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為甚麼會致癌呢? 纖維摩擦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疾病專家、南京市口腔醫院副院長王文梅教授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在口腔癌前病變當中,除了老百姓熟悉的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紅斑等,還有一種就叫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是一種慢性、隱匿性、具有癌變傾向的口腔黏膜病,這種疾病和咀嚼檳榔有很大的關係,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臺灣地區、湖南、海南等地發病率較高。
咀嚼檳榔時,檳榔纖維的摩擦會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傷和粘膜損傷。長期咀嚼檳榔,會導致損傷遷延不愈,形成局部的慢性損傷,從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強和細胞增殖。研究表明,咀嚼檳榔者口腔粘膜細胞脫落頻率明顯增加。
生物鹼有“毒”
王文梅教授表示,檳榔裡的化學成分也是致癌的主要原因。檳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種生物鹼,其中檳榔鹼是最主要的成分,約為幹檳榔淨重的1%。檳榔鹼能明顯促進上皮細胞的凋亡,並干擾細胞外基質大分子(膠原、彈性蛋白等)的沉澱和降解過程。
與菸草“聯合作用”致癌
單純咀嚼檳榔即可明顯促進口腔癌的發生,而同時吸菸的檳榔愛好者發生口腔癌的幾率更高。吸菸本身也是口腔癌一個單獨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咀嚼含菸草的檳榔,唾液中的毒性物質會顯著升高,對細胞DNA合成等過程有明顯的破壞作用。
口腔潰瘍兩週不愈應警惕
幾乎所有人都曾經患過口腔潰瘍,有的人甚至反反覆覆發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看似“小毛病”的口腔潰瘍可能隱藏癌變的危險。
“口腔癌早期並沒有甚麼特殊的表現,但80%的患者都會出現與口腔潰瘍類似的症狀。”江蘇省醫學會口腔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南京市口腔醫院院長鬍勤剛教授說,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疾病,儘管很多人可能會反覆發作,但它一般在7到10天內可以自愈,如果潰瘍半月以上不愈,要引起高度重視。引起口腔潰瘍的原因至今不甚明瞭,精神過度緊張容易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發病的機會就比較高,所以預防口腔潰瘍,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但如果某一個部位的口腔潰瘍出現 2周以上還不癒合,建議最好到醫院就診,必要時進行病理學檢查。
印度:在世界檳榔消耗最大國印度,有33%的人咀嚼不同品牌的檳榔,印度的口腔癌發病率也高居世界第一。
巴布亞新幾內亞:口腔癌發病率世界第二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有近六成居民咀嚼檳榔。
我國臺灣:在檳榔盛行的我國臺灣,口腔癌發病率也很高,每10萬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