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1 11:21

  中醫養生保健內容豐富,方法多樣,但是最為核心的當屬對心理、飲食、起居、運動這四個方面的調攝,有人將平和的心態、均衡的營養、合理的起居、適量的運動稱之為健康四大的基石,可見其在養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下文將分而論之。

  (一)心理調攝

  心理活動,中醫學將其統稱為情志,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生活中,高壽的人多性格開朗,情緒樂觀,精神愉悅,而急躁、焦慮、憂鬱和憤怒的性格,常常使人疾病叢生或早夭。這是因為心理情志的變化不僅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也可以改變髒腑機能狀態,影響氣血運行,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例如,長期煩躁易怒的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尤其以高血壓最為常見;而長期憂鬱,心情不舒暢者則易患甲狀腺疾病,易生肌瘤、囊腫等病變。有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臟病、癌症三種疾病, 在易急躁、易激動或喜怒哀樂無常的人當中, 發病率為77.3% ,而在謹慎、穩定的人和聰明、活潑、偷快、樂觀的人當中, 發病率僅為25%~26%。可見,調攝心理狀態,摒除一切私心雜念,保持精神樂觀對於健康保健至關重要。

  祖國醫學認為情志異常可引起臟腑陰陽失調, 氣機逆亂而生病。宋代陳元擇《三因極、病論方證》說 “七情者, 喜、怒、憂、思、悲、恐、驚……人之常性, 動之則先自臟腑鬱發, 外形於肢體, 為內所因。”說明了傷於七情, 可使內臟功能紊亂,表現在形體的各種症狀。《靈樞》指出“悲哀憂愁則心動, 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以上這些古代醫學論述都說明情緒對健康的重要影響。《素問》雲:“恬蔥槲蓿嫫又衲謔兀“泊永礎!幣饉際撬鄧枷肭寰玻諼薷扇牛蚱鞽癲毆懷涫⒛謔囟簧⑹В共∧芰Σ拍芄壞玫郊憂浚傭3秩頌逍紊窈弦壞納磣刺F渲小疤蔥槲蕖幣筧嗣撬枷胂芯玻揮洩值撓俅嫘壩睿換嫉沒際В3炙枷氪空⑿納穹潘善驕病⑶樾骼止鄣淖刺

  然而各種各樣的情緒是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生活中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不良的情緒,關鍵在於善於控制和調節。及時化解、消除,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不良情緒對人體造成的刺激和傷害。然而控制和調節不良情緒不等於一味的壓抑,掌握合適的方法儘量不讓不良情緒產生,一旦有合理地將其發洩出來才是正確的選擇。

  平日多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如閱讀、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均能賞心悅目、怡情養性、陶冶情操、調神健身。通過調養身心,增加自身節制調和情感的能力,防止七情過激,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目的。或通過採用語言、手勢、表情符號等暗示自己節制情緒,調暢心理行為,或用理智戰勝不良情緒的干擾,並投身到學業事業中去,也就是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以防止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一旦煩躁、鬱悶、愁等心理產生時,時找家人朋友談心解悶,或大哭一場或通過唱歌、體運鍛鍊等將心中不滿的情緒渲洩出來,或採用外出旅遊或鍛鍊,讓山清水秀的環境調節消極情緒,使人陶醉在大自然裡,以舒暢情懷,忘卻煩惱。

  總之,通過各種方式對心理活動的調整,對情志的調暢,儘量防止不良情緒的產生,對已存在的不良情緒積極及時的處理,對身體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於預防乃至治療各種常見疾病,如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以及各種婦科病(月經失調、不孕症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二)飲食調養

  明代著名養生家高濂說過:“飲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陰陽運用,五行相生,莫不由於飲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血氣盛,血氣盛則筋力強。脾胃者,五臟之宗。四髒之氣皆稟於脾,四時以胃氣為本。由飲食以資氣,生氣以益精,生精以養氣。氣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需以為用者也,入於日用養生,務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為五內賊,是得養生之道矣。”(《遵生八箋》)可見,飲食的作用不單純是提供生命所需能量,合理的飲食還可以補益人體之精氣神,調整人體內部的陰陽五行關係,使人體內部系統和器官功能協調平衡,能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名醫孫思邈對飲食養生非常重視,他認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最易收養生之效益。清代名醫王孟英“頤氣無玄妙,節其飲食而已”的說法更揭示了養生長壽的奧妙在於調整飲食。一般來說,飲食調養要做到五味調和、飢飽得當、寒溫適宜。

