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體會告訴你得胃癌嗎?
幾乎所有的人都曾有過中上腹不適的經歷,通常這是“胃病”在作怪。有時這種不適是由胃炎、胃潰瘍引起,有時是胃運動或者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的。一般而言,不適的背後沒有重大的器質性病變。可惜的是,胃癌早期也往往無症狀或者僅有上腹部不適的症狀,與良性疾病表現相似,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使得目前大多數患者錯過了診治胃癌的最佳時機,待到胃癌向身體發出明確的信號時已經到了疾病的進展期。相對於身體信號,體檢更能發現胃癌。因此,在40歲以上的人群要提高健康意識,提倡定期體檢,以期發現早期病變。當近期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或者症狀變化,或者症狀不緩解;出現吞嚥困難,嘔吐隔夜食物,嘔血,黑便,貧血,腹部包塊時,更要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2、血能查出胃癌嗎?
驗血時除了常規生化檢查外,還可以查腫瘤標誌物。所謂腫瘤標誌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的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當機體發生腫瘤時,血液、細胞、組織或體液中的某些腫瘤標誌物就可能會相應的升高。應當指出的是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意味著已經發生腫瘤,在一些正常人或者患有良性疾病的人群中也會升高。此外,多數胃癌患者的腫瘤標誌物並不升高。因此單憑腫瘤標誌物檢測判斷是否發生腫瘤是極為不可靠的。
3、樣才能確診胃癌?
臨床上有多種方法用於胃癌的診斷,常用的方法包括:胃鏡、胃腸鋇餐X線造影、CT檢查等。胃鏡聯合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是目前確診胃癌的最佳方式。胃癌發生部位的胃黏膜會發生改變,表現為隆起或者凹陷,有時有潰瘍形成。胃鏡可以直觀的觀察胃內病變的形態,病理組織學檢查能夠觀察細胞形態的變化,兩者結合對胃癌的確診率達98%以上。更重要的是,胃鏡結合染色檢查能更多的發現早期胃癌。目前有無痛胃鏡項目可供選擇,打一針,睡一覺,檢查就完成了,絲毫不會感到痛苦。胃腸鋇餐X線造影對於浸潤型胃癌有獨特的診斷價值,適合於不願接受胃鏡檢查的患者。由於敏感性差,CT一般不用於發現和診斷胃癌。同樣道理,B超也不用於診斷胃癌。
4、能治癒嗎?
確診胃癌後,要樹立戰勝胃癌的信心,經過合理正確的治療,胃癌完全可能治癒。早期胃癌的治癒率達到90%以上,進展期胃癌亦有40~50%的5年存活率。所謂合理正確的治療,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導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治療模式除傳統手術外,還包括腹腔鏡手術,內鏡治療,化療,放療,免疫治療,中醫藥治療等等。治療的目的在於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5、胃癌非要手術治療嗎?
到目前為止,手術治療仍是治癒胃癌的基石。離開了手術切除現有的腫瘤,任何其它治療方式均不能治癒胃癌。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手術的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內鏡治療可以視為一種微創的手術治療,適用於一小部分早期胃癌。在胃鏡下將表淺的胃癌病灶切除同樣可達到治癒的目的。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打擊也要明顯小於常規開放手術,術後恢復明顯加快。
6、有的胃癌都適合手術嗎?
並非所有的胃癌都適合手術。首先,手術能夠切除的範圍是有限的,通常侷限於胃及胃周的臨近臟器。對於有肝、肺、腦、盆腔等遠處轉移的胃癌,手術並不能切除所有的病灶。而僅切除胃內病灶在沒有出血、梗阻、穿孔等併發症的患者中並未發現有任何的治療價值。因此,有遠處轉移的患者更應該接受以化療為主的治療。其次,並非每個患者的身體狀況均適合手術。現代醫學發現年齡並非是制約手術的唯一因素,心功能不全,近期內發生過心梗,呼吸功能不全,咳痰無力,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凝血障礙者均不適合手術。
7、癌能多次手術治療嗎?
