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1-17 13:33

  需到高原地區工作的人員,應通過仔細的體檢,檢查是否患有不適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

  從低海拔地區到高海拔地區要階梯上升,逐步適應。

  必須快速到達3000米以上地區時應攜帶氧氣裝備及預防藥物。如利尿劑、鎮靜劑、腎上腺皮質激素、維生素等。也可在進高原之前兩天開始服用複方黨參片,每天8片,可以使高原反應減少80%。

  飲食儘可能吃高糖的食品,結構調整為第一碳水化合物、第二脂肪、第三蛋白質,有條件的多攝入液體能量,如果汁、牛奶,還能補充一部分水分。奶茶是很好的一種食品,酥油茶更好,是高熱量食品,並且脂肪多,對皮膚有保護、溼潤的作用,裡面的茶鹼還可以起到利尿作用。

  到達高原地區後,體力活動要循序漸進,儘量減少並避免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

高原反應如何預防相關文章
第一:初到高原地區,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體力勞動,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負擔,不要飲酒和吸菸,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維他命的食品,適量飲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涼感冒和耗體力。不要一開始就吸氧,儘量要自身適應它,否則,你可能在高原永遠都離不開吸氧了(依賴性非常強)。 第二: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高原安(至少提前1-2天服用,到達西藏後繼續服用3-5天)、西洋
發布於 2024-01-17 13:07
0評論
部分初次進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時內出現頭疼、頭暈、眼花、耳鳴、全身乏力、行走困難、難以入睡等症狀,嚴重者出現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面色及口唇發紫或面部水腫等症狀。出現這些症狀,應在原高度處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數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復正常。 有報道說,3500米以下的發病率佔37%~51%,3600米-5000米的發病率達50%。這說明高度越高
發布於 2024-01-17 13:27
0評論
1.由平原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海拔更高地區,在數小時或1~3天內發病。2.有下列表現之一或一種以上者應考慮本病: ①有頭痛、頭昏、噁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失眠、嗜睡、食慾減退、腹脹、手足發麻等症狀,經檢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者。評價症狀的程度主要依據頭痛及(或)嘔吐的程度(輕、中、重度),並結合其他症狀。 ②休息時僅表現輕度症狀如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等,但活動後症狀
發布於 2024-01-17 13:13
0評論
1.接觸高原的狀況:是初次進入高原或回到平原居住一段時間後重返高原,或從高原至另一更高處。 2.發病地區的海拔高度。 3.從進入高原到發病經歷的時間。 4.發病有無明顯的誘因,如登高速度過急、體力活動過大、寒冷或氣候改變、飢餓、疲勞、失眠、暈車、情緒緊張、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5.病後有無經吸氧或轉往低處(3000m以下)病情自然好轉史。 6.進入高原前或發病前有無類似症狀發作。
發布於 2024-01-17 13:20
0評論
(1)吸氧:採取持續加壓給氧,氧流量為2-4升/分,嚴重病人可間斷加大到4-6升/分,直到病人清醒。若昏迷嚴重並伴有呼吸衰竭的病人,可給予人工呼吸機正壓給氧和輔助呼吸。 (2)低溫療法:用冰水袋放置在病人的頭頸、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使體溫降低正常以下,這樣可以降低機體的耗氧量,對缺氧的腦組織有保護作用。 (3)脫水劑的應用:脫水劑可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改善腦循環。 常用的藥物:①地塞米松
發布於 2024-12-25 21:46
0評論
去過高原的人,都體驗或者聽說過高原反應這種現象。常見的急性高原反應的症狀有:頭痛、心悸、胸悶、氣短、厭食、噁心、嘔吐、乏力,嚴重者會出現感覺遲鈍、情緒不寧、失眠、精神亢奮、思維遲緩、記憶力減退、產生幻覺等,也可能發生浮腫、休克或痙攣等現象,更嚴重者甚至會因為肺水腫、腦水腫而喪失性命。無獨有偶,臨床上抑鬱或者焦慮的來訪者,常常也具有與此類似的症狀。那麼,在相似的表象背後,是否隱藏著同樣的機理呢?我
發布於 2022-12-03 16:41
0評論
一般來說高原反應的大小和肺活量是沒甚麼關係的,但和身體對氧氣的需求量有一定的關係,如果身體對氧氣的需求量較多的話,那麼就容易引起高原反應,並且會比較大反應,所謂肺活量,只不過是肺通氣量中的一種罷了,並不代表需要氧氣的多少。 其實通常來說,肺活量大的人去高原的話其實高原反應反而更小,因為缺氧耐受力更強,因此對於高原的環境更能適應,不過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還和血紅蛋白攜帶氧氣的能力有關。 在去西藏之
發布於 2023-09-27 17:51
0評論
對易感性的預測雖做了大量的探索,但尚未發現較理想的方法。筆者認為低氧通氣反應、肺阻抗微分波、肺彌散能力、最大運動後的氧飽和度的變化等,對預測高原病有一定價值。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鍊,如有條件者最好在低壓艙內進行間斷性低氧刺激與習服鍛鍊,以使機體能夠對於由平原轉到高原缺氧環境有某種程度的生理調整。目前認為除了對低氧特別易感者外,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筆者
發布於 2024-12-25 21:25
0評論
預防高原腦水腫具體措施如下: (1)乘車進入高原者,最好是進行階梯式進入。 (2)在行進至高原途中,應注意保暖,防寒。 (3)剛進入高原環境,應加緊休息,不宜進行中等強度以上的體力勞動及劇烈運動,以免增加機體的耗氧量。 (4)加強衛生宣傳教育,使進入高原人增加對該病的防治知識,消除緊張、恐慌的心理。
發布於 2024-12-25 21:32
0評論
寶寶接種疫苗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可能會發生。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範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後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如果出現低燒、頭痛、輕度腹瀉、偶爾有皮疹,往往在2-3天內可自行消失,是正常的反應,不用擔心。但如果出現的是過敏性皮疹、過敏性紫癜、過敏性休克和暈厥等症狀,被稱為疫苗接種異常反應,需要採取緊急對症處理措施。 1、過敏性皮疹 過敏性皮疹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蕁麻疹、皮疹大小不等
發布於 2023-07-09 10:4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