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度警覺性
因為社交恐懼症患者極端重視他人的評價,所以對他人身上預示不滿的跡象和可能會讓別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現都非常警覺。比如他們會很關注別人皺眉、看錶的動作,以及自己的穿著、舉止是否得當等。他們常常會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於一些自認為是具有威脅性的信息,從而會誇大這些信息的重要性。另外,對社交中負面信息的過多關注,也會干擾正在進行的社交活動,從而降低成效。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當注意被過多地分配到關注外界威脅性信息上,結果就很可能會造成當前的社交活動因得不到足夠的注意而失敗。比如突然關注到自己的某些言論不當,從而干擾了正常的思路,最後變得無法繼續往下回答問題等。這種失敗又會引起他人的負面評價,從而加劇了社交恐懼症患者對社交情境的恐懼及對自己社交表現的不滿,形成惡性循環。
2.錯誤思維
社交恐懼症患者具有誇大負性信息的認知特點,而歪曲了的認知狀態,必然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削弱他們正確的思維能力,導致其判斷的準確性下降,對歪曲的事實信以為真,進而行為失當,反應過度。當社交恐懼症患者遭遇到令他們恐懼的社交情境時,其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方式,對社交信息的片面加工,以及由此進行的錯誤的邏輯推論,就註定了人際交往的不良發展。正是這種歪曲的認知--行為模式,導致了社交焦慮不斷呈螺旋式上升的惡性循環。
3.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會看出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迴避社會。不願意和人交往。
4.家庭原因
從小性格受到壓抑,家長屬於圈養孩子,讓孩子長期接觸不到外界,長期處於被逼迫狀態,慢慢走向心理扭曲,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遷過於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