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4 13:56

  臨床特點
  1、多30歲以後隱襲起病、進展緩慢;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
  2、不同患者間嚴重程度差異較大,部分患者可僅在查體時被發現。
  3、肌強直:表現為用力收縮後肌肉不能正常地鬆開;主要影響手和頭面部動作、行走和進食;扣擊肌肉時可見肌球形成。遇冷時症狀加重;活動後好轉;
  4、肌無力和萎縮:以顳肌和咬肌最明顯,導致患者面容瘦長、顴骨隆起的“斧狀臉”;頸部消瘦而稍前屈呈現“鵝頸”;
  5、骨骼肌外表現:白內障、內分泌障礙(睪丸小月經不規律、過早停經、不孕;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寬額、禿頂)、心肌受累(心律不齊、心悸、暈厥、ii~iii度房室傳導阻滯)、胃腸平滑肌受累(假性腸梗阻、便秘、肛門括約肌受累導致大便失禁)、智力低下、腦室擴大、聽力障礙、多汗等;
  肌電圖:重要診斷依據;肌強直放電+肌源性損害;
  基因檢測
  1、DM1---19號染色體長臂13.3位點的肌強直蛋白激酶基因ctg動態突變(患者:50-2000~4000,正常:5~40);常見;
  2、DM2---染色體3q21.3的鋅指蛋白基因的內含子內,核苷酸重複序列CCTG異常擴增達75~11000次; DM2病年齡晚於成人起病的DMl,平均發病年齡48歲,尚無先天起病的報道; 早期表現為近端肌肉受累,力弱特徵性的分佈是屈髖和伸髖肌肉(常為力弱的首發點)、頸屈肌、肘伸肌和指屈肌.疼痛是DM2突出的特點; DM2內分泌改變較DMl多見但無消化道症狀;
  3、 DM3---非CTG非CCGT重複擴展型DM。
  血ck:正常或僅輕度升高;
  鑑別診斷
  1、先天性肌強直(myotonia congenita,Thomson病):也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1)嬰兒或兒童期起病;
  (2)貌似運動員的肌肥大,無肌萎縮;
  (3)無內分泌和心肌受累表現;
  (4)部分患者有精神症狀:易激惹、抑鬱、強迫觀念;
  (5)肌電圖無肌源性損害;
  2、先天性副肌強直(paramyotonia congenita):也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1)出生後起病;
  (2)反常性肌強直:活動後出現;
  (3)多累及面和上肢遠端肌肉,肌強直遇冷後出現,在溫暖狀態下迅速消失;
  3、神經性肌強直(neuromyotonia, Isaacs' syndrome):
  (1)兒童或青少年期起病;
  (2)持續性肌肉顫搐(若用手觸摸顫搐時的肌肉,會有隔著麻袋摸一堆蠕動的蛇的感覺),伴出汗,腕或踝痙攣;
  (3)肌電圖見肌肉顫搐;
  治療:尚缺乏根治手段;
  對症:主針對肌強直症狀---奎寧或普魯卡因酰胺(有心臟傳導阻滯者禁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鈉離子通道阻滯藥物;
  國外臨床研究證實慢心律(美西律,Mexiletine)和妥卡尼要優於苯妥英,但相對於強直性肌營養不良、先天性肌強直等氯離子通道肌強直來說,Mexiletine對鉀惡化性肌強直、先天性副肌強直、高鉀性週期性麻痺等鈉離子通道肌強直的效果更佳。

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相關文章
1、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症1型(MDI)   通常在30或40歲時顯現症狀,儘管兒童早期也可出現。男性多於女性,且症狀較重。主要症狀是肌無力、肌萎縮和肌強直,前兩種症狀更突出。肌無力見於全身骨骼肌,前臂肌和手肌無力伴肌萎縮和肌強直,有足下垂及跨閾步態,行走困難易跌跤;部分病人構音障礙和吞嚥困難。肌萎縮常累及面肌、咬肌、顳肌和胸鎖乳突肌,病人面容瘦長,顴骨隆起,呈斧狀臉,頸部瘦長稍前驅。   肌強直常
發布於 2022-10-20 04:35
0評論
Duchenne肌營養不良患兒多於3~5歲逐漸出現症狀,嬰幼兒期多無症狀,也有部分細心的家長可能發現患兒其實從小運動發育就較同齡兒童稍有落後,比如,正常兒童生後1歲獨立行走,患兒可能1歲半~2歲開始獨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穩,往往被誤認為缺鈣或體質弱等原因而被忽視。 隨患兒年齡長大,症狀逐漸明顯,常在入托後發現患兒運動能力較同齡兒差,動作不協調、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齡兒童。 患兒逐漸出現步態異常,
發布於 2024-01-02 06:34
0評論
飲食一定要選擇清淡並且營養比較豐富的食物,少食或者是不吃一些油膩厚味過熱的食物,傷津耗液以及傷害脾胃的食物也是不能吃的。患者在補充營養的同事也應該控制住自己的體重。 患者是不能吸菸喝酒的,也不能吃一些辛辣以及太鹹的東西,注意保暖並且要預防感冒,日常要多喝水,多吃一些含鈣鋅豐富的的食物。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護理期間,患者還應該保持一個好的心情,適當的進行一些簡單的鍛鍊,患者的家屬和朋友要幫助進行按摩
