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4 22:53

  1、 當發生關節炎疼痛,最好保守治療,以生活方式調節為主。三分治療七分養,最好的方式就是休息、少負重、適當配合藥物治療。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很好的一種方式。

  2、 有骨刺不一定就是骨關節炎,但骨關節炎患者多數都有骨刺。

  3、 有些骨刺能讓人感到疼痛,有些骨刺並不疼。

  4、 老寒腿不一定是骨關節炎,但是骨關節炎一定是老寒腿。

  5、 人的胳膊和腿都不是呈一條直線的,它一般會呈現一個外翻角,大約10~15度,女性比男性大。這被稱為“力線”。如果力線不正常,一定會與骨關節炎結下“不解之緣”。

  6、 保守方法不能校正力線。手術是校正力線的最好方法。

  7、 爬山、跑步等運動方式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很多患者都是在爬山之後去醫院做骨性關節炎手術的。

關於骨性關節炎的7點提示是甚麼?相關文章
骨性關節炎是由於關節退化、關節軟骨被破壞所致的慢性關節炎。病人多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緩慢,常為多關節發病。在患病關節可有持續性隱痛,此痛活動時加重,休息後好轉。有時可有急性疼痛發作,同時有關節僵硬,關節活動時有彈響聲。久坐後關節僵硬加重,稍活動後好轉。晚期可有關節腫脹、增大,活動受限。骨性關節炎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風溼病,與衰老、創傷、炎症、肥胖、代謝障礙和遺傳等因素有關。骨關節炎的自我診
發布於 2023-03-16 22:36
0評論
骨性關節炎是由於關節退化、關節軟骨被破壞所致的慢性關節炎。病人多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緩慢,常為多關節發病。在患病關節可有持續性隱痛,此痛活動時加重,休息後好轉。有時可有急性疼痛發作,同時有關節僵硬,關節活動時有彈響聲。久坐後關節僵硬加重,稍活動後好轉。晚期可有關節腫脹、增大,活動受限。骨性關節炎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風溼病,與衰老、創傷、炎症、肥胖、代謝障礙和遺傳等因素有關。骨關節炎的自我診
發布於 2023-02-28 05:06
0評論
一般到了中年、老年,人的關節會發生退行性病變,退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骨性關節炎。不鍛鍊肯定無益健康,但是過度不恰當運動,對骨關節來說,更加不利。 臨床研究證明,人的關節負荷越大,骨性關節炎發病率就越高;哪個關節部位經常承受的重量大,活動多,哪個關節就容易患病。因此,建議對關節要“省”著點用,年輕時就開始注重對關節的保護,這樣就可以延緩或減輕骨性關節炎的發作。 要保護關節,可進行一些有利於骨關節
發布於 2022-12-18 13:26
0評論
骨性關節炎主要為進行性關節軟骨消失,關節邊緣增生,骨贅形成。緩慢的關節疼痛,僵硬,腫脹,變形,活動受限。45-64歲人群中25-30%患有骨性關節炎,65歲以上的老人60-90%患有明顯骨性關節炎。主要的症狀有:關節腫痛、關節變形、活動障礙。關節內的變化為關節軟骨磨損,表面變得粗糙不平,軟骨被摩掉的碎片掉入關節腔內引起炎症反應,甚至影響關節活動。治療多種多樣,首先要控制負重活動,少走路,上下樓及
發布於 2023-01-06 20:21
0評論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症狀:早期症狀是關節腫脹、疼痛,到晚期出現關節變形、活動受限。膝關節病變在全身關節疾病中發病率最高,41%骨性關節炎都發生在膝關節。因為在全身的關節裡,膝關節負重最大,活動量大,因此受害的機率也最大。此外,還容易受到外傷和由於勞累、寒冷、刺激等因素影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特點是:活動過多時出現疼痛,還可以造成下蹲、上下樓梯困難,最後導致行走困難,最嚴重的就是膝關節變形,常說
發布於 2022-09-24 22:55
0評論
膝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本病在中年以後多發。臨床上以關節腫痛、骨質增生及活動受限最為常見。早期多表現為關節異響、痠軟無力、疼痛,尤以上下臺階及蹲下站起時明顯,以後症狀逐漸加重,甚至出現關節腫脹,活動障礙。往往休息後症狀減輕,走路過多之後加重。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無地域及種族差異。年齡、肥胖、炎症、創傷及遺傳因素可能與本
發布於 2022-09-24 23:09
0評論
軟骨的退行性變可能自20多歲即已開始,在50歲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線片上顯示骨關節炎的表現。所以,應對骨關節炎的關鍵是如何防止病變的加速度發展而對生活產生不良影響。雖然目前尚不能完全預防骨性關節炎不發生,但是通過一些措施,可以減少或延緩它的發生。這些措施包括:1、減輕體重。2、儘量不穿高跟鞋。3、保護關節不受到損傷。4、儘量減少做頻繁登高運動。5、有半月板損傷應及時通過關節鏡進行修補或縫合。6
發布於 2022-09-24 22:53
0評論
骨科常見疾病介紹骨關節炎(一)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也稱退行性關節病、骨質增生性關節病、肥大性骨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病等,最常見的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上海德濟醫院骨科何博病變部位軟骨改變:關節軟骨變性是OA最基本的病理改變,表現為軟骨失去彈性、龜裂、糜爛、潰瘍、破碎、脫落。軟骨下骨裸露,引起負重活動時疼痛;邊緣軟骨增生硬化形成軟骨骨贅。脫落骨贅可形成關節內遊離體。骨質改
發布於 2023-03-16 21:01
0評論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改變,多發生於5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負重關節累及較多,也可出現在肩、肘、手指等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關節痛有以下特點:多出現在負重關節如膝、髖等;關節痛活動後加重,休息後痛就解;在關節靜止久後再活動,局部出現短暫的僵硬感,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活動後消失;病情嚴重者即使在休息時都有關節痛和活動的受限;受累關節往往伴有壓痛、骨性肥大、骨性摩擦音、少數患者有畸形。
發布於 2023-03-21 09:11
0評論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也稱退變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退變或損傷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總稱。骨關節炎以軟骨退變為基礎,可有骨質增生(骨刺)、關節腫脹(滑膜炎)和遊離體(關節鼠)等改變。高齡、關節外傷、肥胖、女性、家族史為骨關節炎的高危因素。骨關節炎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關節疼痛為主,表現為不能長時間行走,不能上下樓,不能下蹲,關節內摩擦音等。骨關節炎的治療:1、
發布於 2022-12-06 17: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