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病人問:大夫,我家裡誰誰誰得xx癌了,您看看這生存期還能有多久?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很頭疼,因為要反問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比如:有沒有做手術?有沒有轉移?病理報的是甚麼?做沒做化療?病人現在情況怎麼樣?......其實,決定一個腫瘤患者的生存期的因素太多太多。今天,就胃腸道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我想先說個大概。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高音常見的胃腸道腫瘤有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胰腺癌和原發性肝癌。這5中胃腸道腫瘤,哪種發病率最高呢?換句話說,哪一種,最常見呢?最新的數據來源於2010年入選的全國登記處。2010年,全國人口中胃腸道腫瘤發病率從高到低的排序是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腸癌、胰腺癌。我國城市人口當中,按發病率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的是:胃癌、大腸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農村人口中則是: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腸癌、胰腺癌。可見,最大不同的是大腸癌的排列順序。大腸癌的發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有很大關係,所以不同群體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有所差異,胃腸道腫瘤的發病率也存在不同。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城市人口、農村人口,亦或是男女差異,胃癌都是胃腸道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一的腫瘤。我國處於胃癌高發區(東亞地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胃癌在我國的發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為甚麼我們中國人發病率高?答案是:目前尚無明確的調查結果。但分析認為與人種、飲食習慣和高齡化有關。而事實上,就居高臨下的胃癌發病率來看,其實在我國,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善、健康知識的鞏固,已經比上世紀70年代下降了很多。而同樣是胃癌高發區的日本,發病率卻沒有下降。但是,這是一個大大的“但是”,日本人對胃癌早已恨之入骨,所以一直花費大力氣去研究它,早在10年前,他們對胃癌的研究和治療就已經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了。日本人雖然未能使其發病率下降,但它的死亡率卻大大地被降低了。
讀到這兒,有讀者可能會說:哦,發病率和死亡率還不是一回事兒啊!那是當然了。發病率和遺傳基因、生活環境、飲食結構、平日嗜好、情緒心理等都有關係。而影響死亡率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身體素質、腫瘤分期、病理分型、年齡、性別等。同樣是來源於2010年入選的全國登記處的數據表明,全國人口中,胃腸道腫瘤死亡率從高到底排列的順序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胰腺癌。從數據上來看,無論是城市、農村人口,還是男性、女性,順序的排列結果都沒有太大的出入。那麼,發病率處於後面的肝癌,怎麼在死亡率這一欄就勝出了呢?
首先,肝癌在症狀上不及胃癌明顯,有時小肝癌不會引起任何症狀,所以也容易被人所疏漏。而等人們有了症狀時,小肝癌就已經長得很大了,治療起來也很困難了。另外,肝癌如果錯過了手術切除的最佳時機,對放化療都不甚敏感的它,會迅速的侵犯整個腹腔,造成腹水、黃疸、消化道出血等嚴重的併發症,很多時候已經是無力迴天了。當然,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治療手段的多樣化都在一點一滴地改善這種情況,肝癌的5年生存率也有所提高。
最後,再回到我們開篇提到的那個問題:大夫,我家裡誰誰誰得xx癌了,您看看這生存期還能有多久?再用胃癌舉個例子。日本和中國都是胃癌高發區,為甚麼日本的死亡率要低於我們?換句話說,他們的生存期為甚麼比我們長?日本人自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推廣胃癌普查計劃,很早就把幽門螺旋桿菌篩查和胃鏡放入到常規的體檢當中。正因為如此,日本的早期胃癌佔檢出胃癌總數的80% 以上。而在我國,84%的患者發現時已處於進展期,這就大大增加的胃癌患者的死亡率。胃癌的預後與其分期直接相關,早期胃癌術後5年生存率>95%, 而進展期則為20%~30%,這其中還要分中期和晚期。另外,病理分型也決定胃癌的生存期,乳頭狀腺癌5年生存率為32.9%,而低分化腺癌則只有19.9%。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還和胃癌侵襲程度有關,浸潤程度越深,5年生存率越低。淋巴結轉移的數量多、距離遠,5年生存率明顯下降......
決定一個腫瘤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並不是我們身體中長了個腫瘤,就等於判了死刑,也不是說我們手術做完了,就能天下太平。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整體,腫瘤能在這個複雜的環境中生長、壯大,甚至奪去我們的生命,我們自然不能小視它的能力。目前,我國人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隨著知識水平的整體上升,和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相信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認識到腫瘤普查、自查的重要性,從而降低我國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