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6 07:07

  一是染色和放大內鏡的應用,使內鏡進入了“顯微時代”。 據瞭解,早期胃、腸道腫瘤的常規內鏡檢查診斷率為10-15%,但如採用染色和放大內鏡新技術可提高早癌的診斷率高達30-50%以上。姚禮慶教授告訴記者,放大內鏡的結構和原理與普通內鏡並無本質區別,但可放大60至170倍,有了這一重大變革,內鏡醫師可以很輕鬆地看到以前無法觀察到的病變。
  二是由於ESD技術的應用,使患者免受開刀之苦。2006年,中山醫院率先在國內開展了ESD手術,至今已完成了5000餘例,是國內開展最早、完成同類手術最多的單位之一, 同時為全國各地培訓近500多位內鏡診斷醫師。近年來中山醫院各項內鏡診斷技術和治療技術的發展,為診斷消化道早期癌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有望為改善我國消化道癌的診療現狀提供有益的幫助。
  三是“雙鏡”聯合治療消化道黏膜下腫瘤有了重大創新。所謂“雙鏡”聯合治療是指腹腔鏡輔助下內鏡切除技術。ESD技術為完整切除胃腸道黏膜下“較小病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但對於一些較大的,以往需要外科手術的胃腸道黏膜下腫瘤,如今內鏡和腹腔鏡“雙鏡”聯合治療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微創治療方法。較大的胃腸道黏膜下腫瘤可在腹腔鏡的監視下,運用內鏡技術完整切除腫瘤,然後再行腹腔鏡的修補並放置腹腔引流。而患者只需在腹部打3、4個操作小孔,完全避免了以往的開腹之苦,並具有安全、微創、有效的優點。
  四是“經口內鏡下括約肌切開術”(POEM)成為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首選,病人無需開胸手術。周平紅副教授介紹說,賁門失弛緩症是最常見的食管運動障礙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進食困難,體重減輕,餐後反食,夜間嗆咳以及胸骨後不適或疼痛。傳統的根治性治療方法,需要開胸手術,做食管下段肌肉離斷手術,但該方法病人痛苦大,住院時間長,費用高。但近年來中醫院內鏡中心運用新的“內鏡經口括約肌切開術”,使患者免受開胸手術之苦。周平紅副教授向記者透露,這種手術很巧妙,是在胃鏡下在患者食管上開個“窗口” ,通過這個“窗口”把食管下段和賁門部位的環形肌切開,實現與開胸手術類似的治療效果,最後再通過內鏡技術,把“窗口”封閉。患者第二天即可進食,且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少、住院短、費用低等優點。目前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已完成約50餘例患者,效果俱佳,全國患者紛至沓來,住院時間僅2、3天,大大降低了醫療費用,獲得患者一致好評。

消化內鏡切除的新技術相關文章
消化道粘膜下腫瘤包含的範圍很廣,既有良性的腫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經鞘瘤、纖維瘤等,也有惡性的腫瘤如胃腸道間質瘤、類癌、平滑肌肉瘤等。其共同特點是“長得深”(起源於消化道壁上皮層以下),因此通過常規黏膜活檢不能對這類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而主要依靠超聲內鏡下的經驗性診斷,確診需要切除後標本病理檢查。這一類病變以往認為不能在內鏡下切除,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但外科手術治療的創傷較大,對消化道正常
發布於 2022-12-01 16:41
0評論
從學習經皮椎間孔鏡技術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問自己這個問題,“脊柱內鏡技術會有美好的未來嗎?它是一股時尚的潮流還是代表著未來真正的趨勢?”雖然在國內、國際的大會上,已經有許多大師展示了椎間孔鏡手術良好的療效,但是在我剛開始接觸椎間孔鏡的時候始終有一股擔心。在我做骨科住院醫師的時候,胸腔鏡下脊柱側凸矯形術代表著脊柱矯形手術的一股潮流和技術的制高點。十多年前,北京協和醫院和南京鼓樓醫院在國內率先開展胸腔
發布於 2022-10-09 12:13
0評論
1、甚麼是超聲內鏡?超聲內鏡是超聲內鏡(簡稱EUS)是一種先進的集超聲波與內鏡檢查為一身的醫療設備,它將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安置在內鏡前端,當內鏡進入胃腔後,在內鏡直接觀察腔內形態的同時,又可進行實時超聲掃描,以獲得管道壁各層次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       2、超聲內鏡有哪些優勢?EUS的主要優勢在於確定胃腸粘膜下病變的性質,判斷消化道惡性腫瘤的侵襲深度和範圍,診斷胰腺系統疾病
發布於 2023-03-17 17:31
0評論