發布於 2024-01-02 06:41
0評論
一、對於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患者而言,飲食宜清淡、營養豐富,忌食或少食油膩厚味過熱、傷津耗液及損傷脾胃之品,可多食魚類、蛋類、雞肉、瘦豬肉等,但不可太過,以免損傷脾胃。白菜、豆芽、西紅柿、山楂、廣柑、棗子之類的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多食一些。在保證營養同時,應適當控制體重。 二、預防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發生,應保持環境清潔安靜,注意防潮和防寒,積極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等併發症。 三、積極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這
發布於 2024-01-02 06:48
0評論
1、飲食宜清淡、營養豐富,忌食或少食油膩厚味過熱、傷津耗液及損傷脾胃之品,可多食魚類、蛋類、雞肉、瘦豬肉等,但不可太過,以免損傷脾胃。白菜、豆芽、西紅柿、山楂、廣柑、棗子之類的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多食一些。 2、堅持體育鍛煉,自我按摩以增加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但應適度,不可過勞。積極與疾病作鬥爭,堅持適當的娛樂活動,促使患者建立樂觀、開朗的情緒,樹立以堅強毅力戰勝疾病的信心。 3、採用
發布於 2024-01-02 06:54
0評論
按照典型的遺傳形式和主要臨床表現,可將肌營養不良症分為下列類型:[3] (一)假肥大型:屬X-連鎖隱性遺傳,是最常見的類型,根據臨床表現,又可分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營養不良症(DMD):也稱嚴重性假肥大型營養不良症,幾乎僅見於男孩,母親若為基因攜帶者,50%男性子代發病,常起病於2-8歲,初期感走路苯拙,易於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樓,站立時脊髓前凸,腹部挺出,
發布於 2024-02-06 04:15
0評論
1.血清酶測定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診斷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標,可在出生後或出現臨床症狀之前已有增高,當病程遷延時活力逐漸下降。也可用於檢查基因攜帶者,陽性率為60~80%。 (2)血清肌紅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攜帶者中也多顯著增高。 (3)血清丙酮酸酶(PK)敏感,20歲以下正常男女血清PK值為119.00,20歲以上男性為84.30,女性為77.50,以上三項血清
發布於 2024-02-06 04:22
0評論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基因所編碼的蛋白稱為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Dys),分佈於骨骼肌和心肌的細胞膜上,起支架作用,保護肌細胞膜在肌肉收縮時不受損傷。 由於DMD基因缺陷,導致肌細胞膜上的抗肌萎縮蛋白功能異常,肌細胞受損傷,出現進行性壞死、萎縮等,臨床出現肌無力的症狀與體徵。 某些DMD基因缺陷導致Dystrophin完全缺失,臨床表現為Duchenne肌營養不良,某些DMD基因缺陷導致
發布於 2024-01-02 06:28
0評論
發病機制:1、Dysferlinopathy是由DYSF突變導致dysferlin蛋白表達異常的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骨骼肌疾病。DYSF基因編碼DYSFERLIN蛋白。2、DYSFERLIN蛋白的作用是修復損傷的骨骼肌細胞膜:生理狀態下,肌細胞膜在機械應力的作用下會斷裂;若得不到及時修復,肌細胞將變性壞死。3、DYSFERLIN蛋白缺陷導致細胞膜生理性被破壞後修復困難;影響膜穩定性及膜修復的同
發布於 2022-11-24 13:21
0評論
肌營蕎不良概括性地包括了幾種遺傳性的肌肉系統疾病。可以導致肌肉漸進性地無力、殘疾甚至導致死亡。在所有類型的肌營養不良中,人們瞭解最多也是最嚴重的,是杜興肌營養不良(DuchennedystropHy)。其早期症狀常常在三歲前出現,症狀包括爬行和行走困難,漸進性肌肉萎縮消瘦。再繼續發展會有用腳尖走路的傾向,小腿肌肉會被脂肪和連接組織所取代,從而使小腿變粗。這樣的孩子在十幾歲的時候便需要輪椅,在二十
發布於 2024-01-02 14:5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