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病:可急可緩,急性肝性腦病起病急驟,前驅期極為短暫,可迅速進入昏迷,多在黃疸出現後發生昏迷,也有在黃疸出現前出現意識障礙而被誤診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腦病起病隱匿或漸起,起初常不易發現,易誤診和漏診。
(2)性格改變:常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主要是原屬外向型性格者表現為抑鬱,而原屬內向型性格者表現為欣快多語。
(3)行為改變:最初可能僅限於一些“不拘小節”的行為,如亂寫亂畫,亂灑水,亂吐痰,亂扔紙屑,菸頭,亂摸亂尋,隨地便溺,房間內的桌椅隨意亂拖亂放等毫無意義的動作。
(4)睡眠習慣改變:常表現為睡眠倒錯,也有人稱為近迫性昏迷(impending coma),此現象有人發現與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時相紊亂有關,提示病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處於紊亂狀態,常預示肝性腦病即將來臨。
(5)肝臭的出現:是由於肝功能衰竭,機體內含硫氨基酸代謝中間產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經肺呼出或經皮膚散發出的一種特徵性氣味,此氣味有學者稱爛蘋果味,大蒜味,魚腥味等。
(6)撲翼樣震顫:是肝性腦病最具特徵性的神經系統體徵,具有早期診斷意義,但遺憾的是並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現撲翼樣震顫,方法是:囑病人伸出前臂,展開五指,或腕部過度伸展並固定不動時,病人掌-指及腕關節可出現快速的屈曲及伸展運動,每秒鐘常可出現1~2次,也有達每秒鐘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側位動作,此時病人可同時伴有整個上肢,舌,下顎,頜部的細微震顫及步態的共濟失調,或發於單側,也可出現於雙側,這種震顫不具有特徵性,也可見於心衰,腎衰,肺衰等病人,震顫常於病人睡眠及昏迷後消失,甦醒後仍可出現。
(7)視力障礙:並不常見,但近年來國內外文獻報道逐漸增多,肝性腦病發生時病人可出現視力障礙,失明為主要臨床表現,這種視力障礙是短暫的,功能性的,可隨著肝性腦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隨著肝性腦病的恢復而復明,其發病機制不明,多數認為與肝性腦病一樣複雜,為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此種視力障礙現象,目前命名尚未完全統一,為全面反映這種肝,腦,眼之間的關係,作者曾將此類表現稱為“肝-腦-眼綜合徵”。
(8)智能障礙: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的智能發生改變,表現為對時間,空間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顛三倒四,書寫困難,計算,計數能力下降,數字連接錯誤,也是早期鑑別肝性腦病簡單,可靠的方法。
(9)意識障礙:繼智能障礙後即出現比較明顯的意識障礙,由嗜睡,昏睡逐漸進入昏迷狀態,各種反應,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狀態逐漸進入昏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