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見的是焦慮症、憂鬱症、失眠症等等因注意力不佳、動機薄弱或精神不好,影響記憶功能,產生「記憶力不好」的次發現象。當然也有個案會提到若能「忘記痛苦的事情」那該有多好,甚至偶而「忘了我是誰?」也沒關係。倘若過度採用這種「逃避、壓抑、否認等」的心理技巧,很明顯的是一種不夠成熟的處世態度,不但無法減輕壓力,反而容易導致更嚴重的精神疾病引發記憶障礙,如解離性失憶、解離性遊走或多重人格障礙等。
另外因神經細胞的受損死亡,也會導致記憶障礙,如腦部外傷、腦部腫瘤、中毒缺氧、腦中風、愛滋病感染以及神經細胞退化之阿茲海默型失智(痴呆)症等。一般而言此類「記憶障礙」常是原發性的,其復原較為困難,但由於最近幾年的研究,對神經傳導物質在記憶形成所扮演的角色更加清楚,也因此出現針對退化型阿茲海默型失智(痴呆)症的新型藥物治療,能延緩記憶力持續喪失,甚至部分個案有明顯改善的效果。
就好像時常運動能增強肌肉與體能一樣,常常「腦部記憶訓練」也能增加腦神經細胞傳導物質與突觸接受器的變化,增強「記憶能力」,研究顯示常用腦是預防失智症的最便宜、最好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