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9 01:21

  微創、快速、高效――神經內鏡下垂體瘤切除術

  傅先生今年37歲,正值事業的黃金期,卻因視力下降被查出患有腦垂體腺瘤。由於視力下降是因垂體瘤壓迫所致,所以要改善視力,必須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在去年的十一月份,他在江蘇當地的醫院接受了第一次垂體瘤切除術。但因種種原因,第一次手術腫瘤只切除了一部分,視力在短暫改善後又恢復到術前的狀態。於是,今年的三月,傅先生滿懷希望地來到上海的某家大醫院接受了第二次手術治療。術後醫生卻告訴他說,腫瘤的質地很堅韌,儘管努力了,但腫瘤還是殘留了很大一部分。聽了醫生的話,戴先生想想自己這麼年輕,以後腫瘤復發該怎麼辦?因此,一向樂觀的戴先生變得情緒低落,尤其在今年的七月份,傅先生的視力又下降了。家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到處打聽有沒有好醫生能看好他的病。後來聽說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有辦法,於是求醫心切的傅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找到了樓美清教授。樓教授組織了病例討論,決定通過神經內鏡切除腫瘤。手術取得了巨大成功,腫瘤全部切除!傅先生聽說後,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術後第一天他就可以下床活動、正常進食,術後第四天,他就出院了。出院後,周圍的朋友、鄰居都不相信他做過手術,因為,在他的頭上根本找不到傷口。

  翁先生也是一位垂體瘤患者。一年前就發現了腫瘤,但沒有當回事,直到後來性功能進行性減退,視力也下降,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慕名來到滬上某知名大醫院後,醫生告訴他說,腫瘤向側方侵襲性生長,將側方的頸內動脈完全包繞起來,常規的經鼻顯微鏡下手術切除風險大,難度高,翁先生聽說後不敢做手術。後來聽說上海第十人民院神經外科有新方法,於是來到我院神經外科就診。樓教授同樣採用神經內鏡將腫瘤完全切除。對這樣的病例,樓美清教授解釋說,由於腫瘤包繞了頸內動脈,如果採用傳統的顯微鏡下手術,部分腫瘤將無法看到,如果盲目切除將面臨頸動脈破裂大出血的危險。

  垂體瘤是一種生長於垂體內分泌細胞的顱內良性腫瘤,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分泌過多的激素,引起激素相關的症狀,比如女性出現月經紊亂、閉經、不孕、泌乳,男性患者出現陽痿、性功能減退、不育等。如果成人出現肢端肥大,兒童或青少年出現巨人症也要高度懷疑是不是垂體腺榴所致。二是腫瘤長大後壓迫周圍的神經血管,

  最常見的就是壓迫視神經,引起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甚至失明等。前面提到的傅先生就屬於這種情況。由於絕大多數垂體瘤屬良性,如果能早期發現,及時、正確治療,是可以治癒或明顯改善症狀的。

  垂體瘤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為主。目前絕大多數醫院採用的是顯微鏡下經鼻手術。該方法術後需要填塞鼻腔2-3天,患者痛苦較大。另外,顯微鏡下視野狹窄而固定,對周邊生長的腫瘤無法直視,只能靠醫生的手感切除,因此不但全切難度大,而且還有相當的風險。神經內鏡下經鼻垂體瘤切除術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一項先進技術。該手術方式克服了顯微鏡手術的固有缺陷,能提供手術區域清晰的全景圖像,可全方位清晰顯示腫瘤與周圍的重要結構,因此可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最大限度地降低對正常神經組織的損傷。另外,細小的內鏡利用鼻腔的天然間隙作為手術通道,對鼻腔損傷幾乎為零,因此,術後鼻腔不需要填塞,患者感覺舒適,患者的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一般術後3天即可出院。樓美清教授領銜的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是在上海地區最早開展此類手術的單位之一,目前已完成垂體瘤手術接近500例,採用經最先進的內鏡下切除垂體瘤120餘例,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每年舉辦一次上海市內鏡下垂體瘤手術繼續教育學習班,普及先進技術。

