瘤不是腫瘤,沒有良惡性之說。動脈瘤常見哪個部位?常見於腦動脈血管分叉部位,如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起始部、頸內動脈分叉部,前交通動脈,大腦中動脈分叉部等。動脈瘤如何確診?腦血管造影(DSA)是確診腦動脈瘤的“黃金標準”。通過腦血管造影(DSA)可以明確腦動脈瘤的具體位置、大小、形態及血管走
發布於 2023-01-25 05:52
0評論
由於介入栓塞手術不需要開顱,創傷小,痛苦少,因此越來越受到患者青睞。那麼,腦動脈瘤介入手術是怎麼做的呢?首先認識一下介入手術的必備神器――彈簧圈。這是一種鉑金材質的金屬絲,質地柔軟,有不同的直徑、長度和形狀等多個規格,適用於不同形狀、大小的腦動脈瘤。彈簧圈與一根一米多長的金屬推杆相連。圖6彈簧圈在介入栓塞手術過程中,這個推杆可以將其前端的彈簧圈推到動脈瘤腔內,當彈簧圈在動脈瘤腔內穩定時,用通電、
發布於 2022-10-20 04:44
0評論
腦動脈瘤可定義為顱內動脈壁上的脆弱部分向外膨出/擴張而形成的薄壁球狀物,最常見於動脈分叉,尤其是大腦底動脈環(圖1是腦動脈瘤好發部位的示意圖)。腦內動脈瘤破裂往往會引起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故而常常被稱之為顱內的“定時炸彈”,一般而言,動脈瘤確立診斷後,建議積極處理。圖1:腦內動脈瘤示意圖腦動脈治療的目的是將動脈瘤隔絕在正常腦循環之外,其治療方法目前有兩種:血管內介入治療(動脈瘤栓塞
發布於 2023-02-19 14:21
0評論
概況腦動脈瘤是腦內動脈血管壁上局部隆起形成的與血管相通的一個囊狀凸起(囊性動脈瘤),分為微小(5mm以下)、小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型(25mm以上)顱內動脈瘤。小型微小型顱內動脈瘤常無症狀,但是一旦破裂出血會導致嚴重症狀和危險。流行病學根據放射學檢查和屍檢報告,顱內囊狀動脈瘤的發生率約為3.2%,平均好發年齡為50歲(40-60歲),男女性別無明細差異。但是臨床所見動
發布於 2023-01-25 06:07
0評論
甚麼是腦動脈瘤?動脈瘤是動脈壁出現非正常的薄弱點並由此引起的動脈壁向外突出成球形病灶。這種血管壁的薄弱點如累及到動脈壁的全層稱之為梭形動脈瘤(fusiformaneurysm);累及到動脈壁的一層稱之為囊性動脈瘤(saccularaneurysm);而將動脈壁分離開稱之為夾層動脈瘤(dissectinganeurysm)。其中,發生於腦部的動脈瘤破裂後的出血性中風可引起導致嚴重腦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發布於 2023-01-10 01:11
0評論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腦動脈瘤診斷的精準率越來越高。簡單說,有兩種檢查手段,一是無創性檢查,一是有創性檢查。無創性檢查主要包括:1、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好碌拿鄭涫稻褪搶習儺帳熘CT);2、核磁共振(MR);3、CT血管成像(CTA);4、MR血管成像(MRA)。有創性檢查這裡單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腦CT和MR都是腦的斷層掃描,主要觀察腦實質、腦室、腦池、蛛網膜下腔有無異常信號。CT
發布於 2022-10-20 04:2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