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0-16 00:29

  吳茱萸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蒸熱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吳茱萸用藥禁忌:

  1、陰虛火旺者忌服吳茱萸。

  2、腸虛洩者尤忌吳茱萸。《本草蒙筌》

  3、蓼實為之使。惡丹參、消石、白堊,畏紫石英。《本草經集註》

  吳茱萸湯1

  功效:養血溫經散寒,主治婦人先有寒冷,胸滿痛,或心腹刺痛,或嘔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產後益劇者。

  組成:吳茱萸6克 防風 桔梗 乾薑 甘草 細辛 當歸各3克 乾地黃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吳茱萸湯2

  功效:主治產後肺感寒,咳嗽不已。

  組成:吳茱萸(湯洗,焙乾,炒)3分,桂(去粗皮)1兩,細辛(去苗葉)1兩1分,當歸(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吳茱萸湯3

  功效:祛風散寒,溫經止痛,主治婦女經行腹痛,胞中不虛,惟受風寒為病者。

  組成:當歸 肉桂 吳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麥冬各6克 防風 細辛 藁本 乾薑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醫宗金鑑》卷四十四。

  吳茱萸湯4

  功效:主治卒心痛。

  組成:吳茱萸5合,桂1兩。

  用法: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處方來源:方出《肘後方》卷一,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吳茱萸湯5

  功效:主治厥陰經頭風頭痛,四肢厥冷,嘔吐涎沫。

  組成:半夏(姜制) 吳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參 白茯苓 白芷 廣陳皮各等分

  用法:上銼為末。加生薑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後服。

  來源:《審視瑤函》卷三。

  吳茱萸湯6

  功效:主治傷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煩悶絕。

  組成: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大棗5個,甘草1分(炙微赤,銼),生薑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銼細。以水2大盞半,煎至1盞半,去滓,分3次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聖惠》卷十二。

  吳茱萸湯7

  功效:溫陽運脾,理氣消脹,主治陰盛生寒,腹滿臏脹,常常如飽,飲食無味。

  組成:吳茱萸(湯淘,炒) 厚朴(生薑制) 官桂(去皮) 乾薑(炮)各60克 白朮 陳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薑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來源:《宜明論方》卷一。

  吳茱萸湯8

  功效:主治婦人髒氣本虛,宿夾積冷,胸腹脹痛,嘔吐噁心,飲食減少,或因新產血氣暴虛,風冷乘之,以致寒邪內勝,宿疾益加。

  組成:吳茱萸(炒)1錢半,桔梗、乾薑(炒)、炙草、半夏(制)、細辛、當歸、白茯苓、桂心、陳皮。

  用法:生薑為引,水煎,熱服。

  來源:《萬氏女科》卷三。

  吳茱萸湯9

  功效:主治霍亂,嘔吐酸水,氣結心下。

  組成:吳茱萸(湯浸,焙炒)1兩,白朮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蓽茇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檳榔(銼)2兩半,人參1兩半,大黃(銼,炒)2兩。

  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茹彈子大,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

