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梗阻性黃疸的疾病大體分兩類即良性疾病和惡性疾病。良性疾病以膽道結石為最常見,其次還有膽道炎症性狹窄(如十二指腸乳頭狹窄,急慢性膽管炎等),膽道良性腫瘤(如膽總管囊腫等)。這些良性病變黃疸的出現,其突出的伴隨症狀為上腹隱痛,發冷發熱,腹疼性質一般為脹痛絞疼為主,有時絞疼為顯著症狀,既往有反覆發作的病史,一般都呈急性和亞急性的症狀出現。
惡性疾病包括各種發生於膽總管部位的原發和轉移癌,常見的有膽管癌、胰頭癌、十二指腸乳頭癌等。惡性腫瘤的病變一般都呈慢性過程,為無痛性黃疸,不引起患者重視,往往就醫很晚,大都在1~2個月左右,伴隨症狀一般不典型,胰頭癌往往以右上腹痛為突出的症狀,但疼痛較輕,一般都是以隱痛、鈍痛為主,而膽管癌則以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下降為主要症狀,十二指腸乳頭癌早期可以黑便、貧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癥狀為主。這些非特異性症狀不引起患者重視,同時也誤導醫生的診斷,從而延誤病情,應當引以為戒。另外還有少見的膽囊管結石壓迫膽總管引起梗阻性黃疸(Mirizzi綜合徵)。
在肝外阻塞性黃疸的病例中,90%以上是由膽管結石、膽管癌以及壺腹周圍癌等病變所致。一般結石回聲較強,與膽管壁分解清楚,有移動性,多數有明顯的聲影;而膽管癌、胰頭癌等軟組織腫塊多無聲影,與膽管分界不清,無移動性;癌腫引起的膽管擴張程度較結石顯著。
對膽管結石、上段膽管癌、胰頭癌等,超聲診斷能獲得滿意的效果。但對於小結石、小腫瘤及一些炎症性病變,特別是位於膽管下段時,診斷較為困難。此外,過度肥胖、肝臟位置較高、腸腔氣體較多,以及一些膽道手術後的病人,超聲顯像常不滿意,難以確定診斷,須藉助於其他影像學檢查。
膽道阻塞後的症狀表現:
膽道阻塞後,造成膽汁的淤積,使得人體代謝循環受到影響,引起一些臨床症狀表現,瞭解這些症狀表現,及時的發現病情,及時的治療,以免病情加重,造成更加嚴重後果。
1、脂肪性腹瀉:膽道阻塞後,膽汁就不能排到腸內或排入腸內的量減少,引起脂肪的吸收、消化障礙,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中含有大量脂肪。醫學上稱為脂肪性腹瀉。
2、出血傾向:由於膽汁被阻塞,導致腸道內膽汁就少,使得人體營養物質不能充分吸收。由於腸道內缺乏膽汁或膽汁量減少,使維生素K吸收不足,影響了人體中凝血因子的形成,這樣就會發生出血傾向。
3、血中膽固醇增加:膽道阻塞後,膽汁不能正常排出,使膽汁中的膽鹽滯留堆積在肝細胞內,反過來抑制了膽固醇的分解,最後使血中膽固醇增加。
4、膽道系統阻塞後,膽汁的排洩受到阻礙而使膽紅素返流到血液引起的黃疸,稱為阻塞性黃疸。梗阻部位可在肝內或肝外,有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常見的病因有毛細膽管型肝炎,膽石症、肝癌、膽管癌、胰癌、膽道蛔蟲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