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1-14 15:16

  直射灸法是指用艾條點燃後,對著病變部位或穴位進行燻烤。此方法治療主要是緩解疼痛,起輔助治療作用。指導意見:建議:你可以進行綜合治療一是服藥,二是針灸、按摩、推拿、熱敷、牽引,服藥可以服用頸腰康+小活絡丸+前列康,另外還可以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倒走,慢跑等,運動時要注意姿勢,平時注意防止受寒,睡硬板床,不要吸菸,祝你早日康復。 查看原帖

  功能與主治 行氣血,逐寒溼。溫經散寒 用於風寒溼痺,肌肉痠麻,關節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用法與用量 直射灸法,一次適量,紅暈為度。 艾條作用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它源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釋放按摩,按摩中著重全身各部位的協調,身體系統與精神意識的和諧,同時在人體的背部用中醫刮痧、拔罐、舒經活絡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經絡、淋巴排毒,以達到舒緩壓力、放鬆神經、調節五臟六腑的效果。

  艾葉性味溫辛微苦 清熱解毒,祛風散寒,解表通絡,溫經 艾灸具有拔除人體內所受外界六淫因素以達到舒筋活絡,行氣活血。通絡止。

  艾灸條:具有溫經通絡、益氣活血、減輕炎症,改善局部循環,調節體液、增強免疫力,提高人體防病能力和修復功能。適用於肩周炎。

甚麼是直射灸法相關文章
艾灸分類: (一)、艾灶灸:即用艾絨或艾粉做成因錐型或自貼灸型進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將艾泣直接放在皮膚上灸至起泡,對咳喘、肺癆、痞塊有良好的作用。 B:間接灸一即隔物進行施灸、有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隔附子餅灸等。 (二)、艾條灸: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燻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以皮膚潮紅為度。 B、在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
發布於 2024-01-14 15:43
0評論
一、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分別對準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鐘,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週,
發布於 2024-01-14 15:36
0評論
艾灸的養生作用十分的豐富,既可以激發和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又可以溫經散寒、扶正祛邪、通經活絡,受到醫家的重視。艾灸是我們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保健良方,保健功能十分的顯著,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信任。艾灸是通過點燃艾絨通過對穴位的刺激作用,起到養生和保健的作用,是一種簡單而比較容易從左的有效養生和治療病症的方法。 第一、艾灸養生保健灸法 艾灸足三里穴。犢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脛骨前緣有著
發布於 2023-02-05 21:11
0評論
概述 三叉神經痛相信很多人都有些瞭解,這是一種發生在臉部三叉神經的疾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疼痛,驟然劇烈的疼痛甚至被稱為天下第一痛,這種病對患者的神經健康影響很大,如果不能及時治療,甚至還會引起其他一些神經病變,建議大家在平時多加註意,一旦發現自己臉部有不正常的感覺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目前治療這個疾病的方法還是很多的,你像是這個針灸療法就是非常不錯的。 步驟/方法: 1、 首先一個我們說這個
發布於 2023-07-14 11:40
0評論
即將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溫度約達70℃。此法又分為兩種,一為化膿灸,一為非化膿灸。 1.化膿灸 也稱瘢痕灸、著膚灸、打膿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棗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發灸瘡,致皮焦肉爛,痛苦不堪,人多畏懼,不願接受。現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氣管炎,專門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燒灼,致令成瘡,稱為打膿灸。效果雖好,但一般醫者多不主張急於求成,而改為小炷多次的緩和方
發布於 2024-01-14 15:23
0評論
灸甘草治療凍瘡 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薑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茯苓甘草湯 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遺溺。 【方論】 此足太陽藥也。淡能滲水,甘能寧心助陽,故用茯苓;辛能散飲,溫能發汗解肌,故用薑桂;益土可以制水,甘平能補氣和中,故用甘草。 按:悸證,有過汗而悸者,有吐下而悸者,有氣虛而悸者。惟飲之為悸,甚於它邪,以水停心下,無所不入,侵於肺則咳,傳於胃為嘔
發布於 2024-03-23 20:55
0評論
艾條灸簡稱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燻和全身艾燻。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燻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燻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
發布於 2023-08-27 18:30
0評論
一.艾炙時間: 暫定是10-30分鐘,時間長短可配合各人的生活時間彈性度及自身下面嫩度的感受來靈活撐握每次艾炙的時間長短. 二.艾炙用量: 用艾條切成約一寸長的艾段,一次一個,這樣不會太燙.中途用完後起身再換一個. 三.艾炙用具:蚊香盤/桶/長裙 1.蚊香盤:一般2元可以買到,用於裝艾段的. 2.塑料桶:用中號的,胖人可以用木桶.用於裝蚊香盤及將艾葉的煙集中起來. 3.長裙:穿著長裙燻.防止桶裡
發布於 2024-10-04 04:53
0評論
一般選取神闕、湧泉、大椎、肺俞、膏肓俞、脾俞。先取俯臥位暴露背腰部,將罐拔於患者的大椎、肺俞、膏肓俞、脾俞上,留罐各3至5分鐘起罐後另患者翻身至仰臥位,術者右手如持筆寫字狀持灸用艾條將點燃端對準神闕、湧泉穴位處,艾條點燃端與施灸局部皮膚的距離以5至15釐米為佳,以局部溫熱但不致燙傷為度施溫和灸,每穴每次灸15分鐘,每日一次。湧泉、肺俞、膏肓俞、脾俞四對穴左右隔日交替施術;神闕、大椎兩穴每日必取。
發布於 2024-04-29 13:54
0評論
概述 中暑的患者會引起明顯的噁心嘔吐和身體不適的症狀,對健康也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患者如果出現了中暑的症狀,應該多注意休息和合理的治療,要科學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來緩解中暑的現象,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明顯的中暑的症狀,也可以選擇使用按摩穴位的方法來進行調理,選擇使用溫水擦拭身體,或者是酒精擦拭身體的方法,都能夠有效的緩解中暑的症狀。 步驟/方法: 1、 中暑的患者選擇使用艾灸的方法,能夠有效的緩
發布於 2024-02-07 22:2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