  來源:《聖濟總錄》卷四十。

吳茱萸的食用方法: 相關文章
根插繁殖 選4-6年生、根系發達、生長旺盛且粗壯優良的單株作母株。於2月上旬,挖出母株根際周圍的泥土,截取筷子粗的側根,切成15釐米長的小段,在備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釐米開溝,按株距10釐米,將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壓實,撓稀糞水後蓋草。2個月左右即長出新芽,此時去除蓋草,並澆清糞水1次。苗高5釐米左右時,及時鬆土除草,並澆稀糞水1次。翌春或冬季即可出圃定植。移栽方法是:接株行
發布於 2023-11-16 00:28
0評論
1.散寒止痛:①用於頭額冷痛經常發作,日久不愈,兼吐涎沫者,與黨參、生薑同用。②用於冷氣腹痛,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同服,也可用本品與香油和酒煎服。③用於寒溼腳氣上逆、腹痛、悶亂不識人,與木瓜、檳榔、生薑配用,如吳萸木瓜湯。④用於寒溼阻胃,胃脘脹痛、吞酸煩心,與黃連、高良薑配用。 2.理氣止嘔:①用於胃中虛寒,症見食後欲吐,腹痛,或乾嘔吐涎沫,可與炮姜同用;若為肝火犯胃,症見脅痛,吞酸,嘔吐者,
發布於 2023-10-16 00:16
0評論
葉有小葉5-11片,小葉薄至厚紙質,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8釐米,寬3-7釐米,葉軸下部的較小,吳茱萸-原植物形狀兩側對稱或一側的基部稍偏斜,邊全緣或淺波浪狀,小葉兩面及葉軸被長柔毛,毛密如氈狀,或僅中脈兩側被短毛,油點大且多。 花序頂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離,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離;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鑷合排列;雄花花瓣長3-4毫米,腹面被疏長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絲均被
發布於 2023-11-16 00:21
0評論
吳茱萸妙用 吳茱萸為臨床常用中藥之一,性味辛苦、溫,有小毒,入肝、脾、胃經,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溫中燥溼之功效,傳統內服法主要用於脘腹冷痛、厥陰頭痛、疝氣痛、痛經、腳氣腫痛、嘔吐吞酸、寒溼洩瀉等。然而,近年來的臨床實踐發現,吳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較好的療效,具有用藥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等優點。下面就簡介吳茱萸外用治病驗方九則,供參考: 一、治高血壓病:將吳茱萸研為細粉,20~30克,用醋調成
發布於 2023-11-16 00:41
0評論
煮制方法:將吳茱萸擇淨,研為細末;姜蔥洗淨,切細;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吳萸粉、蔥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健脾暖胃,和中止嘔。 適應症:適用於脘腹冷痛,噁心嘔吐,腸鳴瀉洩等。 粥義解說:吳茱萸,又名吳萸、淡吳萸,為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將近成熟的果實。唐朝詩人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
發布於 2023-09-23 04:28
0評論
吳茱萸的性味熱,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吳茱萸的果實是五角星形狀的,表面是粗糙的,還會有一些凸起的斑點,主要是用來壯陽止瀉,驅寒止痛的,同時還可以對治療嘔吐有一定的效果。吳茱萸可用來祛寒,同時也可以通經絡,止痛,如果吳茱萸用來做飯的話,能夠暖脾胃,能夠增進食慾;同時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沒有食慾,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況,都可以用吳茱萸的來治療哦。 吳茱萸能夠如脾胃經絡,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時對於防
發布於 2023-11-16 00:14
0評論
1.陰虛火旺者忌服。 2.《本草蒙筌》:腸虛洩者尤忌。 3.《本草綱目》:走氣,動火,昏目,發瘡。 4.《本草經疏》:嘔吐吞酸屬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氣,非風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屬血虛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腸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滯積垢者不宜用;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亂轉筋,由於脾胃虛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溼生冷干犯腸胃者不宜用;一切陰虛之證及五臟六腑有
發布於 2023-09-23 04:21
0評論
紅豆的小豆莢可食用。紅豆有一種獨特的味道,可以像綠豆一樣烹食,還可發芽或烤後當做搭配咖啡的點心食用。用冷水浸泡過的紅豆需煮20分鐘,未浸泡過的需煮25分鐘;紅豆乾燥後可食用,經常與大米一起做粥;在亞洲,紅豆可做成麵糰,味道香甜並可替代番茄麵糰,紅豆磨成麵粉後可做各式糕點。赤小豆鯉魚湯 原料:赤小豆500克,活鯉魚1條,蔥、姜、鹽適量。 製法:將赤小豆洗淨,活鯉魚宰殺乾淨,加水、蔥、姜、鹽燉熟。
發布於 2022-12-16 07:41
0評論
1、涼拌,馬齒莧最常見的吃法是涼拌。做法簡單,味道也比較鮮有種酸酸滑滑的味道。 2、做法是:馬齒莧段放入沸水鍋內焯至變色,色成碧綠即可撈出。放入涼水內過涼待用;取一隻碗,放入味精、醋、辣椒油、鹽、香油均勻待用;將過涼的馬齒莧撈出,瀝乾水分,放入容器中加入兌好的調味汁,攪拌均勻即可。馬齒莧不能在鍋裡燙太久不然口感就失去了。另外燙過過可以用清水沖洗粘液,洗去那種略粘的感覺。 3、煮粥,馬齒莧煮粥清淡
發布於 2022-12-16 06:04
0評論
一、西洋參枸杞燉魚膠 材料:魚膠7個,枸杞適量,西洋參適量,冰糖適量; 做法: 1、魚膠提前10小時泡發; 2、泡發好的魚膠用剪刀剪成條狀,加入枸杞; 3、倒入鍋裡,加水,加西洋參; 4、蓋上蓋子,等燉好時,再加冰糖,蓋上蓋子待冰糖融化了就可以了 功效:養血止血、補腎固精,補氣血、養容顏。 二、火龍果芹菜炒魚餅 材料:魚膠150g,火龍果1個芹菜1/4棵,油適量,鹽適量,生抽適量,生粉適量,胡蘿
發布於 2022-12-25 12: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