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患者常喜輝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依依不捨地離開充滿感情的309醫院肝膽外科,滿意地回到山西老家。據悉,這是我院實施的首例腹腔鏡下脾臟射頻消融術,也是我院首次收治“高雪氏”病患者。
患者系37歲壯年男性,因反覆出現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檢查發現脾臟腫大,但原因不能確定。從此,患者輾轉於大江南北,經過協和醫院、301醫院、武漢同濟醫院等多家醫院反覆多次的檢查,確診為“高雪氏”病。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家族性常染色體遺傳病,以脾臟腫大、白細胞血小板持續下降、肝臟功能異常為特點,肝脾活檢鏡下可見“高雪氏細胞”。
由於患病時間較長,患者的脾臟由原來的“香蕉”大小瘋狂生長到盆腔,最長經達33.9cm,患者每日小心翼翼地生活,擔心隨時出現脾臟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為了徹底解決脾臟功能亢進和脾臟腫大而且不願接受開刀手術,患者多家醫院諮詢,最後通過多種途徑,慕名找到移植中心肝膽外科李虎城博士,併入住肝膽外科接受治療。入院後李虎城副主任對病人進行了詳細而系統的檢查,生活和精神上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圍繞“高雪氏”病的診斷和治療與患者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溝通。經過反覆討論和研究,在鄒一平主任的支持下,決定放棄傳統的開腹脾臟切除術,將腹腔鏡和射頻消融兩項微創技術結合起來,既達到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降低脾臟功能的目的,又能夠避免腹部30cm的切口給患者帶來的巨大創傷和痛苦。
5月27日,李虎城副主任在黃輝、王瑞官、蔡重芪、王燕醫生的協助下,只在病人腹部切取兩個1.0cm切口、一個0.5cm切口,在腹腔鏡監視下,使用直徑只有2mm的射頻針,直接插入脾臟實質內,在脾臟內打開射頻針,伸出9個電極,自上極向下依次對巨脾進行消融,每次可以毀損脾臟7cm。由於脾臟已經長滿腹腔,嚴重影響了鏡下視野,加之病理性脾臟質地很脆、病人凝血機制障礙,術中出血兇猛,使手術難度明顯增加。李虎城主任克服重重困難,採用不同方位交叉射頻、電凝與射頻相結合等方法,歷時4個小時,連續射頻消融7個點,併成功控制住了脾臟出血。患者術後恢復順利,複查B超及增強CT提示脾臟內大片壞死區,約佔整個脾臟的1/3,脾功能亢進有所緩解,白細胞和血小板開始回升,術後13天患者痊癒出院。
腹腔鏡下脾臟射頻消融術是繼腹腔鏡肝臟射頻消融術後的又一次進步。由於脾臟較肝臟更容易出血,射頻消融術具有更大的風險,所以國內開展腹腔鏡下脾臟射頻消融術的單位較少。我院首例腹腔鏡下脾臟射頻消融術的成功實施,為今後開展脾臟疾病的射頻消融術以及腹腔鏡下脾臟的微創治療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進一步深入開展該領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礎。