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腳的消失
支腳作為一種器物,在膠東地區延續時間較長,前後大約延續了一千多年,如果放眼整個山東地區,其延續時間就更長,從距今八千年前的後李文化一直持續到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隨著古代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支腳完成了它長達數千年的使命,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支腳和鼎之間的承繼關係
原始社會的鼎為三足支起,其發明顯然是受到了支腳的啟示,用固定的三條腿取代了三個支腳,使用起來更加穩定、方便。在中原地區的磁山文化遺址人們可以見到大量的支腳,而同屬磁山年代稍晚的裴李崗類型和更晚的後崗類型中發現的支腳很少,相反發掘了大量的鼎。無獨有偶,山東地區的支腳最早出現於後李文化和西河文化,這一時期雖然也有鼎,但是數量較少,而到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當鼎成為最主要的炊器時,支腳便鮮有發現。由此,考古學者確定了支腳和鼎之間的承繼關係。
支腳演變為鼑
膠東地區的支腳出現相對較晚,白石一期文化開始出現支腳,當人類真正進入以鼎為主要炊器的大汶口文化時,支腳就基本消失了。作為支腳和圜底器的組合體,鼎的出現最後取代了支腳,是人類生產力發展、生活進步的直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