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治療效果不明顯時,應對預後進行分析,說明大部分耳鳴患者轉歸良好,當工作緊張或投入自己喜愛的工作時,耳鳴可以減輕或不被察覺,這說明耳鳴不會影響真正的生活和工作質量。讓患者學會與耳鳴共同生活,承認它,接受它,從而與耳鳴“共處”。這樣大大減輕了心理障礙和壓力,耳鳴不會再終日困繞,也就達到治療目的。這種認知療法的過程要花費時間較長,有條件可建立耳鳴病人小組,互相交流,增加治療效果。
生物反饋療法實際是鬆弛訓練療法與生物反饋技術的結合。耳鳴是一種與緊張狀態相關的疾病,通過鬆弛訓練,使身體各肌群輪流放鬆,達到神經系統鬆弛,減輕或解除緊張狀態。可以用一些電子儀器,如肌電反饋儀、皮膚溼度反饋儀、腦電反饋儀等,採集體內生理信息,然後顯示在監視器上。根據這種反饋的信號來訓練自己,達到預期目的。
耳鳴病人可用此法,堅持每日訓練,目的是使肌肉及精神狀態放鬆,情緒愉快,不要有思想負擔。生物反饋療法一般比單純放鬆訓練效果好。生物反饋訓練一般在安靜、舒適的治療室進行,病人或臥或坐,體位舒適,衣寬適,腰帶解松,雙腿不交叉,閉目。
病人抬額,皺眉,用力閉眼,然後放鬆,觀察儀表及聽反饋音調變化。呼吸要自然,均勻,最好用腹式的鼻呼吸,排除雜念,記錄5分鐘,調節反饋信號,使病人獲得自控的鬆弛陽性信號佔70%。可在家中練習,每天1-2次,每次10-30分鐘,每療程10次,以後可每週2-3次,持續3個月。病人的緊張狀態減輕或消失,而使耳鳴易於耐受,治療的有效率可達54%。
耳鳴的心理學治療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手段,與生物反饋療法相結合,更有助於療效的提高,特別是對“精神緊張”型的患者效果可能更明顯,治療最顯著的價值是使一些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耳鳴,長期不愈的耳鳴患者能擺脫終日的焦躁,迴歸到正常生活中去,和耳鳴共處。
早在1893年,Wislson首次用噪聲掩蔽耳鳴,1928年Jones和Knudsen首次用耳鳴掩蔽器,1977年Vernon首次採用助聽器樣裝置,在臨床上開始用掩蔽療法治療耳鳴。到目前掩蔽療法(masking therapy)仍為耳鳴治療中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取得掩蔽治療的成功,應注意以下幾點:
1、患者耳鳴音調易於準確測出。
2、掩蔽聲頻帶在耳鳴主調或靠近耳鳴主調,低強度下可達到完全掩蔽。
3、掩蔽聲的聲學特性易為患者接受,患者聽起來舒服,輕鬆,感到快慰。滿足以上幾點的耳鳴患者易於接受掩蔽治療。目前耳鳴掩蔽器的類型已有不同類型,助聽器可作為掩蔽器,多用於耳鳴伴高頻聽力損失者。
耳鳴藥物治療
針對耳神經內科範疇的耳鳴主要使用減輕耳鳴影響的藥物和耳鳴抑制藥物。
⑴減輕耳鳴影響的藥物:主要是抗焦慮、抗抑鬱藥,如舒樂安定。甲基三唑安定等。
⑵耳鳴的抑制藥:利多卡因 可阻斷異常的放電節律,抑制了耳鳴,其他常用有抗驚厥藥、抗癲癇藥等。
(3)臨床上也常用一些改善微循環的藥物,營養神經的藥物都有一定療效。
手術治療
應用外科手術切除病灶或結紮引起耳鳴的血管對解除或緩解耳鳴有效:如鼓室內類固醇治療,行鼓室探查術等。對難治性耳鳴可採用耳蝸神經切斷術,手術僅對喪失聽力且保守治療無效者,接受手術已成為唯一治療方法時方可考慮。神經血管減壓術等。
耳鳴作為一種常見臨床症狀,仍在困擾著許多患者,眾多學者的努力及各相關學科的進展為有關耳鳴機理的研究、客觀檢測手段,治療措施均已有所推進,但因耳鳴的病因多,涉及面廣,難以客觀捕捉記錄,因此目前對耳鳴的認識還很不滿意,特別是尋求對耳的特效治療尚需長期繼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