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本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目前認為與感染、免疫異常和遺傳有關。由於本病可見於集體生活環境的人群,而且起病很急,先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用抗生素治療似有效,33%~47%的病人尿培養沙眼衣原體陽性,所以長期以來認為衣原體、螺旋體、痢疾桿菌、第4性病菌、支原體、乙型肝炎病毒、皰疹病毒等為其感染性病因,但均未得到證實。相反,根據高γ球蛋白血癥,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增高等推測,體內免疫反應相關的炎症機制對本病起決定性作用。另外,在病人血內查到抗前列腺抗體的頻率顯著高於正常群體,從而提示體內炎症是自身免疫反應的結果。據報告,本病在英國、美國多發生於性生活後,而在歐洲、非洲、中東和遠東多發生在細菌性痢疾之後。
1.感染 在英國和北美大多數賴特綜合徵發生在性交後,稱為性獲得型。其致病菌為沙眼衣原體或支原體。有報告在賴特綜合徵病人的關節滑液或滑膜活檢標本,33%~69%的病人有更高的衣原體特異性抗體反應。在歐洲、非洲、中東、遠東和我國,則多發生在細菌性痢疾感染之後,稱為痢疾後型。通常由腸道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所致,包括福氏桿菌、志賀桿菌、沙門菌、幽門螺旋桿菌及耶爾森菌。國內有報告90%以上的患者發病前有痢疾或腹瀉史,大便培養陽性結果者均為福氏痢疾桿菌。本病也可發生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且以賴特綜合徵為最常見及最早被發現。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更多的證據證明本病與感染有直接的關係。
2.免疫異常 因為賴特綜合徵患者有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IgG、IgA及α2:球蛋白增高,而且非細菌性尿道炎或腸炎後可發生無菌性滑膜炎,提示免疫因素在發病機制中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尚未證實本病與系統性紅斑狼瘡一樣有普遍的體液或細胞免疫異常存在。
3.遺傳 賴特綜合徵患者HLA-B27陽性率80%~90%,HLA-B27陽性者本病的發病率高達20%,而且患者家族中有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者發病率上升,說明本病的發生與HLA-B27有關。但有的HLA-B27陽性者易患強直性脊柱炎,有的則易患賴特綜合徵,這可能與HIA-B27亞型不同有關。目前認為其發生機理可能由細菌質粒編碼的細菌成分與HLA-B27抗原起反應,或本病的關節炎致病菌攜帶有模擬HLA-B27抗原的成分被識別而引起發病。也有資料認為是細菌與HLA-B27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二、發病機制:
1.從我國報告的病例來看,多數發生在菌痢之後。本病病人HLA-B27抗原陽性率可高達75%~96%。雖然不是所有的HLA-B27陽性者經某些感染因素可引發本病,有些病人HLA-B27為陰性,但這一組織抗原在本病發病過程中無疑起著重要作用。HLA-B27陽性的中性粒細胞代謝特別活躍,或許增加了炎症反應。另一可能的因素是經微生物作用和HLA-B27特定的肽鏈片遞呈給T輔助細胞,導致細胞毒淋巴細胞識別自身抗原,引起免疫異常。總之,本病主要是攜帶易感基因HLA-B327者,受某種病原體感染之後,體內免疫調控機制發生障礙,引起自身免疫反應而致病。從標誌細胞免疫試驗低下來看,細胞免疫失調也是引起本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2.病理 本病早期,滑膜組織學改變類似輕度化膿性炎症,特點是炎症區明顯充血、水腫、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病變2周以上可見漿細胞及多種結締組織細胞增生。
慢性關節炎病理特點是絨毛樣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和關節軟骨緣的骨性式侵蝕,鏡檢呈非特異性炎性反應,有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灶性浸潤;部分病例可見淋巴小結或灶性中性粒細胞浸潤(微膿腫)。結締組織和滑膜增生是本病的固有特點,慢性滑膜病變往往類似類風溼關節炎。韌帶及關節囊附著點的炎症性病變是賴特綜合徵病變活動的常見部位。肌腱端病的典型表現有跟腱附著點炎,伴有關節周圍炎症的臘腸樣指(趾),X射線片顯示的骨膜炎,以及肌腱附著點周圍的骨質疏鬆、糜爛和骨刺形成。
皮膚病變的特徵是皮膚角質層增生,類似皮膚角化病和棘皮病,表皮出現水皰,皰內充滿上皮細胞、中性多核白細胞和淋巴細胞,並常見微膿腫樣改變。真皮外層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黏膜病理改變與皮膚病變相似,但無皮膚角化病表現。
1)皮膚活檢在顯微鏡下觀察,早期可見表皮角化過度、角化不全、棘細胞增多,伴有表皮突不規則延長和乳頭上層變薄。真皮內可出現中性粒細胞,並遊走於表皮細胞間。隨著病情發展,表皮棘細胞變性和溶解,可見不同程度的僅有細胞膜和細胞核的“海綿狀細胞”,偶見有膿腫。最後“海綿狀細胞”可互相融合而形成大皰。真皮乳頭層內有淋巴細胞浸潤,間有散在的中性粒細胞浸潤。
2)滑膜的病理改變早期為非化膿性炎症反應,尤其以富有血管組織的淺表部位最為顯著,表現為滑膜充血。後期可見結締組織細胞增生、壞死以及含鐵血黃素沉著。另外還有慢性進行性關節病變,其組織學改變為軟骨呈絨毛狀肥厚,伴有血管翳形成及軟骨下邊緣性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