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9 21:36

  臨床醫療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患者或家屬來諮詢,目前結直腸癌手術治療方式的一些問題。例如:

  1、一旦診斷出結直腸癌,是採取內鏡摘除或者腹腔鏡手術切除,還是進行開腹的大手術治療?

  2、所謂的結直腸癌微創治療,能否把病灶切乾淨,還是為了美觀、創傷小,或者說預後好嗎?

  3、內鏡或腹腔鏡手術一般住院幾天?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的專科醫生,想就以上三個患者和家屬迫切想了解的典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自從各大城市開展大腸癌早期篩查工作以來,結直腸癌的早期發現率明顯提高,尤其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息肉或腺瘤樣局灶性癌變也檢測出很多。那麼,一旦全結腸鏡檢查並活檢提示為大腸癌、>5mm的增生性息肉或腺瘤,一般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就可根據病灶性質、瘤徑大小、基底部以及生長方式等具體情況,可採取內鏡下切除、腹腔鏡下或開腹手術切除。

  對於大部分體積較小,並經活檢病理提示良性的息肉或帶蒂腺瘤,均可通過纖維結腸鏡下摘除。而對於那些體積>5cm息肉或腺瘤、瘤體表面糜爛出血伴潰瘍形成,或雖小但呈浸潤性生長質硬的病灶,儘管病檢提示良性的,專科醫生仍高度警惕:因活檢取材等因素的造成假陰性結果;另外部分經內鏡超聲明確診斷的體積3cm以下早期癌腫的年老體弱患者、或距肛門8cm以下佔腸管1/3周以內的等,這些病例可在靜脈麻醉下行腸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或黏膜下剝離術(ESD);如果病灶位於乙狀結腸或直腸的,也可經肛門或經肛門內鏡顯微技術切除腫瘤(TEM)。

  其餘的經病檢明確診斷的結直腸腺癌患者,術前評估無明顯的遠處多發轉移,並能耐受麻醉和手術的,目前均建議儘早經腹腔鏡下或開腹行癌腫根治術。

  結腸癌除外腫瘤體積非常大、癌腫侵犯漿膜並累及周圍臟器、血管根部腫大淋巴結融合、癌腫伴有梗阻的、多次腹部大手術史以及不能耐受氣腹的等患者外,其他均可首選腹腔鏡輔助或全腔鏡下手術根治。當然對於手術主刀和助手的要求,除了應具備開腹結腸癌根治術的經驗外,還需經過相關高級腹腔鏡技術培訓並取得相應資質後,才能開展腹腔鏡大腸癌根治手術。目前,國際上結直腸癌治療指南也推薦,早中期的結腸癌的腹腔鏡下手術根治為標準術式。當然,對於中低位直腸癌並侵犯直腸繫膜以及考慮局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須術前給予規範的放化療後,再進行腹腔鏡下手術,可以提高保肛率和降低術後複發率。

  二、回答這個問題時,讓我想起1987年法國醫生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的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就在我國普遍的開展起來。期間也經歷了逐漸的認識過程,包括外科同道們自己和患者。隨著臨床實踐和大數據的循證醫學證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微創優勢就明顯體現了,不論從療效、創傷大小、美觀還是術後恢復等方面都已經得到了證實其優勢所在。就從目前術後住院時間來看,過去開腹手術術後需一週出院,目前術後一天甚至當晚就可出院。同樣,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在我國的開展也超過了20個年頭。腹腔鏡下結直腸腫瘤手術的開展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並得到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一方面,腹腔鏡顯像系統具有3-5倍的放大效應,對於熟練掌握腹腔鏡技術的胃腸外科醫生來說,比開腹手術更能方便的、全方位的探查到腹腔內遠隔臟器情況以及腹腔內病灶嚴重程度、微細血管的識別以及各筋膜解剖間隙辨認,尤其在腫瘤根治手術當中,不單單是腫瘤腸管的切除,而更強調的是血管根部淋巴結的清除以及相應引流區域組織的整快切除,才能達到腫瘤的徹底根治。或許大家瞭解腹腔鏡手術在腹部只有幾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但在腹腔內同樣遵循腫瘤根治原則操作。正因為腹腔鏡的放大效應,使得解剖更精準、血管根部淋巴清掃更徹底、出血更少、術後康復快的療效。另一方面,當腹腔鏡下結直腸腫瘤的各種術式都能成功完成、各種關鍵技術均得到建立後,也推動了相應的手術質量規範化。因此說,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手術,不僅僅是微創、痛苦少、恢復快,更能體現腫瘤根治性切除的要求,並且局部復發、無疾病生存期以及總生存期與開腹相當。

  三、一般的腺瘤或息肉內鏡下當天摘除後就可回家,而對於直徑>3cm的或寬基的息肉或腺瘤,內鏡醫生可能會根據術中情況,留院觀察數小時;適合行內鏡下切除(EMR或ESD)的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由於手術創面較大,需住院1-3天。另外需要經腹腔鏡下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正常恢復、無術後併發症的情況下,一般術後5-7天可以康復出院。

