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這個詞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然而,許多人可能並不真正瞭解它。慢性乙型肝炎可被稱為慢性乙型肝炎或慢乙型肝炎,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那麼,甚麼是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一類專門攻擊肝臟的病毒,因為肝細胞內的環境有利於肝炎病毒的生長;一旦離開肝細胞,病毒的生長甚至生存都會受到抑制。人類按照這些病毒被發現的順序對其進行編號,第二個被發現的病毒被命名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乙肝病毒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其中重要的蛋白質包括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
我們可以把乙肝病毒想象成一個荔枝。最外層的表面抗原(HBsAg)相當於凹凸不平的荔枝殼,中間的核心抗原(HBcAg)相當於荔枝的果肉,而內層的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相當於荔枝的果核。
當乙肝病毒侵入肝細胞時,它首先會脫落表面抗原的外殼,它溶於水並隨血液流動,因此我們可以在驗血時檢查它。表面抗原呈陽性,就表明存在乙肝病毒。接下來,乙肝病毒穿過細胞膜,進入肝細胞。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不溶於水,所以不能在血清中檢查;但是,核心抗原(HBcAg)會降解為e抗原(HBeAg),後者可溶於水,所以可以在血清中檢查。
當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會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來對抗它--表面抗體(HBsAb)、核心抗體(抗HBC)和e抗體(HBeAb),它們可以識別相應的病毒抗原。
表面抗體(HBsAb)、核心抗體(抗HBC)和e抗體(HBeAb)都可以在血清中檢測到,因此血清學可以檢測到 "兩個半對"--第一對是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HBeAb)和e抗體(HBeAb)。第一對是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HBsAb);第二對是e抗原(HBeAg),e抗體(HBeAb),最後一半是核心抗體(抗HBC)。
我們常說的大三陽是指: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體(抗HBC)均為陽性。前兩者為表面抗原(HBs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抗HBC)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