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05:21

  一、梨狀肌綜合徵主要症狀是甚麼?

  疼痛是梨狀肌綜合徵的主要表現。疼痛以臀部為主,並可向下肢放射,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劇烈,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患者可感覺疼痛位置較深,放散時主要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有的還會伴有小腿外側麻木、會陰部不適等。疼痛嚴重的可訴說臀部呈現“刀割樣”或“灼燒樣”的疼痛,雙腿屈曲困難,雙膝跪臥,夜間睡眠困難。大小便、咳嗽、打噴嚏等因為能增加腹壓而使患側肢體的竄痛感加重。

  二、梨狀肌綜合徵的主要原因是甚麼?

  梨狀肌損傷是導致梨狀肌綜合徵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傷史,如閃、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負重行走及受涼等。某些動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變直位時使梨狀肌拉長、牽拉而損傷梨狀肌。梨狀肌損傷後,局部充血水腫或痙攣,反覆損傷導致梨狀肌肥厚,可直接壓迫坐骨神經而出現梨狀肌綜合徵。其次,梨狀肌與坐骨神經的解剖關係發生變異,也可導致坐骨神經受壓迫或刺激而產生梨狀肌綜合徵。此外,由於部分婦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關節發生炎症時也有可能波及梨狀肌,影響通過梨狀肌下孔的坐骨神經而發生相應的症狀。因此對於此病的女性患者還需瞭解有無婦科炎症疾患。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大部分梨綜合症病人有扛抬重物,挫閃扭傷和勞累受涼史,梨肌部位有明顯壓痛,腰部壓痛和叩擊痛,棘突無偏歪,腰部抬高試驗可以(-),或在60°以內(+),超過60°反而為(-),但要注意相當一部分腰突病人合併梨綜症。典型病例在梨肌部位可觸到條索狀隆起,局部鈍厚,或呈瀰漫性鈍厚,慢性梨綜症則出現梨肌鬆軟萎縮,與下列疾病相鑑別。

  1、腰突症:每發生於20~40歲的青壯年,以下腰部疼痛伴一側下肢疼痛為主要特點,可有腰部脊柱偏歪,在L4,5或L5S1棘突旁有明顯壓痛,受壓的坐骨神經由臀部向下呈放射性疼痛,極少向腰部放射。

  2、腰部小關節紊亂:起因突然無明顯外傷史,很少出現坐骨神經痛,如因靠近神經根的小關節周圍發生炎症局部水腫時,則可影響神經根,此時在腰後伸動作時,可以出現放射性坐骨神經痛。

  3、腰椎結核:本病發病緩慢,進行性加重,無間歇期,腰腿扣擊痛在棘突,無放射痛,血沉快,x線片錐體邊緣有缺損,或有寒性膿影。

  4、椎管狹窄症:本症分間歇性跛行型椎管狹窄和坐骨神經痛椎管狹窄症,前者不能久站和走長路,走久則會出現下肢麻木無力,休息下蹲後好轉;後者有長期下腰痛病史,臨床症狀有腿痛伴麻木,每在下蹲或躺臥後恢復,多為兩側,或左右交替出現,直腿抬高試驗均為陰性。

  四、梨狀肌綜合徵非手術療法有哪些?

