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4 23:00

  關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骨關節炎為老年人膝關節長期活動,像磨盤一樣經常轉動互相磨損,使骨與軟骨老化發生退行性改變,逐漸形成骨刺樣的增生。繼發性骨關節炎為膝關節發生外傷、骨折、脫臼及患其它疾病後,骨與軟骨出現骨質增生,使膝關節的生理功能發生改變。身體過於肥胖、走路及勞動姿勢不當,常是引起這種病的誘因。

  原發性骨關節病主要是隨著年齡增加,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老化加重。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老化的原因與“磨損和撕裂”有關部位、病情的進展和高度疲勞、負擔過重有關。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減少骨關節的損傷?我們不妨學點人體力學的知識。

  正確運用人體力學的原理和規律,可以減少骨科疾病的發生,指導創傷治療,促進功能康復,預防併發症。

  人體力學知識點滴:

  人體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但大多數是槓桿原理的運用。槓桿是一個能繞支點轉動的杆。槓桿有三種基本形式:平衡槓桿,支點位於阻力作用點與力點之間;省力槓桿,阻力作用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速度槓桿,力點位於阻力作用點與支點之間。人體運用最多的是速度槓桿原理,但也有平衡槓桿和省力槓桿原理。

  頭頸部是最典型的平衡槓桿原理。手持重物是速度槓桿原理。人在站立時,人體的重心一般位於第二骶椎前方約7釐米處;但同樣是站立,如果將手臂舉過頭頂,重心就會相應上升;並且人體的重心也受性別、年齡、身體結構特點的制約。如站立時,女性的重心一般在身高的 55%處,而男性的重心約在身高的56%―57%處,兒童因為其頭和軀幹較重,重心位置比成人高上肢發達的體操運動員比下肢發達的足球運動員的重心位置高。人體的重心越高,穩定性就越小。

  正常人的脊柱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5個部分。頸椎有7個,胸椎有12個,腰椎有5個,骶椎有5個,尾椎有4個,共計33個脊椎骨。到了成年,5個骶椎長在一起成為骶骨, 4個尾椎也互相融合成為尾骨。因此,實際上可以活動的椎骨僅 26個。它們通過周圍的肌肉、韌帶和關節囊組成一個能活動的、具有強大支撐力量的中軸,起著保護脊髓,維持人體活動,並將頭頸與軀幹的負荷傳導到骨盆的作用。椎骨與椎骨之間存在椎間盤,但環椎、樞椎、骶椎、尾椎間不存在椎間盤,因此全身的椎間盤只有23個。椎間盤位於兩個椎體之間。腰部的椎間盤最厚,約為9毫米。椎間盤是身體負荷最重的部分。人到20歲以後,腰椎間盤開始退行性變,髓核中的含水量逐漸減少,伴隨著髓核脫水,髓核張力減低,椎間盤變薄,同時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膠原纖維增多,髓核失去彈性。因此隨著年齡增大,腰椎間盤的結構老化,其彈性和抗負荷能力也隨著減退。實際上,椎間盤是一個充滿液體的有彈性的容器,當脊柱運動時,椎間盤的主要變化是液體在容器內流動,而使椎間盤變形,但不是壓縮,這樣可以平均分佈由椎體傳來的壓力。

  正常時脊柱不是一條直線,它有三個彎曲: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這三個曲線相遇於重力中心線,來保持身體的平衡。(人體之所以可以前後左右彎曲、旋轉,主要依靠脊柱)如果這些生理曲線有所改變或變直,將會產生身體的不適或者腰背疼痛。由於部位不同,活動度也不一樣,頸椎活動度最大,胸椎活動度最小,腰椎介於兩者之間。

  脊柱的骨關節病以頸椎和腰椎最常見。頸椎病大多數起病緩慢,開始只有頸部不適,逐漸出現上肢放射痛,少數患者可有眩暈,嚴重時甚至肌肉力量減退,肌肉萎縮。腰椎骨關節病的腰痛特點是從靜止狀態突然改變體位時疼痛較重,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減輕,但活動過多時疼痛又加重。同樣,早晨起床時,也會感到腰僵硬感及疼痛,起來活動後可以緩解。

  骨性關節炎防治:

  為了防治骨關節病的發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立位還是坐位,都應當有一個正確的姿勢,如保持下腰部平坦,避免使腰部過度前凸;坐位時,最好選擇硬椅,並且高度合適,因為椅子過高時,使雙足離地,大腿後部肌肉受壓,影響骨盆的放鬆,過低時,會增大髖關節的屈曲度,使骨盆向前傾斜。這些都容易引起腰肌勞損。同時還應當注意腰部要與椅背相貼,相貼的部位最好在上腰椎處,即距離坐板約為20釐米。這樣坐著,既感到舒服,又保護腰部肌肉。長期處在固定的坐姿時,雙下肢應當保持一定的屈曲度,如果雙下肢伸得不直,使小腿背部的肌肉緊張,牽拉骨盆,腰椎後凸增加,容易引起勞攪對於需要長期半彎腰工作的人(炊事員、理髮員)來說,應當保持下腰部平坦,使重力落在髖關節處,這樣一來才不容易疲勞。大多數老年人腰部已經有所損傷,在站立時,就需要輪流在一側足下墊一木凳,使一側的髖、膝關節微屈,以減輕疼痛。在彎腰取物時,千萬不要怕麻煩,一定要採用屈膝伸腰的姿勢,即先使髖、膝關節屈曲,使小腿背部的肌肉放鬆,腰部伸直,這樣可減輕腰背肌的負重。

