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癥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嘌呤代謝紊亂或腎臟排洩尿酸減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癥。健康人血漿中尿酸量為0.12~0.36 mmol/L, 男性平均為0.27 mmol/L,女性平均為0.21 mmol/L左右。當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超過7 mg/dl,尿酸與Na+形成溶解度極低的尿酸鈉結晶,即可沉積於關節、軟組織、軟骨及腎等處,從而導致關節炎、尿路結石及腎臟疾病。
經化療或放療,瘤組織被迅速破壞,核酸分解劇增,以致併發高尿酸血癥及腎功能減退。一般在血pH值為7.4時,尿酸均為可溶性尿酸鈉鹽;在血pH值為5時,則成為不溶解的尿酸鹽結晶沉積於遠端腎小管,導致急性高尿酸血癥腎病。現將這種急性代謝紊亂稱為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徵。實踐表明,腎血流量減低者立即化療易發生腎功能衰竭。腫瘤迅速溶解且尿少者,發生腎功能衰竭的危險比尿量正常者明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