  1、合理調配

  由於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所含營養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合理調配,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具體包括五味調和,粗糧與細糧的搭配,葷素搭配等方面。

  五味調和:五味,指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五味與五臟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對人體的作用各不相同。《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說明五味對五臟有其特定的親和性,五味調和則能滋養五臟,補益五臟之氣,強壯身體。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反之五味偏嗜甚至太過,久之也會引起相應髒氣的偏盛偏衰,導致五臟之間的功能活動失調。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適當吃些酸食,可健脾開胃,促進食慾,並可增強肝臟的功能,提高鈣、磷元素的吸收,但過量服食可引起胃腸道痙攣及消化功能紊亂,故脾胃有病者宜少食。苦味具有除煩燥溼、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利尿等作用,但多食將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甘味具有補養氣血、解除肌肉疲勞、調和脾胃、緩解疼痛、解毒等作用,但過食甜膩之品,則會壅塞滯氣、助溼生痰,甚至誘發消渴病。辛味可發散、行氣、活血,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機體的代謝、祛風散寒、解表止痛,但食之過量會刺激胃粘膜,故患有消化道潰瘍、便秘的患者不食為好。鹹味能軟堅潤下,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的滲透壓平衡以及正常的水鈉鉀代謝作用,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適量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但過食可誘發水腫、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

  粗細結合:是指主食中的五穀相雜。《黃帝內經》中記載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意思是說各種食品要齊全,既有主食,又有副食,且應主次搭配。是說人們每天的主食,不可單一化,應粗糧與細糧相結合,才能符合人體的營養結構,滿足人身氣、血、津液等物質生成的需要。飲食中,既要攝入肉、魚、奶、蛋、精米、白麵等精糧,更不能忽視營養豐富、保健力強的粗糧。粗糧中不僅含有一些細糧所不具備的影響成分,甚至有些粗糧的營養價值反而比所謂的精糧高。而且不少粗糧還有防病治病的特殊功效。如南瓜、馬鈴薯等,均能分別提供大量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以及硒、鎂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祛病防病的重要物質。因此,無論從營養學角度,還是從防病延年的角度來看,都應五穀相雜,粗細結合,才能滿足人體營養的需要,並且預防疾病的發生。

  葷素搭配:是指進食菜餚時,肉類食物,及蔬菜、水果等應合理搭配。中醫養生學歷來講究素食,《遵生八箋》曰:“蔬食菜羹,歡然一飽,可以延年。” 素食不但有補益的功能, 還有疏通胃腸,幫助消化的作用。素食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大量的纖維素。新鮮的蔬菜、乾果、漿果等,生物活性極高,是延年益壽的良好食物。但講究素食,並不等於不吃葷菜。清代醫家章穆曾說:“大抵肉能補肉,故豐肌體、澤皮膚,又能潤腸胃、生津液”(《調疾飲食辨》),指出肉類對內滋養臟腑,對外潤澤肌膚。但是,若偏嗜膏粱厚味,反而有害無益,容易助溼、生痰、化熱,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現代醫學認為動物性脂肪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過食會形成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膽結石、肥胖症等。因此,歷代養生家都強調,肥濃油膩之品太過,即成腐腸之藥,提倡要多食瓜果蔬菜,要葷素搭配,又要以素為主。

  2、食飲有節

  食飲有節,是要求飲食不可飢飽無度,並且進餐要有規律,養成定時定量的良好習慣。

  飢飽適度,是指飲食定量要合理適中,不可過飢過飽,否則便會影響脾胃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於健康不利。中醫學認為,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依賴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若飢而不能食,渴而不得飲,氣血生化無源,臟腑組織失其濡養,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飲食過量,或經常攝入過多的食物,或在短時間內突然進食大量的食物,超越了脾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亦可加重脾胃負擔,損傷脾胃功能,使食物積滯於胃腸,不能及時消化,一則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和輸布,二則聚溼生痰化熱,變生他病。

