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婦女心理比較脆弱,其特殊的心態是暫時的,隨時變化的,可表現產後抑鬱狀態,嚴重的可以做出極端行為即自殺,甚至擴大自殺(與子女、伴侶一起自殺)。所以正確診斷非常重要。
1.好發因素 Posner等研究表明有如下幾種表現者應引起醫師的注意,此類孕婦易發生產後抑鬱症:
(1)<20歲。
(2)未婚。
(3)不熟知醫學知識。
(4)來自有多個兄弟姊妹的家庭。
(5)兒童或少年期與父母雙方或一方分離。
(6)兒童期很少受到父母支持與關愛。
(7)成年期很少得到父母支持。
(8)與丈夫或男友的關係差。
(9)在住房或收入方面有經濟困難。
(10)對受教育的程度不滿。
(11)過去或現在有情感問題。
(12)自信心不足。
此外,對圍生兒死亡的家庭來說,母親產後抑鬱更為常見也更加嚴重。Rowe等研究發現26例圍生兒死亡的患者中,有6例出現病態的悲傷反應,在嬰兒死亡的5個月內懷孕的婦女這種悲傷情緒持續時間更長。所以醫務人員不應該沿襲傳統習俗,讓婦女再次妊娠取代死亡的嬰兒,正常情況下悲傷情緒到底能持續多長時間,不同的家庭肯定會不同。Locriw和Leuis對26例有過死胎病史的婦女進行研究,對其中多數患者進行了2年隨訪,數據表明,在這種情況下悲傷情緒持續大約18個月,在1週年內則持續出現。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悲傷所引起的身體不適,如噁心、乏力、虛弱,其他心理表現也有報道。新生兒死亡後想再孕的婦女中自然流產和不孕的發生率增加。Schlecfer發現近展期乳腺癌的患者淋巴激活受到明顯抑制,最強的反應多發生於不幸事件發生的當月,但輕度抑制可持續14個月。
2.病史 應注意病人的年齡、孕、產次,分娩史、有無經前期緊張症,產後抑鬱症史,家族史,孕產期合併症或併發症,孕產期情緒緊張等影響正常精神狀態的因素以及本次是否是首次發病、發病時間等病史。再次妊娠復發產後抑鬱風險很高(50%~100%),非妊娠期有抑鬱史的患者發生產後抑鬱的危險是20%~30%,因此在詢問產前病史時詢問心理疾病史是很重要的。對有可能發生產後抑鬱的高危孕婦進行產前篩查需要有一定的詢問技巧,一般醫師詢問產前病史,問及這些危險因素時,應該像問“你好嗎?”一樣隨意較好。
3.臨床表現 常在產後第3天后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煩躁、傷心流淚、處理事情的能力低。精神壓抑、無助感、沮喪。悲觀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害羞,孤獨,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和戒心,與丈夫和家人的關係協調方面出現障礙。常伴有頭痛、食慾不振,呼吸加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