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30 05:27

  嗅神經母細胞瘤來源於鼻腔頂部,前顱底篩凹區域的嗅覺上皮。由於位置特殊,因此多發生顱底侵犯,破壞顱底骨質,顱底侵犯等。其早期症狀有嗅覺減退、鼻塞、呼吸不暢以及鼻子出血等。以手術治療為首選。
  我們接診一例患者,來自江蘇,女,56歲,發生間斷鼻出血、嗅覺減退3個月。來診後,我們檢查,發現,鼻腔前顱底區域大腫瘤,強化明顯(意味著血供豐富);顱底區域骨質破壞。但比較幸運,在影像上顯示,顱內硬膜內無腫瘤侵犯現象。此類腫瘤,要求切除腫瘤以及顱底的嗅覺上皮以及篩凹骨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將篩孔內的微小癌巢全部切除乾淨。
  經謹慎策劃,採用經鼻內鏡,經天然鼻孔,行腫瘤、嗅區以及顱底骨質(雞冠、篩板以及篩凹)的切除,之後行顱底重建。腫瘤全部切除。如術後複查MRI影像。手術當中,腫瘤全部切除後暴露前顱底硬腦膜。術後病人一週後出院。目前觀察中。

經鼻內鏡切除嗅神經母細胞瘤相關文章
嗅神經母細胞瘤簡介起源於嗅神經的神經外胚層,佔鼻腔腫瘤的3%,過去被認為是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因其確切的組織來源不明確,曾被命名為嗅神經上皮瘤、嗅神經母細胞瘤,成感覺神經母細胞瘤。1993年WHO腫瘤病理分類將嗅神經母細胞瘤歸於神經元腫瘤,並加括號說明包括嗅神經上皮瘤。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其中l0-20歲、50-60歲為雙高峰,男性多見。該腫瘤一般發生於鼻腔頂部、上壁及側壁,病程進展較緩慢,呈局
發布於 2022-10-23 16:14
0評論
      21歲的小張原本是一名漂亮的東北姑娘,但是這一切在3年前卻悄悄發生了變化.原本身材苗條、面容清秀的她變得手腳粗大、嘴唇變厚、皮膚變黑變粗糙.這可嚇壞了小張的媽媽,趕緊帶著小張四處求醫。       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原來小張的腦袋裡長了一個31mm*26mm*33mm大腫瘤,這個腫瘤正好長在了腦垂體上,導致了生長激素過渡分泌,才使小張的的外貌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小張
發布於 2022-10-21 08:04
0評論
正常情況下從出生到成年,眼眶與頭顱骨骼按一定比例伴行發育,同時還要適應並滿足在發育期間成倍增長的眼球體積。胎兒和嬰幼兒的眼瞼、眼窩、眼眶及頜面發育均有賴於正常眼球的存在和發育,特別是眼眶諸骨的發育。雖然不同研究者對眼眶增長曲線的結論不同,但同樣都一致認為:在1歲之前是眼眶生長髮育最快的時期,也是眼眶整個發育期的關鍵時期。Bentley應用MRI對8個月至15歲非眼科疾病兒童進行眼眶容積的測量後表
發布於 2022-09-26 20:53
0評論
   腦幹位於腦的底部,是人類的生命中樞所在。該處被認為是生命的中樞。因為它功能極其重要,位置深在,以往無論採用何種手術入路,都難以到達,並且,手術風險極高,因此常常被認為是手術禁區。近年來,國際上逐漸有采用經鼻內鏡,以極微創的方式,即不開顱,切除該部位的腫瘤。近日,我們在跟蹤國外最新進展,在神經外科的配合下,採用經鼻、斜坡,切除腦幹處的巨大囊腫(約5X4X3cm)。該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現
發布於 2023-01-30 05:47
0評論
隨著神經外科技術和相應儀器設備的發展,垂體腺瘤的外科治療在不斷的完善。儘管應用顯微外科經鼻蝶治療垂體腺瘤已經十分成熟,但隨著神經內鏡技術在經鼻蝶外科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對垂體腺瘤的手術治療質量。我們自2000年5月~2006年5月,應用神經內鏡經鼻蝶手術治療垂體腺瘤678例,現報告如下。1、對象與方法1.1一般資料男298例,女380例;年齡14~80歲,平均36.5歲。頭痛412例,異常閉經3
發布於 2022-10-20 03:39
0評論
本文作者在此探討了應用神經內鏡對部分顱底脊索瘤病人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方法和相關問題。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在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間,我們應用神經內鏡手術治療30例顱底脊索瘤的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在18~55歲,平均30.5歲。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張亞卓2、臨床表現:頭痛26例,其他臨床表現包括,視力下降和視野異常7例,顱神經麻痺(外展神經和動眼神經)5例,鼻衄2例,
發布於 2022-10-20 03:44
0評論
鼻竇囊腫在鼻科疾病中佔相當部分的比例,鼻竇囊腫可以分為粘液囊腫和粘膜瀦留囊腫。鼻竇粘液囊腫一、發病機制和成因主要原因:由於導管內的炎性改變;在額鼻管附近額竇外傷、手術和額竇內骨瘤的生長造成鼻額管阻塞。竇內粘膜粘液腺導管阻塞與腺體之增生也為重要原因之一。鼻竇粘液囊腫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目前原發性粘液囊腫的原因不清。繼發粘液囊腫被認為鼻竇口阻塞,鼻竇引流受阻。額竇由於其引流經過長的鼻額管,沿途被阻塞
發布於 2023-03-08 14:26
0評論
巨大垂體腺瘤是特指大於3釐米的各類大垂體腺瘤,因腫瘤向鞍上生長突向大腦並嚴重壓迫視神經,常引起閉經,視力視野障礙等症狀。傳統的經鼻顯微鏡手術因視野範圍所限制,無法看到腫瘤生長至鞍上的部分,也就無法切除腫瘤。故常常不得不選擇創傷較大的開顱手術。近年來高清內鏡極佳的照明和視野完全克服了傳統顯微鏡的缺點,迅速取代了開顱手術甚至傳統經鼻顯微鏡手術,而且切除腫瘤更徹底,更微創,手術併發症更少發生。以下一系
發布於 2023-01-10 01:56
0評論
      患者,男,安徽人氏,發現鼻腔腫瘤2年餘,曾在外院行經鼻腔腫瘤切除術。術後1年發現鼻腔復發,有向顱內生長趨勢。但是未積極治療。再近1年後在外院就診,後為求根治,來我院。我將其收入院後,我科同神經外科聯合手術,獲得滿意療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經鼻內鏡下切除鼻腔頂部腫瘤,截斷在該處的腫瘤營養血管。該血管在手術當中觀察得很清楚,由右側眼眶,進入鼻腔。我們將該血管控制後,為神經外科醫師進一步
發布於 2023-01-30 05:02
0評論
       鼻腔鼻竇惡性種類繁多,也包括來自於鼻腔鼻竇黏膜的惡性黑色素瘤。此類腫瘤號稱癌王,惡性程度極高,極易發生遠處的轉移。以往發生於鼻腔鼻竇區域的惡性腫瘤常常需要切除上頜骨、牙槽以及眼眶,對面部造成極大的損毀。但是近年來,由於患者日益重視術後的生存質量以及迴歸社會後有尊嚴的生活,因此患者保留眼眶、眼球,保留頜骨以及牙槽的的意願普遍提高。我們針對鼻腔鼻竇惡性腫瘤的手術中採用內鏡技術,在影像導
發布於 2023-01-30 04:3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