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心率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的,6~10歲的兒童心跳為80~100次/分鐘,10~14歲的青少年心率約70~90次/分鐘,成人為72~74次/分鐘。如果沒有參加劇烈活動,心跳超過100次/分鐘,並伴有心慌的感覺的現象是“心動過速”。
病理性心動過速又可分為竇性心動過速和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兩種。竇性心動過速的心臟位置特點是心率加快和轉慢都是逐漸進行,通常每分鐘心率不會超過140次,多數無心臟器質性病變的,通常無明顯不適,有時有心慌、氣短等症狀。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每分鐘心率可達160~200次,以突然發作和突然停止為特徵,可發生於心髒有器質性病變或無心臟器質性病變者。發作時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續數分鐘、數小時至數天,突然恢復正常心率。發作時病人自覺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及頭頸部發脹、跳動感。無心臟病者一般無重大影響,但發作時間長,每分鐘心率在200次以上時,因血壓下降,病人發生眼前發黑、頭暈、乏力和噁心嘔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現心動過速,往往會誘發心絞痛。
青春期心動過速是不是心臟病呢 ?
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內臟器官之一 ,由於心臟不停地舒縮跳動 ,血管中的血液循環不息地流遍人體全身 ,並維持人的各種生理代謝 ,人才能得以生存。正是因為心臟週而復始不停地搏動 ,在心電圖上呈現有規律的“波” ,組成了人的“生命旋律”。
正常情況下 ,心臟跳動每分鐘約 60次 - 80次。如果每分鐘心跳超過 100次 ,則稱為“心動過速” ,或稱為心悸。為甚麼會出現心動過速呢 ?原因是複雜的 ,諸如各種類型的心臟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以及服用某些藥物之後 ,都會導致心動過速。醫學研究表明 :青春期青少年出現的心動過速 ,絕大多數並不是器質性心臟病所致。真正心臟病的心悸症狀 ,與青春期心動過速是很大區別的 ,且在發病年齡上也是多見於中老年人。
青春期心動過速如何預防?
據臨床統計 ,青春期心動過速在 16歲 - 20歲年齡組就診率中佔 16。 8%。這類青春期心動過速者除感到心慌之外 ,多伴有頭暈、乏力、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樣症候。然而 ,他們到醫院診治時除能查見心率明顯增快之外 ,其他有關項目的輔助檢查皆為正常。這是甚麼原因呢 ?究其發生機理 ,與青春期的植物性神經功能暫時失調密切相關。因為青春期是人體發育的旺盛時期 ,亦是各器官的功能從基本成熟到完全成熟的過渡階段 ,在這一特殊時期 ,心、肺、腦、生殖器等器官組織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支配下 ,會迅速發生改變。在神經系統中 ,植物性神經是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 ,藉助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亦稱迷走神經 )來協調和平衡 ,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但是 ,處於青春期的植物性神經功能往往不夠穩定 ,容易出現紊亂或功能失調 ,一旦交感神經活動佔了主導地位 ,那就可能導致青春期心動過速。不過應該瞭解 ,這種情況只是暫時性的功能障礙 ,青春期結束後 ,心悸等症候可不治而愈。 青春期心動過速雖不算甚麼器質性疾患 ,但若每分種心跳超過 120次 ,也是很難受的。此時就應該休息和適當調整 ,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調節植物神經的藥物 ,心悸在每分鐘120次以下者 ,一般勿需休息 ,遵循醫囑酌情服些藥物就可以了。 保持心情愉快 ,防止劣性情緒困擾是對待青春期心動過速的正確態度 ,不要為暫時的青春期生理功能障礙而背上心理包袱。事實證明 ,青春期青少年身體各方面雖“初具規模” ,但還未完全發育成熟 ,故應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 ,注意生活規律 ,講究心理調適 ,不要吸菸、喝酒或吃刺激性食物 ,勿私自亂用藥物 ,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青春期心動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