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0-16 00:29

  吳茱萸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蒸熱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吳茱萸用藥禁忌:

  1、陰虛火旺者忌服吳茱萸。

  2、腸虛洩者尤忌吳茱萸。《本草蒙筌》

  3、蓼實為之使。惡丹參、消石、白堊,畏紫石英。《本草經集註》

  吳茱萸湯1

  功效:養血溫經散寒,主治婦人先有寒冷,胸滿痛,或心腹刺痛,或嘔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產後益劇者。

  組成:吳茱萸6克 防風 桔梗 乾薑 甘草 細辛 當歸各3克 乾地黃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吳茱萸湯2

  功效:主治產後肺感寒,咳嗽不已。

  組成:吳茱萸(湯洗,焙乾,炒)3分,桂(去粗皮)1兩,細辛(去苗葉)1兩1分,當歸(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吳茱萸湯3

  功效:祛風散寒,溫經止痛,主治婦女經行腹痛,胞中不虛,惟受風寒為病者。

  組成:當歸 肉桂 吳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麥冬各6克 防風 細辛 藁本 乾薑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醫宗金鑑》卷四十四。

  吳茱萸湯4

  功效:主治卒心痛。

  組成:吳茱萸5合,桂1兩。

  用法: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處方來源:方出《肘後方》卷一,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吳茱萸湯5

  功效:主治厥陰經頭風頭痛,四肢厥冷,嘔吐涎沫。

  組成:半夏(姜制) 吳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參 白茯苓 白芷 廣陳皮各等分

  用法:上銼為末。加生薑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後服。

  來源:《審視瑤函》卷三。

  吳茱萸湯6

  功效:主治傷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煩悶絕。

  組成: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大棗5個,甘草1分(炙微赤,銼),生薑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銼細。以水2大盞半,煎至1盞半,去滓,分3次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聖惠》卷十二。

  吳茱萸湯7

  功效:溫陽運脾,理氣消脹,主治陰盛生寒,腹滿臏脹,常常如飽,飲食無味。

  組成:吳茱萸(湯淘,炒) 厚朴(生薑制) 官桂(去皮) 乾薑(炮)各60克 白朮 陳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薑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來源:《宜明論方》卷一。

  吳茱萸湯8

  功效:主治婦人髒氣本虛,宿夾積冷,胸腹脹痛,嘔吐噁心,飲食減少,或因新產血氣暴虛,風冷乘之,以致寒邪內勝,宿疾益加。

  組成:吳茱萸(炒)1錢半,桔梗、乾薑(炒)、炙草、半夏(制)、細辛、當歸、白茯苓、桂心、陳皮。

  用法:生薑為引,水煎,熱服。

  來源:《萬氏女科》卷三。

  吳茱萸湯9

  功效:主治霍亂,嘔吐酸水,氣結心下。

  組成:吳茱萸(湯浸,焙炒)1兩,白朮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蓽茇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檳榔(銼)2兩半,人參1兩半,大黃(銼,炒)2兩。

  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茹彈子大,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

