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4 23:42

  1)選穴 崑崙、解溪、申脈、照海、太溪、阿是穴。

  (2)定位 崑崙: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溪:足背踝關節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申脈: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內髁尖正下方凹陷處。

  太溪: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足內側的照海,再刮崑崙、解溪、太溪、申脈,最後刮阿是穴。

  (4) 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足部內側的照海穴,宜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來回刮動,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然後繼續刮拭足部崑崙、解溪、太溪、申脈穴,自上而下來回刮動,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刮拭足部阿是穴,出痧為度。

跟骨痛的刮痧療法相關文章
足跟疼痛由於病因不同預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數由於跟骨外傷,長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發育階段應避免跑跳,尤其是高處跳下,在症狀早期應注意此點。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於勞損,蹠腱膜炎,跟骨結節滑囊炎,脂肪墊變性引起。此期應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減輕足跟負荷。穿軟底、後跟部墊一軟而圓型墊,圓墊中央凹陷,高度約2~3釐米高,這樣使全身重心前移,減少足跟
發布於 2024-12-14 23:55
0評論
一、氣滯血瘀型: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二、肝腎虧虛型: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痠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三、寒凝血瘀型:氣血運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
發布於 2024-12-14 23:35
0評論
跟骨痛的秘方 跟骨在長期行走站立受到各種方向應力,引起跟骨周圍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墊退變以及跟骨內壓改變。表現為跟骨周圍疼痛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稱跟骨痛或跟痛證。屬於中醫學“骨痺”。 未病先防 足跟疼痛由於病因不同預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數由於跟骨外傷,長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發育階段應避免跑跳,尤其是高處跳下。在症狀早期應注意此點。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於勞損
發布於 2024-12-14 23:49
0評論
麥粒腫是感受外邪,眼瞼邊緣生小硬結,紅腫疼痛,形似麥粒,易於潰膿之眼病。又名“針眼”,“偷針”,“土疳”,多生於一眼,且有慣發性,患者青年較多見。 麥粒腫初起有眼瞼癢、痛、脹等不適感覺,之後以疼痛為主,少數病例能自行消退,大多數患者逐漸加重。檢查見患處皮膚紅腫,觸摸有綠豆至黃豆大小結節,並有壓痛。 如果病變發生在近外眼角處,腫脹和疼痛更加明顯,並伴有附近球結膜水腫。部分患者在炎症高峰時伴有惡寒發
發布於 2024-12-18 14:46
0評論
一、肺經蘊熱 (一)症狀 表現為痤瘡丘疹多分佈於鼻周。 (二)治法 (1)選穴合谷、曲池、尺澤、大椎、肺俞。(見圖6-1-1、圖6-1-2、圖6-1-3、圖6-1-4) 放痧:委中。 (2)定位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大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當
發布於 2024-12-24 17:25
0評論
一、肺經蘊熱 (一)症狀 表現為痤瘡丘疹多分佈於鼻周。 (二)治法 (1)選穴合谷、曲池、尺澤、大椎、肺俞。(見圖6-1-1、圖6-1-2、圖6-1-3、圖6-1-4) 放痧:委中。 (2)定位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大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當
發布於 2025-01-07 01:01
0評論
1、老年性跟骨痛的預防:老年性跟骨痛多由於勞損,蹠腱膜炎、跟骨結節滑囊炎、脂肪墊變性等因素引起。此型的跟骨痛患者應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另外抬高足跟可以減輕足跟負荷。可以穿軟底、後跟部墊一軟而圓型墊,圓墊中央凹陷,高度約2~3釐米高,這樣使全身重心前移,減少足跟部受壓,進而緩解疼痛。 2、平足症引起跟骨痛的預防:平足症引起跟骨痛主要是由於足弓減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傾倒,則在長期行走時疼痛出現,
發布於 2024-12-15 00:02
0評論
概述 眾所周知,凡事有因才有果,對於疾病也不例外,而我們也只有在瞭解了疾病的病因後,才能更好的進行預防和治療。 步驟/方法: 1、 當足跟出現骨刺時,會引起跟骨痛,這主要是因為骨刺使足跟的組織受到了摩擦,從而導致產生了無菌性炎症,最後出現了疼痛。 2、 足底蹠腱膜炎也會引起跟骨痛,此病的發生與長期負重有關,比如長期行走會很容易引起蹠腱膜勞損,導致無菌性性炎症出現,產生疼痛。 3、 足底脂
發布於 2024-06-14 04:58
0評論
無論在電視中,還是在動物園裡我們經常看見老虎、熊等動物喜歡用身子在樹上蹭來蹭去,大象、犀牛愛在泥漿裡打滾,飛禽喜歡用喙啄自己的身體並梳理羽毛,它們為甚麼喜歡這樣做呢?實際上這是動物用最原始、最本能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身體。這就是刮痧的雛形。人類進化後,最初也是用石頭在疼痛部位摩擦敲打,發現能減輕疼痛甚至治癒。聰明的人類經過幾千年的探索、研究、創造,發明用針代替石頭,刺激人體的深部穴位,以得到更強烈
發布於 2023-03-19 22:56
0評論
(1)選穴大椎、合谷、曲池、尺澤、外關、風池。 (2)定位大椎:背部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問,第二掌骨橈側中點。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尺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緣。 外關:在前臂背側,在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3)
發布於 2024-02-29 03: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