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清代宣統翰林學士薛寶辰在他所著《素食說略》中提到“拔絲山藥”說:去皮切拐刀塊,以油灼之,加入調好水冰糖起鍋,即有長絲。但以糖炒之,則無絲也。京師庖人喜為之。“拔絲山藥”是北京傳統名菜,少說也有百餘年曆史。而今拔絲山藥又加上點兒桂花滷,撒上點熟白芝麻。吃的時候得趁熱,夾塊山藥一拉,糖絲能拔一丈多遠。入口之前一定要在涼開水碗裡蘸一下,避免燙嘴。
菜品特點
山藥原名薯蕷,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藥;北宋時又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河南懷慶府(今溫縣)所產最佳,謂之“懷山藥”。“懷山藥”曾在.. 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遂蜚聲中外,歷年來向英,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本草綱目》說它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
相關典故
“拔絲山藥”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故事發生在唐朝。相傳一天,李密邀魏徵飲宴,商議如何攻佔滎陽。李密要快攻,速戰速決,魏徵就是不提攻打滎陽之事,李密十分著急,又拿他沒辦法。正在納悶之時,廚師端上一盆色澤金黃的菜餚,李密下筷就吃,隨即“哎喲”一聲,唇邊已燙起個血泡。此時,廚師又送上一碗涼水,魏徵夾起山藥往涼水中一涮,然後放入口中,並叫李密也照此法品嚐。李密一吃,香甜脆嫩十分可口——這道菜就是“拔絲山藥”。[1] 李密吃著這道菜,頓悟“心急吃不得熱豆腐”的道理,隨即冷靜下來,與魏徵一起周密策劃作戰計劃。結果一舉攻下滎陽,活捉守城主帥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