   腦幹位於腦的底部,是人類的生命中樞所在。該處被認為是生命的中樞。因為它功能極其重要,位置深在,以往無論採用何種手術入路,都難以到達,並且,手術風險極高,因此常常被認為是手術禁區。近年來,國際上逐漸有采用經鼻內鏡,以極微創的方式,即不開顱,切除該部位的腫瘤。近日,我們在跟蹤國外最新進展,在神經外科的配合下,採用經鼻、斜坡,切除腦幹處的巨大囊腫(約5X4X3cm)。該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現
發布於 2023-01-30 05:47
0評論
學習脊柱內鏡手術的過程要經歷一段學習曲線。脊柱內鏡手術包括穿刺技術、置管技術、鏡下操作技術三大組成部分。它實際上是兩種技術的雜交,即穿刺介入技術和關節鏡技術的融合,這兩項迥異的技術如何變得水乳交融,它們的媒介和橋樑就是精準的置管技術,只有精準地將工作通道置入到病變部位,才能完成一個成功的脊柱內鏡手術。剛開始學習脊柱內鏡手術的時候會覺得這項技術難以掌握,直到我突然有一天頓然領悟。曾經和一位消化內科
發布於 2022-10-09 11:43
0評論
1、垂體瘤是甚麼腫瘤?發病情況如何?垂體瘤就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也叫垂體腺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約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根據目前國內流行病學調查垂體瘤人群年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左右;而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垂體腺人群年發病率高達7.5~15/10萬人。正常人群隨機MRI檢查時垂體腺瘤發現率為10%~38.5%(平均22.5%)。近年來垂體瘤的發病率或者發現率越來越高,主要的原因
發布於 2023-01-10 04:56
0評論
消化道早期癌的傳統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外科手術雖可以根治病變,但創傷較大、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也較大。近年來消化內鏡微創治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能在內鏡下,以極低的創傷,將早期癌或癌前病變完整切除,達到與外科開腹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而對患者生活質量幾乎無影響。這就是近幾年來消化內鏡下治療的“明星”技術之一:內鏡下粘膜下層剝離術(ESD)。它是指在內鏡下,通過特殊刀具,將早期癌腫病灶與其
發布於 2022-12-01 16:31
0評論
    傳統乳腺癌手術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激發了外科醫生的微創探索,乳腔鏡開創了乳腺癌微創外科新天地。乳腔鏡輔助保乳手術,改善了常規保乳手術的功能和美容效果。乳腔鏡皮下乳腺腺體切除一期假體植入術治療乳腺癌已顯示明顯優勢。乳腔鏡輔助小切口改良根治術可以避免常規手術中對腫瘤的擠壓,擺脫胸壁巨大、醜陋切口瘢痕。乳腔鏡腋窩淋巴結清掃體現了微創和功能效果。乳腔鏡手術還解決和改善了乳腺外科的部分臨床難題,如內
發布於 2022-10-01 08:39
0評論
胃腸道間質瘤源於消化道的間葉組織,是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間質幹細胞及潛在惡性生物學行為的腫瘤。間質瘤可發生於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胃是間質瘤最好發的部位,佔此疾病的50%一60%。對於未發生轉移的間質瘤,目前認為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措施。由於間質瘤多呈外生膨脹性生長,而非瀰漫浸潤性生長,擴大性切除病灶、淋巴結清掃等對預後並無影響,故完整的局部切除術是當前全球公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間質瘤的這些生
發布於 2023-01-09 14:46
0評論
1、椎間孔鏡技術概述椎間孔鏡與脊柱內窺鏡類似,是一個配備有燈光的管子,它從病人身體側方或者側後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進入椎間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區實施手術。在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做手術,在內窺鏡直視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經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組織。然後使用各類抓鉗摘除突出組織、鏡下去除骨質、射頻電極修復破損纖維環。手術創傷小:皮膚切口僅7mm,如同一個黃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術後僅縫1
發布於 2022-12-27 00:0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