  非手術療法治療梨狀肌綜合徵包括手法、局部封閉、肌注、理療、中草藥、針灸等。

髖部疼痛,跛行 C型侏儒症候群相關文章
所謂「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infantsyndrome)」,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造成其腦部傷害,甚至死亡。目前臨床病例多發生於0-4歲的嬰兒或幼小兒童,但主要好發對象為0-8個月大的嬰兒,原因是嬰兒頸部較為柔軟、脆弱,及其身體比例和大人有差異,嬰兒的頭部比例約佔身長得1/4,且嬰幼兒期腦部發育較快,因此,寶寶頭部的重量也約佔全身重量的1/4
發布於 2023-08-23 16:16
0評論
小王32歲,平時喜歡運動。一年前出現右側腹股溝區疼痛。起初小王自己也沒有在意,覺得可能是運動時不小心造成的韌帶損傷,休息一段時間也許就會好,因此沒有重視,每天依舊上班,只是不再踢球了。但是三個月後,疼痛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有加重的趨勢,連下蹲也變得疼痛了。不得已去醫院做檢查,拍X光片,但診斷報告表明髖關節未見明顯的異常。醫生也說沒甚麼大問題,因此給予對症處理。口服了一些消炎止痛藥後,略有好轉,但依
發布於 2023-03-01 06:56
0評論
1、腦出血 不論大人還是孩子,腦內組織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須避免受到外力的撞擊,才能保護大腦組織的安全,特別是不滿1歲的寶寶,更需要注意頭部的安全。因為出生時嬰兒大腦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的二分之一,但體重大約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並且嬰兒的頸部肌肉群肌力比較弱,不足以支撐寶寶的頭部。 另外,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很結實,受到強大的外力時容易晃動,大腦表面與頭骨下的靜脈相接的血管也會晃
發布於 2023-08-23 16:22
0評論
假如平日裡身姿矯健的“逛街族”突然持續出現膝關節或者髖關節酸脹,多數人或許不會想到,這個看似簡單的關節扭傷背後可能另有隱情。“髖臼發育不良”在發病早期往往表現為膝關節痠痛,這一“聲東擊西”的症狀特點常會“忽悠”患者,致使許多人放鬆警惕,延誤治療。“逛街族”身陷關節疼痛謎團愛逛街的小王近日不得不放棄上街購物的愛好,在家休養,與膝關節疼痛“抗衡”。令她感到不解的是,去醫院作了膝關節檢查後發現一切正常
發布於 2023-03-01 06:51
0評論
概述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相信有不少的家長朋友,在寶寶出現了哭泣或者是不安等情緒的時候,父母或者是一些老年長輩總是習慣抱著寶寶不停的搖晃,希望通過搖晃的方法可以安撫到寶寶的情緒,從而使寶寶停止哭聲,雖然這是在生活中一個非常常見的做法,但是事實上,該方法對於寶寶所造成的傷害性是非常大的。今天讓我們瞭解一下到底甚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步驟/方法: 1、 嬰兒搖晃症候群疾病的發生,主要是指兒童的
發布於 2023-03-17 23:35
0評論
一次劇烈的搖晃就有可能會造成搖晃症候群,但即使搖晃動作不劇烈,若長期反覆地施行,累積數次後,也容易讓寶寶出現這種症狀。有搖晃症候群的寶寶,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慾不振或煩躁不安,接著出現抽搐或意識不清等現象。抽搐也許是偶發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頻繁發生,嚴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直接傷害是在大腦,腦部出血造成腦組織腫脹,進而壓迫腦神經,腦神經受損後是無法回覆到原先的狀況的,存活的
發布於 2023-08-23 16:29
0評論
不要以劇烈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 寶寶哭鬧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沒睡好、想喝好、尿溼、身體不舒服等等。家長應給予愛心和耐心,找出孩子哭鬧的原因,切忌不要在用力搖晃寶寶。 抱/背寶寶頸部要支撐 除了激烈搖晃寶寶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在抱或背的時候,必須給予寶寶頸部有力的支撐,並固定其頸部,避免搖晃寶寶頸部。寶寶的頸部能自行支撐頭部,約在6個月大時,在這之前,只要抱著寶寶,家長都應以手掌支撐住寶寶的頸部。 若
發布於 2023-08-23 16:36
0評論
間歇性跛行,是一個症狀學名詞,在門診就診時可能常聽到醫生提及。相對而言,這種症狀最常見於腰椎疾患,但胸椎管管狹窄症患者亦可出現此類症狀,二者在細節方面有所不同,瞭解並關注其細微差別之後就可避免誤診或漏診。下面,且聽我徐徐道來:甚麼是間歇性跛行呢?出現間歇性跛行時該如何應對呢?從字面意思講,“跛行”是指走路時一瘸一拐的步態,在下肢關節或肌肉損傷的患者常可見到,他們的跛行是持續的,而“間歇性跛行”就
發布於 2022-12-20 02:40
0評論
1、老年髖部骨折是怎麼回事?說到骨折,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就是交通事故、地震塌方、高處墜落……年輕人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的確是這些。但對於老年人,輕輕地彎個腰甚至打個噴嚏都可能導致骨折。俗話說「老人的骨頭比較脆」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老年人骨質疏鬆發生率比較高,骨質脆性比較大,不是很大的外力就能造成骨折。而老年人一旦摔跤,常出現的就是髖部骨折。髖部骨折過去也被稱作「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其含義就是
發布於 2023-02-08 09:27
0評論
    春季到了,青少年戶外運動增加,因髖關節疼痛就診的青壯年患者在門診中很常見。在我國,這些患者中最常見的病因為股骨頭缺血壞死,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炎性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等等。但是其中有部分患者的髖關節疼痛症狀隱襲,病程緩慢,髖關節畸形不重,因而難於明確診斷為某種疾病。青少年髖部疼痛需謹防髖關節撞擊綜合症。髖關節撞擊綜合徵,又稱為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徵(femoroacetabular imp
發布於 2023-03-21 00: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