  有規律地定時進食,可以保證人體消化吸收過程有節奏地進行活動,使脾胃功能協調配合,有張有弛,維持平衡狀態。《靈樞?平人絕谷》:“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指出只有定時進食,使胃腸保持更虛更滿的功能活動,才能使胃腸之氣上下通暢,保證食物的消化及營養物質的攝取和輸布正常進行。

  3、三因制宜

  人的生理、病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春夏秋冬氣候的變遷,東南西北地勢的高下,個體長幼體質的差異等。因此飲食養生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掌握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運用原則,靈活選食。

  因人制宜:即重視飲食的個體特異性,根據體質、年齡、性別等不同特點來配製膳食。如體質偏熱者,應忌吃羊、狗肉等溫性食物,宜吃涼性食物。氣虛體質者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大麥、豬肚羊肚、牛肚、牛肉、鯽魚、驢肉、雞肉、黃鱔、泥鰍等。陽虛陰盛之體宜食溫熱而不宜寒涼;陰虛陽盛之體宜食清潤而不宜辛辣。痰溼體質的人,宜食清淡利溼之品,少吃肥甘油膩。素體脾胃虛者,宜食溫軟之品,忌吃粗硬生冷。過敏體質之人,又應慎食海腥、魚蝦之類,以免誘發風疹塊、哮喘等病。心、腎之病忌鹹味,脾胃病忌酸味,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孕婦及老幼宜淡味,熱性疾病宜苦味,清瀉宜淡味,滋補宜甘味。

  因時制宜:自然界的變化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人的五臟和四季變化是完全相通的,春氣通於肝,夏氣通於心,秋氣通於肺,冬氣通於腎。一年四季有寒熱溫涼之別,食物性能也有清涼、甘淡、辛熱、溫補之異,故飲食攝養宜順應四時而調整。春天氣候漸溫,萬物復甦,人體肝氣當令。一般認為春宜甘溫平淡,再適當地配合具有清肝疏肝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油菜、胡蘿蔔、芹菜、菠菜、薺菜、馬蘭頭、菊花腦、荸薺等。夏天暑氣當令,氣候炎熱。人體消化機能下降,食慾普遍不振。因此,夏季飲食應以甘寒清淡,富有營養,易於消化為原則,並少吃肥膩、辛辣、燥熱等助陽上火、積溼生熱之品。宜食西瓜、黃瓜、綠豆、扁豆、玉米、薏苡仁、豇豆、豌豆、冬瓜、絲瓜、西紅柿、楊梅、枇杷等。此外夏季出汗較多,津液虧乏,故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秋天炎暑漸消,金風送爽,氣候偏於乾燥,且肺氣當令。故在飲食方面多選擇甘潤性平的食物,以生津養肺,潤燥護膚。如梨、柿子、香蕉、甘蔗、菠蘿、百合、銀耳、蘿蔔以及乳品、芝麻、糯米、蜂蜜等。冬天氣候嚴寒,萬物調謝,朔風凜冽,冰凍蟲伏,易傷陽氣,故飲食宜選溫補的食物,以助人體的陽氣,尤其是要補助腎陽。如牛肉、羊肉、狗肉、桂圓、紅棗、核桃仁等。在調味品上,也可多吃些辛辣的,如辣椒、胡椒、蔥、姜、蒜等。

  因地制宜:是指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地理特點、氣候條件,人們的生活習慣也不相同,故應採取相適宜的飲食養生方法。如我國西北地區,地處多高原,氣候較寒冷、乾燥;宜食溫性之品以勝寒涼之氣,滋潤的食物以勝其乾燥。東南地區,地勢偏低窪,氣候較溫熱、潮溼,要多食一些甘涼或清淡通利之品,以養陰益氣,寬胸祛溼。總之,根據地區的不同,正確選擇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三)起居調護

  起居調護是指順應自然變化規律,做到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應有一定的規律,這樣才有利於身心健康。晝夜節律對人體有重要影響,中醫學的時空觀認為,晝為陽,夜為陰,陰陽消長呈週而復始的節律變化。人的作息習慣應順應晝夜陰陽變化的規律。按時作息,晨宜早起,不要貪睡,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晨陽氣生髮趨於體表,最宜做些活動形體、調養精神的運動。夜宜早睡,力避熬夜,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如此才能精力充沛,心神安康。因此要注意避免貪睡熬夜、缺乏運動、終日與電腦、電視為伴等不良的生活習慣。

