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的恢復效果,與康復訓練開始的時間關係密切,更取決於康復訓練的科學與否。以下,我們就以老年人骨折為例,講講最常見的橈骨和髖骨骨折康復訓練的基本方法。
橈骨(手臂處)骨折遠端康復的最基本做法是抬高患肢,最好高於心臟水平,利於靜脈迴流,可以起到消腫作用。還可以進行手指的屈伸活動,別小看這個動作,它可以有效促進肌肉的收縮,緩解水腫,防止肌肉萎縮。同時,要加強骨折近端的康復。比如,如果是腕關節受傷,固定後一般會使用三角巾懸吊,此時肩關節和肘關節都被固定,活動受限,患者就要有意加強肘關節和肩關節等相鄰關節的康復訓練,避免骨折癒合後肩膀不會動了。
髖骨骨折的患者,如果年齡在60歲以下,骨折異位程度不嚴重,首選進行內固定治療,固定後可以儘早進行康復訓練。一方面進行下肢肌肉力量訓練,可以做踝關節背伸、蹠屈練習,即屈伸踝關節,加強靜脈迴流,患者躺在床上就可以進行。動作要領是腳掌向下壓,然後往回勾,繃住勁兒堅持一會,可以起到鍛鍊小腿肌肉力量的作用。雙腿都要做,骨折的患肢也要做。另一方面,可以進行伸直膝關節的訓練,平時膝關節的活動範圍是0到140度左右,練習時儘量抬高一點,可以鍛鍊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的力量。對於年輕患者來說,如果沒有合併其他部位損傷,手術後應儘早離床活動。但患肢不要著地,可以使用柺杖來輔助行走。早期的離床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肺部感染、血栓、褥瘡、泌尿系統感染等併發症。
需要提醒的是,康復訓練要在醫生允許的範圍內,根據每個人原有體質、年齡和骨折性質不同制訂不同的鍛鍊方案,循序漸進,避免引發劇烈疼痛。骨折病人可能會擔心訓練導致骨頭錯位,其實一般來說,在醫生指導下做上述動作都沒問題。剛開始,可以早中晚一天練習3次,每次練習10分鐘左右,如果第二天肌肉感覺特別痠疼,當天的活動量可以酌情減少;如果只是微微痠痛,可以忍受,康復方案就建議繼續保持。幾天之後,如果感覺良好,再循序漸進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