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的關節疾病,是由於衰老及肥胖、損傷等其它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生化代謝的異常及蛋白多糖的丟失,從而導致關節軟骨局部軟化、磨損及結構性破壞,可伴有繼發性的骨質增生,最終導致關節疼痛甚至功能喪失。臨床可產生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症狀。疼痛多在活動時發生,故中老年人在上下樓、負重行走以及長途步行時會產生疼痛感,休息後可逐漸緩解。在引起骨關節炎的病因中,年齡是最危險的因素。40歲以前骨關節炎很少,在50歲以後,該病的發病率呈指數上升,國內60歲以上人群中放射學診斷的骨關節患病率為42%。其次是體重,65歲以上60%的超重者發生膝關節骨關節炎。因此,膝關節骨關節炎是影響老年人活動的最常見病因。
治療方案的選擇過程中,首先醫生要做好病人教育和諮詢工作,醫生應讓患者確信,多數骨關節炎患者,能進行正常的生活,通過採取一系列簡單、有效的措施,如休息和鍛鍊,止痛藥物,體療和減輕體重能夠減輕症狀,改善功能。應鼓勵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運動形式,避免一些不適當的可加重關節退變的活動。
其次需要病人較好的配合,特別在減體重及功能康復方面,只有患者充分的配合,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第三,醫生應充分了解各種治療的優缺點,並向病人講清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止痛藥應用應有分寸,過度應用可造成膝關節過度活動,加重關節退變,同時也有引起消化道潰瘍的危險。關節內注射激素可能引起感染,過度用關節,造成軟骨營養失衡和激素微小晶體對軟骨有磨損作用,1年內注射次數不能超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