  此外,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的特點,而大地植物就呈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現象。人體也應該像植物一樣順應自然規律。春季起居宜晚睡早起。春季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宜晚睡早起,起床後散散步,感受新鮮而有生機的空氣,舒緩形體,使意志活潑。充滿生機,融和春天生髮氣息,調養生氣,可提高身體素質,延年益壽。夏季起居要晚睡早起。夏季萬物茂盛,午時炎熱,人易躁發怒。所以最好晚些睡,早些起,每日午後小睡。早晨太陽昇得早,空氣新鮮清爽,早起鍛鍊身體,少暑熱,神清氣爽,還可以進行適宜的日光浴,增加維生素的吸收,防止缺鈣。中午小睡,既可保護腦神經細胞,又可避免中暑。秋季起居宜早臥早起。秋季萬物收穫。此時秋風勁急,地氣清肅,萬物變色。人們應像雞一樣天黑即睡,天亮起身。早臥為避風寒,早起以從心爽。冬季起居宜早臥晚起。冬季草木闊零,地凍天寒,此時不宜擾亂陽氣,應早睡晚起,可待日出後起床,不宜晨練,尤其是老年人。早晨受冷高壓影響,上層氣溫高,地表氣溫低,大氣停止上下對流運動,致使人們生活排出的大量化學性大氣汙染物停留在下層呼吸帶,故此時晨練有損健康。

  (四)運動養生

  所謂運動養生,是指運用各種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鍊,以達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為目的的一種養生方法。運動養生在我國源遠流長,《呂氏春秋》中記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動也。”表明運動是保持健康的關鍵所在。可以通過氣功、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散步、跑步、游泳等不同的運動形式達到舒筋活絡,流通氣血,防病祛病的目的。運動養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持之以恆:鍛鍊身體非一朝一夕之事,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鍊,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鍊。因此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而不間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運動是達不到健身之目的的。應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按計劃每天堅持運動,方能收效。

  動靜結合:“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在運動中將動靜結合,形神皆養,才能使氣血和順。“動以養形”是指運動可促使人體氣血充盛、百脈暢達、精氣流通,能夠增強人體生理的氣化作用,以及氣機的升降出入,提高人體抗病能力,使得機體強健而祛病延年。“靜以養神”是指保持心情的寧靜、專一,能使臟腑之氣機協調,真氣充沛,形體強壯而無病患。形宜動,要運動形體;神宜靜,恬蔥槲蓿餮衿T碩康魘鼐玻步岷希淠康木褪潛3稚硤搴途竦耐騁弧R躍倉貧磺卸薊峁橛誶寰玻記逡舛ㄒ匝瘢灰遠鵓玻墒蠱鞽癲煌匝巍

  運動有度:運動講究“動”應有度“, 動”應有節,這個度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應該“形勞而不倦”、“不妄作勞”。運動量太小,達不到健身的目的;運動量過大,又往往會適得其反,使身體過勞受損,同樣達不到健身的效果。只有適度的勞動或形體鍛鍊,可使人體氣機通暢,氣血調和,臟腑功能話動旺盛而體質健壯,有利於人體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體質狀態“形勞而不倦”作為適度勞動或運動的標準,就能夠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現代來講,運動量一般以每次鍛鍊後感覺不到過度疲勞為適宜;也有人以脈搏及心跳頻率作為運動量的指標,若運動量大,心率及脈率就快。對於正常成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鐘心率增加至140次為宜;而對於老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鐘增加至120次為宜。

  選擇適宜項目: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肌肉力量減退,神經系統反應較慢,協調能力差,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肌肉協調放鬆、全身能得到活動的運動,像步行、太極拳、慢跑等。而對於年輕力壯、身體又好的人,可選擇運動量大的鍛鍊項目,如長跑、打籃球等。此外,每個人工作性質不同,所選擇的運動項目亦應有差別,如售貨員、理髮員、廚師要長時間站立,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在運動時不要多跑多跳,應仰臥抬腿;經常伏案工作者,要選擇一些擴胸、伸腰、仰頭的運動項目,又由於用眼較多,還應開展望遠活動。總之,體育項目的選擇,既要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又要適合身體條件,對腦力勞動者來說,宜少參加一些使精神緊張的活動,而體力勞動者則應多運動那些在職業勞動中很少活動的部位。