正確認識結直腸癌的腹腔鏡微創治療相關文章
20世紀外科的發展,使外科已無“禁區”。但人們也隨之認識到,外科手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切除癌瘤的同時,病人的抵抗力、免疫力也會受到損傷。現代腫瘤學研究的越來越多的的證據表明,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外科手術只一過是消除了臨床可見的“癌碉堡”;而那些散佈於機體內不可見的“散兵殘匪”,則主要依靠病人的自身抵抗力來進一步“清剿”。微創化的手術極大地保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這才是患者對抗腫瘤最關鍵的
發布於 2022-12-03 04:06
0評論
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過去的一些我們曾經認為晚期的、沒有治療希望的疾病也逐步獲得了更好的療效,比如結直腸癌肝肺轉移。結直腸癌肺轉移的外科手術指徵同時性發現的肝肺轉移灶,與原發灶同時存在。結直腸癌的肝轉移的處理已經非常成熟,大家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識,比如我們中山醫院結直腸癌MDT團隊就出版過我們的肝轉移的診治指南;同期存在的轉移灶,只要數目有限,局部切除,都可以和原發灶一起切除,只要患者的身體情況
發布於 2023-01-26 16:57
0評論
飛天一直以來是人們的夢想,然而100多年前這幾乎是痴人說夢,異想天開。人怎麼可能象鳥兒一樣自由的飛翔呢?1903年,萊特兄弟駕駛自己製造的“飛行者1號”飛機在東海岸的基蒂?霍克海灘,開始了人類的第一次飛行。如今飛機已經成為人類的日常交通工具之一。再也沒有人懷疑人類可以象鳥兒一樣自由的翱翔了。人類的進步正是從無數個“不可能”變為可能開始的。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在腹壁上打幾個小洞就能進行胃癌根治,
發布於 2023-02-03 15:02
0評論
結直腸癌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常規的結直腸癌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有許多微創手段可使結直腸癌得到有效治療。1、激光治療主要利用激光易於聚焦的特點將激光聚集在一個很小的面積上,使被照射的局部組織吸收光能後,產生高溫,蛋白質凝固,水分汽化腫瘤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內鏡介入治療應用激光一般為Nd:YAG激光,但由於這種激光穿透深度約為4mm左右,深淺難以控制,燒灼範圍小,熱損傷大,
發布於 2023-02-28 15:41
0評論
      腹腔鏡技術指的是在腹部、腰部、大腿等區域建立觀察和操作通道,藉助腹腔鏡器械或達芬奇機器人機械手臂輔助下實現腔內操作,達到腔內切除、重建等目的,已基本取代了傳統的開放手術,特別是在泌尿外科領域。目前腹腔鏡技術已基本涵蓋了泌尿外科傳統需要開放手術的所有領域:如腎上腺腫瘤切除,腎(部分)切除、腎盂成形,腎盂、輸尿管切開取石,腎盂-輸尿管全長切除,輸尿管再植,膀胱切除+尿流改道、膀胱憩室切除
發布於 2022-12-25 03:20
0評論
概述: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是國際最前沿微創技術,手術中手術器械及設備經臍孔進入腹腔,利用臍部皺壁遮擋手術切口,該技術快捷、損傷小、無疤痕。經臍單孔腹腔鏡技術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由四孔、三孔、兩孔改為一孔後,角度變為零,對主刀醫生在經驗和技巧上提出了新挑戰。優勢:經臍單孔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腹腔鏡腹部微創手術比較,更具有突出的微創性、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術後少疼痛等特性。微創性:採用一孔法,通過肚臍
發布於 2023-01-14 14:01
0評論
腹股溝疝俗稱"疝氣",包括直疝、斜疝和股疝。成人疝不可自愈,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開放手術是通過腹股溝區6-200px的切口完成操作,而腹腔鏡手術是在下腹壁打三個0.5-37.5px的小孔,將疝囊還納入腹腔,再用人造網片覆蓋疝氣突出的缺口。這個方法可同時覆蓋斜疝、直疝和股疝易發生的薄弱和缺損區,使疝複發率降至0.1%。微創腹腔鏡疝修補術傷口小,術後疼痛輕,恢復快,傷口感染的機
發布於 2022-11-24 23:06
0評論
自從1987年Mouret施行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來,經過20年的發展,腹腔鏡技術現已廣泛用於胃腸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等領域,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1年Reich首先報道腹腔鏡肝臟腫瘤切除術,隨著腹腔鏡肝臟手術經驗的不斷積累、操作技巧的不斷提高,以及新的腹腔鏡專用器械、設備的出現,腹腔鏡肝切除術(LaparoscopicHepatectomy,LH)在原發性肝癌治療中的應用得到快速發展,
發布於 2022-12-01 06:46
0評論
      一、甚麼是結直腸?大腸包括結腸和直腸兩個部分,40%的腫瘤都是生在直腸內。結腸又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二、結直腸癌早期症狀有哪些?1、排便習慣的緩慢變化(其間可以是幾周或幾個月);2、腹瀉、腹脹;3、體重下降;4、貧血;5、便血。三、腹腔鏡手術的歷史腹腔鏡手術的歷史並不是很長,運用於普通外科最開始是做膽囊切除,隨後逐漸再嘗試進行其他的切除術。世界上第一例腹腔鏡膽
發布於 2022-10-08 21:43
0評論
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易,尤其是腹腔鏡微創技術的採用,造福了一大批患兒,許多過去需要採用較長手術切口的疾病,現在可以使用微創技術達到傷口極小或者幾乎找不到傷口的程度。比如經手的這一例女童患兒,發現腹腔巨大腫塊來院的,CT檢查提示腹腔內多發巨大囊腫性病灶,過去傳統手術需要開5-10cm,甚至更大的切口才能完成手術,這麼大的傷口會對孩子將來的心理有極大的影響。我們採用了單純經臍腹腔鏡技術,將病變取
發布於 2023-03-03 01: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