進展期胃癌患者應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手術範圍包括胃次全或全胃切除,胃周淋巴結清掃以及聯合臟器切除。一般而言,一名患者接受胃癌根治性手術的機會只有一次。胃癌術後復發理論上雖可再次手術治療,但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由於胃癌根治術比較複雜,操作難度大,不同術者間手術徹底性差異也較大,因此建議患者到專業胃癌治療中心接受手術,能夠提高術後生存率,減少手術併發症。
8、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的優勢何在?
腹腔鏡與電子胃鏡類似,是一種帶有微型攝像頭的器械,腹腔鏡手術就是利用腹腔鏡及其相關器械進行的手術: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將腹腔鏡鏡頭插入腹腔內,運用數字攝像技術使腹腔鏡鏡頭拍攝到的圖像顯示在專用監視器上,醫生運用特殊的腹腔鏡器械進行手術。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多采用5孔操作法,上腹部僅需5cm的切口取標本,與傳統胃癌根治術20cm的切口相比可以說是創面小,痛楚小的手術。腹腔鏡手術的開展,減輕了病人開刀的痛楚,同時使病人的恢復期縮短,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個手術項目。
9、癌手術有哪些風險?
胃癌手術複雜,解剖創面大,對患者打擊較大。胃癌手術需處理大量血管,術中或者術後容易出血,有時需再次手術探查止血;胃癌手術後需重建消化道,吻合口瘻的風險不可避免,尤其是全胃切除術後食管空腸吻合口發生瘻的機會更大一些;剝離淋巴結過程中極易損傷胰腺造成術後胰漏,腹腔感染,再加上患者本身的因素,如腫瘤巨大侵犯周圍臟器或者有嚴重的基礎疾病等等更加大了手術的風險。西方發達國家的胃癌手術死亡率在4~10%左右,中山醫院胃癌專業組的手術死亡率在1%以內,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10、患者手術後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面對疾病,患者及家屬都應積極調整心態,要充滿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胃癌術後要講究飲食規律,少吃多餐,每日進餐6~8次,每次不宜過多。飲食上不必過多忌嘴,只要想吃,吃後無不適,都可適量的吃。魚和蛋類的營養豐富,人體易於吸收,可適當增加在食譜中的比例。為爭取早日康復,每日進食總量力爭儘早達到術前的70%以上。手術後病人往往比較虛弱,元氣不足,容易出汗,可以服用西洋參滋補。術後患者多會出現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腹痛,只要不是很嚴重,這是手術後的正常現象。術後一段時間排便規律可能出現異常,但應該每日有肛門排氣,如不排氣同時伴有腹痛腹脹應停止進食及時就診。
11、術後是否一定要化療?
胃癌手術後是否化療需根據胃癌的分期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早期胃癌手術治療後的治癒率極高,一般不需要接受化療。進展期胃癌患者接受術前或者術後化療,能夠提高總體生存率。如腫瘤侵犯胃壁全層或者有淋巴結轉移時推薦術後化療。如存在胃癌復發高危因素,需與醫生討論後再做決定。化療時機一般選擇在術後1個月左右,患者沒有或僅有輕度不適症狀,進食良好,能夠正常活動。
12、有哪些副作用?
化療後常見的副作用為嘔吐、食慾不振、乏力、腹瀉、注射藥物部位疼痛以及白細胞低下等等,通常胃癌化療藥物不會引起嚴重脫髮。對於胃癌患者而言,化療嘔吐反應較為明顯,但是有經驗的醫生指導應用止吐藥物,化療的過程也可以變得很輕鬆。白細胞低下者可併發嚴重感染,將直接影響下一療程化療的順利進行。因此化療中應嚴密監測血常規,白細胞明顯低下時可注射升白藥物。
13、胃癌有“好藥”嗎?
腫瘤治療藥物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與以往相比,胃癌治療也有了更多的藥物可供選擇。新藥療效上與以往的老藥相比或許有些提高,價格也往往不菲,提高的療效並不與高昂的價格成正比。因此患者在接受醫生的治療方案時,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14、手術後是否要定期複查?
胃癌術後隨訪可以接受相應的指導,處理貧血等遠期併發症,同時可以及時發現復發並予以相應的處理。通常在手術後2年內,每6個月來醫院檢查1次,2年後可以每年接受1次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血液腫瘤標記物檢測(CEA,CA199等)、CT、胃鏡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