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常規的結直腸癌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有許多微創手段可使結直腸癌得到有效治療。
1、激光治療
主要利用激光易於聚焦的特點將激光聚集在一個很小的面積上,使被照射的局部組織吸收光能後,產生高溫,蛋白質凝固,水分汽化腫瘤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內鏡介入治療應用激光一般為Nd:YAG激光,但由於這種激光穿透深度約為4mm左右,深淺難以控制,燒灼範圍小,熱損傷大,同時具有組織選擇性吸收等特點,難以精確手術,易造成穿孔,目前在臨床較少應用。
2、微波治療
微波可引起急速電場變化使組織中水分子旋轉運動,引起組織自身發熱。微波引起組織升溫的程度遠不及激光高,一般不超過100℃,比激光安全。但微波治療要使病變組織範圍內達到需要的溫度同時,又要最大限度的保證正常組織不受熱損傷,對於操作技術的要求很高,燒灼過度易造成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同時治療導線易發熱易損傷內鏡。目前在臨床也較少應用。
3、氬離子凝固術
氬離子凝固術是一種非接觸式電凝裝置,通過離子氣體(氬離子束)將高頻電能傳送至組織。APC適用於:部分粘連腫瘤處或距離管壁較近腫瘤處的組織滅活,向內生長腫瘤組織或放置支架後肉芽組織(腫瘤增殖)的滅活,腺瘤轉移灶或EMR(ESD)治療後殘餘組織的滅活或止血等。
與常規的方法相比,APC具有以下優點:
①不接觸創面,沒有組織粘連;
②失血少,尤其適用於實質組織;
③連續性凝固,高頻電流自動流向尚未凝固或未完全凝固的創面組織,損傷深度限制在3mm內,不會導致薄壁臟器穿孔;
④氬氣是一種惰性氣體,對機體無毒無害,無炭化現象,有利於傷口癒合;
⑤無汽化現象,穿孔危險更小;
⑥無冒煙現象,視線好,無異味干擾;
⑦操作簡便,操作時間短。
APC的缺點:
①治療深度較淺;
②可能有病灶殘留造成病變復發。
4、冷凍方法
冷凍治療是將冷凍探針插入靶組織,或將致冷原直接作用於靶組織,使局部溫度降至臨界(-40℃)以下,細胞外與細胞內產生冰,或形成易溶性結晶體,或破壞靶組織內(或鄰近)血管,影響或斷絕腫瘤的營養與氧供應,從而達到破壞腫瘤組織的目的。適用於直腸、肛管附近的早期癌症的根治或進展期的姑息治療。但冷凍治療在冷凍區邊緣可能會殘存腫瘤細胞,增加復發的可能,而冷凍範圍過大,也可能引起器官裂開及“冷休克”等嚴重併發症。此外,冷凍治療的適應症狹窄,為各種原因無法行手術治療,且直腸腫瘤的上緣距肛緣8cm以內,大小不超過腸壁1/2周,不固定,病理為高分化腺癌者。同時需要冷凍裝置。
5、射頻治療
射頻主要利用生物物理中的熱效應發揮治療作用,射頻電流通過高頻振盪、離子震動傳導電流,並將歐姆耗損轉變為熱能,使組織脫水、乾燥和凝固壞死,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射頻電極可多角度、多方位對隆起病變點或面燒灼,不受隆起病變形狀、基底寬度的影響,並可以持續進行,使腫瘤物壞死脫落。但其長時間在腫瘤物中燒灼可使部分組織粘附於射頻頭, 拔出射頻頭時可造成腫瘤組織深部嚴重出血,目前在臨床未被廣泛使用。
6、內鏡下粘膜切除術