微創、快速、高效――神經內鏡下垂體瘤切除術相關文章
1、垂體瘤是甚麼腫瘤?發病情況如何?垂體瘤就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也叫垂體腺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約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根據目前國內流行病學調查垂體瘤人群年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左右;而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垂體腺人群年發病率高達7.5~15/10萬人。正常人群隨機MRI檢查時垂體腺瘤發現率為10%~38.5%(平均22.5%)。近年來垂體瘤的發病率或者發現率越來越高,主要的原因
發布於 2023-01-10 04:56
0評論
垂體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根據不同的內分泌類型可以分為泌乳素型、生長激素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型等等;根據不同大小,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微腺瘤、大腺瘤等,而手術治療是垂體瘤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神經內鏡的出現,不但使得傳統經鼻蝶入路的創傷降低到極低程度,實現了真正的“微創”,而且讓一些既往只能在顯微鏡下開顱進行的手術也能在內鏡下經鼻蝶進行,給患者帶來了福音。鼻腔是天然的腔道,由於鼻腔較小而且內部鼻甲
發布於 2023-01-27 16:22
0評論
垂體瘤的微創手術過程大致如下:鼻撐開器一側鼻腔,在顯微鏡或內鏡的光源引導下,到達垂體下方的蝶竇和鞍底,再對垂體病變進行切除。通過一個不到3cm×3cm的鼻腔開口完成整個手術,頭面部無切口、創傷小、手術時間較短、術後恢復快。目前經蝶微創手術是垂體瘤治療的一種主流手術,主要有以下三種手術方式。顯微鏡下經蝶手術:由顯微鏡提供照明,通過鼻腔撐開器到達蝶竇前壁,將鼻中隔後段撐開擠至對側,再打開蝶竇,暴露腫
發布於 2023-02-04 00:27
0評論
消化道粘膜下腫瘤包含的範圍很廣,既有良性的腫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經鞘瘤、纖維瘤等,也有惡性的腫瘤如胃腸道間質瘤、類癌、平滑肌肉瘤等。其共同特點是“長得深”(起源於消化道壁上皮層以下),因此通過常規黏膜活檢不能對這類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而主要依靠超聲內鏡下的經驗性診斷,確診需要切除後標本病理檢查。這一類病變以往認為不能在內鏡下切除,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但外科手術治療的創傷較大,對消化道正常
發布於 2022-12-01 16:41
0評論
巨大垂體腺瘤是特指大於3釐米的各類大垂體腺瘤,因腫瘤向鞍上生長突向大腦並嚴重壓迫視神經,常引起閉經,視力視野障礙等症狀。傳統的經鼻顯微鏡手術因視野範圍所限制,無法看到腫瘤生長至鞍上的部分,也就無法切除腫瘤。故常常不得不選擇創傷較大的開顱手術。近年來高清內鏡極佳的照明和視野完全克服了傳統顯微鏡的缺點,迅速取代了開顱手術甚至傳統經鼻顯微鏡手術,而且切除腫瘤更徹底,更微創,手術併發症更少發生。以下一系
發布於 2023-01-10 01:56
0評論
顱腦腫瘤可以通過不開顱就能摘除顱內腫瘤嗎?對於以往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但現在隨時現代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高科技手段的不斷應用,這樣的神話正一步步變成現實。上海市第一人民神經外科在樓美清主任的帶領下,與美國匹茲堡微創神經外科中心(JOE神經外科研究所)合作,5年來在微創領域的不斷合作和探索,通過神經導航、內鏡、超聲吸引及多普勒技術等應用,人們夢寐以求的通過不開顱的手術摘除腦瘤在部分腦部腫瘤中得以
發布於 2023-03-19 00:41
0評論
      21歲的小張原本是一名漂亮的東北姑娘,但是這一切在3年前卻悄悄發生了變化.原本身材苗條、面容清秀的她變得手腳粗大、嘴唇變厚、皮膚變黑變粗糙.這可嚇壞了小張的媽媽,趕緊帶著小張四處求醫。       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原來小張的腦袋裡長了一個31mm*26mm*33mm大腫瘤,這個腫瘤正好長在了腦垂體上,導致了生長激素過渡分泌,才使小張的的外貌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小張
發布於 2022-10-21 08:04
0評論
一、神經內鏡的適應症:1、90%以上的垂體腺瘤;2、鞍區和前顱底的其他病變:腦膜瘤、顱咽管瘤、脊索瘤等;3、大多數梗阻性腦積水;4、顱內囊腫:蛛網膜囊腫、透明隔囊腫、腦室內及腦室旁囊腫等;5、腦脊液鼻漏;6、視神經卡壓綜合徵;7、腦室內腫瘤、膽脂瘤。二、神經內鏡的優勢:神經內鏡是"微創神經外科"理念的突出代表,具有手術創傷小、出血少、手術危險小、術後康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多
發布於 2023-02-09 06:42
0評論
近年來由於影像學、放射治療學、垂體腺瘤藥物治療研究的進展、經蝶顯微外科的日臻成熟和神經內鏡的應用,使垂體腺瘤治療方法的選擇趨於多樣化,個體化綜合治療的理念應用於臨床實踐,使垂體腺瘤治療效果明顯提高。目前國內診療規範化需要特別強調。1、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在醫患中普及垂體腺瘤知識仍然是早期診斷的關鍵之一。目前鞍區MRI動態增強掃描結合臨床表現和內分泌學檢查明顯提高微腺瘤的檢出率和早期診斷率,對以微腺
發布於 2022-10-10 12:58
0評論
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顯微鏡下經顱入路和經蝶入路這兩種入路方式是目前較為主流的手術方式。對於手術方式的選擇一般要根據腫瘤的體積、鞍區以外侵犯程度以及術者對各種入路的熟練程度來綜合決定。經顱入路:開顱手術切除垂體瘤很早就應用於臨床,由於手術視野充分暴露,手術操作空間大,現已是非常成熟的術式,但手術創傷較大,恢復慢,術後常有不同程度垂體功能影響(如垂體功能低下、尿崩等)。目前開顱治療的垂體瘤一
發布於 2023-02-04 00:3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