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的治療是一套相對完善的治療模式,隨著實驗及臨床研究的不斷創新,多種治療方法相結合以及新藥的臨床應用,逐步改善著以前以手術、放療、化療為全部治療方法的傳統治療模式,基本已發展為以手術、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為骨架,以微創治療、基因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為補充的綜合治療模式。在這樣的治療模式下,往往指導醫務人員制定進一步個體化治療方案的依據,就是臨床複查的結果,包括放射影像學、血液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內鏡檢查等等。所以我們可以說:定期複查是腫瘤治療的必修課!
與惡性腫瘤相抗爭的漫長歲月中,定期複查在不同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起著不同的作用。
對於惡性腫瘤早期,經過手術根治並且根據病理類型、免疫組化等明確為不需要進行術後輔助治療的患者,定期複查所扮演的角色就好似一套監控設備。隨著時間的推移,定期進行主要指標的監測,隨時發現有無發病趨勢,根據所得到的“情報”及時進行治療,將疾病消滅在萌芽期!
經過手術治療後,大部分患者需要進行術後序貫的輔助放化療、內分泌治療等,目的在於消滅潛在的轉移的腫瘤細胞。此時進行復查的方法基本為血液學檢查(主要指腫瘤標誌物)、拍攝術後的影像學資料作為基線資料,在輔助化療每兩個週期或根據個體治療方式不同而指定的治療週期,進行影像學檢查或其它方法進行檢查,與基線資料進行對比,明確有無復發趨勢,並據此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如一般進行6-8週期輔助治療後,定期複查的結果顯示未見任何復發徵象,那麼就可以停止進一步的輔助治療,以免過度治療帶來的不必要的身體和經濟負擔。
對於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定期複查意義更加明顯。在恰當的治療週期後進行復查,可以明確前一階段的治療療效,評價患者對於此類治療方法或藥物敏感性。如發現經前階段治療後病情進展(如出現新發轉移灶、原發灶進行性增大、腫瘤標誌物成倍增高等),那麼接下來必須更換治療方案。無休止的化學治療模式早已不是中晚期惡性腫瘤的姑息治療方案。不同病理類型的惡性腫瘤經過數個週期的姑息治療後,經評價疾病處於穩定狀態,那麼即可進行一段時間的休止。在這段時間中患者由於不必忍受治療帶來的痛苦,生活質量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享受相對舒服的生活狀態。而在這個時期中最重要的就屬定期複查了,它會告訴你何時需要再次進行積極治療以及時抗擊惡性腫瘤的發展。
定期複查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病情的監測,有時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地幫助,甚至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曲阿姨是一位乳腺癌患者,經過手術根治及術後輔助放化療,由於免疫組化顯示為“三陰”乳腺癌,因此並沒有機會進行內分泌治療。在手術治療後一年複查發現出現多發肺部結節,考慮為復發轉移,曲阿姨不得不面對即將到來的一波又一波化療的衝擊。此時曲阿姨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了肺部結節的穿刺活檢以及複查免疫組化,結果顯示激素受體陽性,於是開始了規律的內分泌治療。兩個月後的複查顯示肺部轉移結節較前減少,內分泌治療有效!這不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嗎?
上面我們提及的都是針對惡性腫瘤的定期複查,也許複查兩個字在大家的心裡所代表的也僅僅是腫瘤影像學、腫瘤標誌物等等,其實遠遠不止於此!在惡性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對於血常規、肝腎功能以及超聲心動等的定期檢測也極其重要。無論放療、化療對骨髓造血能力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損傷,根據其作用週期進行血常規的複查,可以及時發現潛在危險並進行積極處理,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阿黴素、表阿黴素等藥物具有心臟毒性,在治療過程中定期複查超聲心動圖可以及時評價心臟功能以及藥物給心臟帶來的損傷,並根據具體情況儘早調整治療方案以免出現不必要的危險。
總而言之,無論對於任何時期、任何病情階段的惡性腫瘤患者,定期複查都是一節不得不重視的必修課,一節收穫遠遠大於付出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