內鏡下粘膜切除術作為治療息肉、癌前病變以及早期癌症的一種方法,由於其操作簡便、操作時間短、安全性高、併發症少等特點,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受EMR操作流程的限制,每次EMR治療的病變範圍一般直徑小於2cm。如果超過一定範圍需要進行改良後的分次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而EPMR治療可能會由於病灶殘留等因素造成癌症複發率的升高。但只要嚴格掌握適應症、標準化操作、做好治療後定期隨訪的工作,EMR作為早期結直腸癌的微創治療方法之一還是值得推廣的。當然,如果病變直徑在2~3cm,可先採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將病變完整切開後,再用EMR圈套的方法一次性切除。這種EMR圈套加ESD組合的方法,能夠在減少治療時間和併發症發生的同時,更加保證病灶切除的完整性,取到滿意的組織標本,從而減少病灶殘留以及復發。
7、內鏡粘膜下剝離術
是在EMR基礎上使用內鏡下專用器械及其他輔助設備對早期消化道腫瘤進行環切、 剝離的一項技術。理論上,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任何大小、形狀以及無論是否有潰瘍的早期癌病灶,切除深度可包括黏膜全層、 黏膜肌層及大部分黏膜下層,整塊切除能夠減少病灶殘留及癌症的復發,達到對早期結直腸癌根治性切除的目的。目前對 ES D的適應證仍存爭議。ESD的併發症主要是出血和穿孔。穿孔的發生率要較EMR高,有1.4%~10.4%不等。
令人遺憾的是臨床普通醫生實施大腸 ESD 的標準化和安全性至今尚未確立,原因在於:
①結腸ESD 的操作難度較大,腸薄壁、蠕動多、皺襞以及腸內糞便都會影響 ESD 操作;
②如果腸壁穿孔,糞便滲漏而導致腹膜炎需要急診手術治療。因此,雖然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變可以使大腸腫瘤患者避免不必要的開腹手術。但目前,大腸 ESD 處在發展階段,需要根據病變的性狀和部位,操作醫師的熟練程度, ESD 所需要的時間以及所在醫院的設備條件等,通過臨床實踐,確定相應的適應症。有關結腸ESD的臨床應用(研究)應當謹慎地開展。無經驗,未經培訓的腸鏡醫生不應單獨施行 ESD治療。
8、 局部化療藥物治療
內鏡直視下將化療緩釋離子植入到結直腸腫瘤組織、瘤體周圍組織間質中, 通過局部給藥, 提高腫瘤部位的藥物濃度, 延長藥物與癌細胞的作用時間,減少全身性毒性反應, 更好的發揮腫瘤的局部控制作用。文獻報道胃腸道惡性腫瘤常規靜脈或口服化療療效顯示有效率為30%~ 40% , 毒性反應發生率為25%。而採用化療緩釋粒子內鏡直視下腫瘤部位植入發揮著靶向治療, 其療效顯示平均有效率為73%。不良反應除因術中操作出血外僅有白細胞輕度下降、輕度惡性、腹瀉, 無發生肝腎功能的損害。可以作為晚期結直腸腫瘤、復發病例或無法手術患者的姑息治療。
9、支架置入術
結腸癌性梗阻內鏡下支架置入術是經內鏡引導在X線透視下置入金屬內支架治療結腸或直腸惡性梗阻的姑息方法之一。一般內支架置入術以治療左半結腸或直腸梗阻為主,對於橫結腸,甚至近肝區附近的梗阻,使用特製的支架有時也是可以釋放成功的。支架置入術的成功率約為85~100%,術後75~100%的病例可立即達到結腸減壓的作用。
優點在於:
①通過緩解可能存在的水電解質紊亂,改善病人的一般情況;
②通過減壓和清潔作用,改善結腸內環境,有利於隨後Ⅰ期切除和吻合;
③有利於行術前檢查,如鋇餐、結腸鏡、CT等,以評估能否切除及有無遠處轉移播散。
主要適用於:
①高齡、腫瘤晚期遠處轉移而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在最短時間,最有效的緩解患者的梗阻症狀;
②可以使急性腸梗阻患者由急診手術治療變為擇期手術治療,提高外科I期根治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可使手術的死亡率由原來的17%下降至7.7%。嚴重併發症發生率約1%,有結腸穿孔以及敗血症,有時需急診手術。遠期併發症有支架移位和支架阻塞。目前已有放療和化療粒子局部治療用管腔內金屬網狀支架,但尚未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