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底甚麼是膝關節的骨關節病?
膝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多發病,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膝關節炎系由於老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軟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改變,並在關節邊緣、關節韌帶附著處增生形成骨贅。
2、膝關節骨關節病的症狀和表現是甚麼?
並由此引起的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和功能障礙。常用名稱很多,如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變形性關節炎等等。老百姓俗稱:“骨刺”。本病屬於中醫“痺證”、“骨痺”範疇。中醫藥治療本病有著一定的優勢。
根據國際通用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過去的幾個月中:
(1)膝關節經常疼痛;
(2)關節邊緣有骨贅;
(3)滑液分析為典型骨關節炎表現;
(4)年齡≥40歲;
(5)發病期間早上關節僵硬≤30min;
(6)關節活動時出現摩擦音。
具有上述的(1)和(2),或者(1)、(3)、(5)和(6)項者,可以診斷為膝關節骨關節炎。從另一個角度來就講,沒有骨贅,也就是說:x光片上沒有骨刺也可能是骨關節病。(因為軟骨的退變、破壞在普通的X光片上是無法表現出來的)
骨性關節炎的特點:一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二是關節的原發性增生性改變和由以上原因引起的關節功能改變,平常所說的骨質增生,骨刺是指該病的影像學所見,80- 90%的60歲以上的人在X線片上可見骨質增生,骨刺,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有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年齡是發病的重要因素,關節內創傷,炎症,感受寒溼,異常代謝產物沉著,反覆出血後大量鐵質沉積,以及在關節內注人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可使關節軟骨細胞或基質直接遭到破壞,某些內分泌異常如糖尿病,關節內外翻畸形,關節結構異常或對線不良,遺傳免疫反應,肥胖等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骨性關節炎不僅僅是由於磨損“老化”,而是複雜的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祖國醫學認為其發病以肝腎虧虛為內因,風寒溼邪侵襲及勞損為外因,瘀血及痰溼為病理產物。肝腎虧虛或氣血不足,抵禦無力,風寒溼邪乘虛而入,留於關節,痺而不通。或勞力傷損,氣滯血瘀,絡脈痺阻,關節失於濡養而發病。目前治療主要從補腎、活血、祛痰三方面著手,動物實驗表明補腎活血中藥能延緩OA的組織學改變進程,抑制本病的發生發展 。通過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治療能改善骨內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性狀態,能顯著降低骨髓血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和血漿纖維蛋白含量從而達到保護關節軟骨、防止膝骨性關節炎的目的。可將其歸納為辨證分型、專方治療和分期治療。
怎麼治療?
1、辨證分型
目前臨床一般分為氣滯血瘀型、風寒溼痺型、肝腎虧虛型3型。不同證型則選用不同方藥,氣滯血瘀型多選用川芎、牛膝、當歸、赤芍、紅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藥;風寒溼痺型多選用羌活、獨活、防己、防風等祛風除溼藥;肝腎虧虛型多選用熟地黃、菟絲子、杜仲、山茱萸、狗脊、淫羊藿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藥;臨床用藥時多以某類藥物為主而兼用其他 藥物輔助治療。
2、中藥外治法
中藥外治主要有燻洗法、中藥敷貼法、中藥離子導入等,通過藥物外用達到活血通絡、祛風除溼的作用,緩解肌肉和關節韌帶的緊張,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靜脈瘀滯,降低骨內壓力,促進關節積液吸收,緩解疼痛和腫脹,從而達到改善關節功能。
3、推拿療法
研究表明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骨內高壓並有軟骨退變,手法能改善膝骨性關節炎局部的血液循環,降低骨內壓和關節內壓,降低全血黏度。對於被動運動和手法防治關節損傷,Salter經過長期研究證實早期持續被動運動確可促進軟骨的再生和修復,認為關節的反覆屈伸運動可刺激軟骨組織中未分化的間質細胞向軟骨細胞轉化,加快軟骨組織的修復。前期的研究表明其治療機制可能是,手法的作用和關節被動活動促進滑液向關節軟骨的浸透和擴散,改善組織的營養代謝,有助於改善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降低骨內壓,促進關節周圍組織的自身修復。
得了膝關節骨關節病應該怎麼辦?
1、正確對待;
2、正確就診;
3、正確治療;
4、正確調養
到底應該怎樣看待當今市場上的一些產品的宣傳?
正確認識,保健品只能達到輔助的作用,不能夠代替正規的治療,注重科學性,不要盲目追潮流。
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甚麼?
1、堅持正確治療與輔助治療相結合。
2、聽從醫生的專業性建議,不要道聽途說
3、正確鍛鍊
4、控制體重
5、積極治療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