骨關節炎與身體力學之間的關係是甚麼?相關文章
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以下簡稱RA)與骨性關節炎(以下簡稱OA)均屬於關節炎,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患者容易將此二者聯繫在一起。“關節炎”是一個統稱,包含有100多種風溼性/類風溼性疾病。正如以下所列出的,RA與OA有著很明顯的區別。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特點首先,類風溼性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種。當體內本該保護機體的免疫系統轉而攻擊我們自身的健康組織時,這類疾病就產生了。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關
發布於 2023-01-15 09:21
0評論
肝癌(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癌症,據普查資料證明,肝癌年死亡率僅次於胃癌和肺癌,居第三位。而肝臟是人體多種重要物質的代謝中心,同時肝臟還有解毒、分泌、排洩等重要功能,一旦肝臟出現癌腫,對人體的健康危害極大。 臨床上注意到肝癌患者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可見肝炎與肝癌關係極為密切。國內對肝癌的研究中還注意到:肝癌高發區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
發布於 2023-02-16 15:49
0評論
過敏性鼻炎(醫學上稱變應性鼻炎)和哮喘都屬於嚴重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二者的患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且變應性鼻炎的患病率遠高於哮喘。以往認武應性鼻炎和哮喘是兩種獨立的疾病。鼻腔位於上呼吸道,變應性鼻炎歸屬於耳鼻喉科疾病;肺位於下呼吸道,因此哮喘由呼吸內科醫生診治。從診斷到治療也基本上是獨立進行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證實:變應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氣道內的同一種持續性
發布於 2022-12-30 00:25
0評論
1.睡眠不足拿破崙總希望從睡眠中節省時間,所以曾經強迫自己2~3夜不睡,但結果卻懊悔不已,因為他抵擋不住“瞌睡蟲”的侵襲,在白天辦公時間沉入夢鄉,而且整天頭昏腦脹,記憶力差,辦事效率下降。二戰期間,由於勞動力缺乏,英國某些軍工廠決定延長工人工作時間,每週工作70小時。開始的1~2周,產品數量穩步增長,第3周後發現隨著產量的增加,廢品率也隨著上升,最後每小時生產的合格產品遠遠低於加班之前,結果只能
發布於 2023-11-30 21:49
0評論
藥物的毒副作用與腎臟損害人的一生,無論大病小病都離不開藥物,到了老年,疾病纏身,吃的藥就更多了。合理的用藥可以解除病痛,緩解症狀,改善精神、體力、食慾、睡眠等不適,提高帶病生存的生活質量。不恰當的用藥,會給服藥者帶來各種不良反應、器官損傷,甚至危及生命。當患者是過敏體質時,某些藥物可以導致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嚴重的可危及生。當患者未按照醫囑正確用藥,如單次劑量過大、療程過長,或用法不正確,用藥途
發布於 2022-12-07 00:59
0評論
1、免疫學簡史我國在10世紀宋真宗時代已有用人痘來預防天花的記載。由此可見,祖國醫學早在千年之前就對免疫有所認識和作為。在西方,19世紀以來,先是俄國梅奇尼可夫發現吞噬細胞,建立細胞免疫學說。不久後,德國貝林和北里又建立了體液免疫學說。此兩學說長期以來有爭論。直到後來,觀察到抗體有助於促進吞噬作用,才認識到兩者之間有密切關係。20世紀後,免疫學發展很快。由於發現體液免疫,認識到抗體與抗原反應是特
發布於 2022-12-06 19:51
0評論
飲食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關係嗎?肯定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有一些微妙的影響,我寫的東西僅供參考,很多東西仍然沒有定論,當做瞭解和八卦吧!一、飲食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體重。飲食的原則我的理解要均衡。二、飲食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四大原則:1、骨性關節炎患者應多食含硫的食品,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由於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取,對骨性關節炎十分有益。2、骨性關節炎患
發布於 2022-09-24 22:28
0評論
骨科常見疾病介紹骨關節炎(一)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也稱退行性關節病、骨質增生性關節病、肥大性骨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病等,最常見的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上海德濟醫院骨科何博病變部位軟骨改變:關節軟骨變性是OA最基本的病理改變,表現為軟骨失去彈性、龜裂、糜爛、潰瘍、破碎、脫落。軟骨下骨裸露,引起負重活動時疼痛;邊緣軟骨增生硬化形成軟骨骨贅。脫落骨贅可形成關節內遊離體。骨質改
發布於 2023-03-16 21:01
0評論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改變,多發生於5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負重關節累及較多,也可出現在肩、肘、手指等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關節痛有以下特點:多出現在負重關節如膝、髖等;關節痛活動後加重,休息後痛就解;在關節靜止久後再活動,局部出現短暫的僵硬感,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活動後消失;病情嚴重者即使在休息時都有關節痛和活動的受限;受累關節往往伴有壓痛、骨性肥大、骨性摩擦音、少數患者有畸形。
發布於 2023-03-21 09:11
0評論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也稱退變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退變或損傷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總稱。骨關節炎以軟骨退變為基礎,可有骨質增生(骨刺)、關節腫脹(滑膜炎)和遊離體(關節鼠)等改變。高齡、關節外傷、肥胖、女性、家族史為骨關節炎的高危因素。骨關節炎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關節疼痛為主,表現為不能長時間行走,不能上下樓,不能下蹲,關節內摩擦音等。骨關節炎的治療:1、
發布於 2022-12-06 17: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