  總之,運動可以扶正祛邪,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能緩衝大腦對外界的應激性反應,消除緊張情緒,使人處於一種鬆弛反應狀態,對大腦皮層起到保護性的抑制作用。通過調動自身的積極因素,起到自我控制,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醫養生的四大基石。相關文章
概述 心腦血管意外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倖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死亡病因最高的頭號殺手,也是人們健康的“無聲凶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即使應用目前最先
發布於 2024-05-01 05:19
0評論
夏季養生之道:飲食調理 在夏季人體的消化系統變得脆弱,所以夏季養生飲食應注重健脾益氣、清熱利溼以及消暑生津的作用,選擇較為清淡的飲食最佳,少食用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的夏季養生飲食有西瓜、黃瓜、香瓜、番茄、綠茶、綠豆湯等。但不可食用過於生冷的食物,不然會使胃腸受到傷害。 夏季養生之道:情緒調整 夏季是最容易出汗的季節,並會損傷很多的心氣,在注重補水的同時也要做好養心氣的工作,比如為自己泡一壺能
發布於 2023-04-15 18:41
0評論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剛到春天,我的口腔潰瘍就沒消停過,吃了牛黃解毒丸也不頂事兒!”劉小姐鬱悶地抱怨道。其實在專家眼中,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 二忌“春捂”不當。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捂出了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
發布於 2024-04-04 04:05
0評論
概述 心腦血管疾病屬於中老年朋友的高發病,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發病原因也比較多,而且複雜,一般都跟慢性的心血管疾病或者是腦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係,另外也跟患者自身的體質因素以及精神狀態等方面有直接的關係。得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要積極的檢查治療以外,也應該在日常的護理方面多注意一下,這樣對於病情的治療和控制也有很大的幫助。 步驟/方法: 1、 平時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飲食健康
發布於 2023-04-13 06:24
0評論
概述 心腦血管疾病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到許多患者的疾病類型之一,而目前本病在臨床上的死亡率以及發病率都是比較高的,而且本病的病因也是包含了多個方面的,我們生活中也是存在著許多的高位因素的,所以患者一定要多加重視。而很多人對於本病的保健食物還並不是非常的瞭解。接下來呢就讓我們來一起具體的瞭解一下關於心腦血管這種疾病究竟患者的保健食物包含了哪些呢。 步驟/方法: 1、 對於有益心腦血管的“四大基石&
發布於 2024-05-01 10:39
0評論
一、為甚麼膏方可以養生?1、臟腑的功能狀態是與自然界的陰陽消長相對應的中醫認為宇宙、物質、生命的本源是氣,氣分陰陽,而由陰陽再分為三陰三陽,即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再由三陰三陽與風寒暑溼燥火相聯繫。厥陰與風相聯繫,少陰與火相聯繫,太陰與溼相聯繫,少陽與火(暑)相聯繫,陽明與燥聯繫,太陽與寒聯繫。而這種與外界發生感應的密碼是“氣立”,它通過啟動一套程序,通過氣血陰陽的升降來保持與外界
發布於 2023-03-20 18:41
0評論
從中醫角度談飲食養生的八大原則金匱中醫一則,多吃粗糧粗糧含有植物的完整信息,比如種子就包含有一年四季的五行屬性,有益於人體陰陽五行平衡。若只吃精麵粉,則種皮所包含的五行屬性即缺失。另外,精製食品中要加入許多調味、調色、成形等添加劑,這些東西不屬於食物本身所有,亦無益於人體健康。粗茶淡飯,最助養生。二則,吃飯七八分飽最好這樣可以讓胃脾充分發揮其受盛、運化之功,飲食水谷易於變成精微而濡養全身。若過飲
發布於 2022-10-18 18:39
0評論
生薑祛寒: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可
發布於 2023-12-02 10:16
0評論
1生薑祛寒: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
發布於 2023-09-01 13:47
0評論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剛到春天,我的口腔潰瘍就沒消停過,吃了牛黃解毒丸也不頂事兒!”劉小姐鬱悶地抱怨道。其實在專家眼中,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 專家支招: 春主生髮,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上火”症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比如牛黃解毒丸對降實火,也就是伴有大便乾結的症狀有用,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預防上火
發布於 2023-01-11 04: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