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1 16:41

消化道粘膜下腫瘤包括各種良性腫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經鞘瘤和纖維瘤,以及惡性腫瘤,如胃腸道間質瘤、類癌和平滑肌肉瘤。這些腫瘤的共同特點是 "深"(起源於胃腸道壁上皮層以下),因此這些疾病的診斷不能通過常規粘膜活檢來正確判斷,而主要依靠超聲內鏡的經驗診斷,確診需要對切除後的標本進行病理檢查。這類病變過去在內鏡下被認為是不能切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但手術治療創傷較大,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影響較大。隨著胃腸道內鏡微創治療技術的發展,目前大部分消化道粘膜下腫瘤也可以在內鏡下切除,即內鏡下粘膜下切除術(ESE)。ESE技術的主要適應症是良性或低度惡性的粘膜下腫瘤(如間質瘤、類癌、平滑肌瘤等),不超過3釐米,主要生長在消化道的腔內。根據腫瘤的形態和生長的位置,手術方法可以是直接切除,或通過粘膜下隧道切除,甚至是全部切除消化道壁,手術切口也在內鏡下進行縫合。自2009年在我科開展該技術以來,所有病例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微創內鏡治療的新技術--粘膜下腫瘤切除術(ESE)相關文章
微創、快速、高效――神經內鏡下垂體瘤切除術傅先生今年37歲,正值事業的黃金期,卻因視力下降被查出患有腦垂體腺瘤。由於視力下降是因垂體瘤壓迫所致,所以要改善視力,必須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在去年的十一月份,他在江蘇當地的醫院接受了第一次垂體瘤切除術。但因種種原因,第一次手術腫瘤只切除了一部分,視力在短暫改善後又恢復到術前的狀態。於是,今年的三月,傅先生滿懷希望地來到上海的某家大醫院接受了第二次手術治療
發布於 2023-03-19 01:21
0評論
一是染色和放大內鏡的應用,使內鏡進入了“顯微時代”。據瞭解,早期胃、腸道腫瘤的常規內鏡檢查診斷率為10-15%,但如採用染色和放大內鏡新技術可提高早癌的診斷率高達30-50%以上。姚禮慶教授告訴記者,放大內鏡的結構和原理與普通內鏡並無本質區別,但可放大60至170倍,有了這一重大變革,內鏡醫師可以很輕鬆地看到以前無法觀察到的病變。二是由於ESD技術的應用,使患者免受開刀之苦。2006年,中山醫院
發布於 2023-01-26 07:07
0評論
1、垂體瘤是甚麼腫瘤?發病情況如何?垂體瘤就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也叫垂體腺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約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根據目前國內流行病學調查垂體瘤人群年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左右;而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垂體腺人群年發病率高達7.5~15/10萬人。正常人群隨機MRI檢查時垂體腺瘤發現率為10%~38.5%(平均22.5%)。近年來垂體瘤的發病率或者發現率越來越高,主要的原因
發布於 2023-01-10 04:56
0評論
腫瘤性息肉(TumorousPolyp)是大腸膜上皮細胞增生的真性腫瘤,其單發者統稱為腺瘤,根據其組織學特徵和生物學行為的不同又可分為腺管狀、絨毛狀和混合性3類。多發性者常見為家族性腺瘤病,其他尚有非家族性腺瘤病及伴有消化道外腫瘤的Gardner氏綜合徵、Turcot氏綜合徵等,它們多有不同的惡變率、被視為癌前病變,因此腺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胃、腸道息肉和早期癌變的治療以往以外
發布於 2023-03-17 16:41
0評論
隨著胸外微創技術的發展和普及,3-4孔胸腔鏡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手術已經替代傳統開胸方法完成大部分肺及縱隔手術,如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術、胸腺擴大切除術等,並已證實VATS的安全性及可靠的遠期預後。但由於多操作孔trocar卡壓,對多根多處肋間神經造成損傷,仍有部分患者出現較重的術後疼痛及麻木甚至長期慢性疼痛。2002年出現了單孔胸腔鏡技術,但僅
發布於 2022-10-11 10:53
0評論
結直腸癌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常規的結直腸癌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有許多微創手段可使結直腸癌得到有效治療。1、激光治療主要利用激光易於聚焦的特點將激光聚集在一個很小的面積上,使被照射的局部組織吸收光能後,產生高溫,蛋白質凝固,水分汽化腫瘤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內鏡介入治療應用激光一般為Nd:YAG激光,但由於這種激光穿透深度約為4mm左右,深淺難以控制,燒灼範圍小,熱損傷大,
發布於 2023-02-28 15:41
0評論
近日,我院消化內科收治了一名食管巨大粘膜下隆起的患者。該患者外院胃鏡發現距門齒26cm處食管有一大小2.0*1.5cm的粘膜下隆起,超聲內鏡(EUS)提示起源於固有肌層。按照常規,可採取內鏡粘膜下切除術(ESD)進行病變切除,但病變巨大,位置較深,極易發生穿孔,穿孔以後內鏡下閉合難度高。此外,該位置毗鄰心臟、大血管等重要臟器,一旦穿孔則後果不堪設想。面對這巨大的挑戰,消化科萬榮教授決定採用經口內
發布於 2023-03-17 16:46
0評論
垂體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根據不同的內分泌類型可以分為泌乳素型、生長激素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型等等;根據不同大小,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微腺瘤、大腺瘤等,而手術治療是垂體瘤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神經內鏡的出現,不但使得傳統經鼻蝶入路的創傷降低到極低程度,實現了真正的“微創”,而且讓一些既往只能在顯微鏡下開顱進行的手術也能在內鏡下經鼻蝶進行,給患者帶來了福音。鼻腔是天然的腔道,由於鼻腔較小而且內部鼻甲
發布於 2023-01-27 16:22
0評論
顱腦腫瘤可以通過不開顱就能摘除顱內腫瘤嗎?對於以往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但現在隨時現代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高科技手段的不斷應用,這樣的神話正一步步變成現實。上海市第一人民神經外科在樓美清主任的帶領下,與美國匹茲堡微創神經外科中心(JOE神經外科研究所)合作,5年來在微創領域的不斷合作和探索,通過神經導航、內鏡、超聲吸引及多普勒技術等應用,人們夢寐以求的通過不開顱的手術摘除腦瘤在部分腦部腫瘤中得以
發布於 2023-03-19 00:41
0評論
Keyhole技術在頸椎微創領域中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經後路頸椎椎間孔入路椎間盤摘除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脊柱微創技術的成熟和普及,經皮脊柱內窺鏡技術於近幾年開始逐漸應用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目前主要應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由於頸椎後方結構比較特殊,內鏡下的安全工作區域比較狹小(直徑不超過5mm),並且毗鄰重要的組織結構,內側是頸脊髓,外側是關節突關節及椎動脈,工作區域中心行走頸神經根。在
發布於 2023-03-18 19: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