  來源:《聖濟總錄》卷四十。

吳茱萸的食用方法: 相關文章
煮制方法:將吳茱萸擇淨,研為細末;姜蔥洗淨,切細;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吳萸粉、蔥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健脾暖胃,和中止嘔。 適應症:適用於脘腹冷痛,噁心嘔吐,腸鳴瀉洩等。 粥義解說:吳茱萸,又名吳萸、淡吳萸,為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將近成熟的果實。唐朝詩人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
發布於 2023-09-23 04:28
0評論
吳茱萸妙用 吳茱萸為臨床常用中藥之一,性味辛苦、溫,有小毒,入肝、脾、胃經,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溫中燥溼之功效,傳統內服法主要用於脘腹冷痛、厥陰頭痛、疝氣痛、痛經、腳氣腫痛、嘔吐吞酸、寒溼洩瀉等。然而,近年來的臨床實踐發現,吳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較好的療效,具有用藥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等優點。下面就簡介吳茱萸外用治病驗方九則,供參考: 一、治高血壓病:將吳茱萸研為細粉,20~30克,用醋調成
發布於 2023-11-16 00:41
0評論
吳茱萸的性味熱,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吳茱萸的果實是五角星形狀的,表面是粗糙的,還會有一些凸起的斑點,主要是用來壯陽止瀉,驅寒止痛的,同時還可以對治療嘔吐有一定的效果。吳茱萸可用來祛寒,同時也可以通經絡,止痛,如果吳茱萸用來做飯的話,能夠暖脾胃,能夠增進食慾;同時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沒有食慾,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況,都可以用吳茱萸的來治療哦。 吳茱萸能夠如脾胃經絡,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時對於防
發布於 2023-11-16 00:14
0評論
吳茱萸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藥材,不但可以殺蟲,還能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那麼吳茱萸在醫學上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醫中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詳細的學習一下驅蟲藥中關於吳茱萸在醫學上應用的相關知識。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炮製方法 1、吳茱萸:除去雜質。 2、制吳茱萸:取甘草搗碎,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加入淨吳茱萸,悶潤吸盡後,炒至微幹,取出,
發布於 2023-11-16 00:34
0評論
一、淨制除去雜質。 二、炮炙 1.甘草製取甘草搗碎,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加入淨吳茱萸,燜潤吸盡後,炒至微幹,取出,曬乾。每吳茱萸100kg,用甘草6kg(《藥典85》)。 2.鹽製取淨吳茱萸於適宜容器內,加入鹽水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裂開,稍鼓起時,取出,放涼。每吳茱萸100kg,用食鹽3kg(《規範》)。 3.炒製取吳茱萸,除去粗梗,篩去灰屑,用清炒法,炒至發泡,較原色稍深為度(《四
發布於 2023-09-23 04:08
0評論
制吳茱萸配伍大棗:吳茱萸溫肝暖脾、降逆止嘔;大棗甘溫補脾和胃、養血安神.吳茱萸得大棗則溫散而不燥烈,大棗與吳茱萸則益氣養血而不壅滯。二藥合用,有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胃脘疼痛、妊娠惡阻以及厥陰頭痛、乾嘔等症。 制吳茱萸配伍當歸:吳茱萸辛熱燥烈疏肝行氣、溫中散寒善下行溫肝腎、暖胞宮;當歸辛甘而溫補血行血為婦科養血調經之常用之品.吳茱萸得當歸則溫散而不傷陰血當歸得吳茱萸則補血而不
發布於 2023-09-23 04:35
0評論
根插繁殖 選4-6年生、根系發達、生長旺盛且粗壯優良的單株作母株。於2月上旬,挖出母株根際周圍的泥土,截取筷子粗的側根,切成15釐米長的小段,在備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釐米開溝,按株距10釐米,將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壓實,撓稀糞水後蓋草。2個月左右即長出新芽,此時去除蓋草,並澆清糞水1次。苗高5釐米左右時,及時鬆土除草,並澆稀糞水1次。翌春或冬季即可出圃定植。移栽方法是:接株行
發布於 2023-11-16 00:28
0評論
配伍:1、《傷寒論》吳茱萸湯:與生薑、人參等同用,治厥陰頭痛,乾嘔吐涎沬,苔白脈遲等。 2、《醫方簡義》導氣湯: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雞鳴散:與木瓜、蘇葉、檳榔等配伍,治寒溼腳氣痛,或上衝入腹。 炮製;1、吳茱萸:除去雜質。 2、制吳茱萸:取甘草搗碎,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加入淨吳茱萸,悶潤吸盡後,炒至微幹,取出,乾燥。(每l00kg吳茱萸,用甘草6k
發布於 2023-10-16 00:03
0評論
味辛、苦,性熱。功效:溫中止痛,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主治肝胃不和,脾胃寒溼,脘腹冷脹,噁心、嘔吐,脅痛,疝氣,腳氣疼痛,及經行腹痛等病症。 本藥常用於以下傳統方劑:①吳萊萸湯(《傷寒論》):吳茱萸、人參、大棗、生薑,治療嘔而腹滿,脘痛吞酸;②驗方(《本草綱目》):吳茱萸三錢,煎汁,入鹽少些,口服,治療老人多年脾洩。 在著名方劑治療胃痛腹痛腹瀉的左金丸、戊己丸中,治療腳氣疼痛的雞鳴散中,在治療老
發布於 2023-09-23 04:15
0評論
1.配黃連:吳茱萸溫中散寒,下氣止痛,降逆止嘔,殺蟲;黃連苦寒瀉火,直折上炎之火勢;吳茱萸辛散溫通,開鬱散結,除逆止嘔。二藥伍用,有辛開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黃連之苦寒瀉肝經橫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吳茱萸之辛熱,同類相求,引熱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應,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熱錯雜諸證。 2.配黨參:吳茱萸辛苦而溫,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經,有良好的暖肝開鬱、溫脾燥溼、除逆止痛的作用,黨參具補氣和
發布於 2023-10-16 00: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